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額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額鎮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地處黔桂兩省(自治區)交界處,東與水口鎮、雷洞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毗鄰,南與地坪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苗族鄉相連,西與從江縣慶雲鄉接壤,北靠肇興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00千米。總面積12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龍額鎮戶籍人口24977人。

明代、清代,屬洪州副司。1984年5月,撤銷公社建置,建立龍額鄉。 2012年12月,撤銷龍額鄉,設置龍額鎮。截至2020年6月,龍額鎮轄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龍額村。

2011年,龍額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613元。 截至2019年末,龍額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1]

歷史沿革

明代、清代,屬洪州副司。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為龍額鄉。

1950年12月,屬六區(水口)。

1952年,劃為第七區,區駐地龍額。

1957年,撤區設龍額片。

1958年1月,復置龍額區;同年9月,撤區成立公社。

1961年,復設區。

1984年5月,撤銷公社建置,建立龍額鄉。

1992年2月,古邦鄉、岑岜鄉併入龍額鄉。

2012年12月,撤銷龍額鄉,設置龍額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龍額鎮轄龍額1個社區,龍額、登曬、黃現、岑書、六約、岑溝、岑引、唐而、歸養、上地坪、吉林、岑母、岑梧、岑包、上埠、下埠、岑魚、廣盪、黃卜、古邦、亞改、亞罕、德過、起凡、美更、思姑、平金、上德鵝、下德鵝29個行政村;下設2個居民小組、17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龍額鎮轄20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龍額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額鎮地處黔桂兩省(自治區區)交界處,東與水口鎮、雷洞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毗鄰,南與地坪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苗族鄉相連,西與從江縣慶雲鄉接壤,北靠肇興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00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7.5千米, 總面積12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龍額鎮地處歸養河、六甲河、南江河河谷和群山環抱地帶,境內山巒起伏,層巒疊嶂,地勢北高南低,為山區峽谷地形。境內平均海拔350米,主要山峰有布白坡、幾大山等,最高點位於弄報坡,海拔1261米;最低點位於黃現村八歸,海拔180米。

氣候

龍額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8℃,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

水文

龍額鎮境內河道屬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江河(水口河)、六約河,境內河道長10千米。南江河由水口鎮滾正村流經境內古邦、平金、上德鵝、下德鵝等村。

自然災害

龍額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旱災、風雹災、病蟲災等。洪澇災害一般為十年一遇,多發生在5~8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94年7月18日至19日;旱災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09年10~2010年6月,境內連續八個月沒有大的降雨,持續的冬春乾旱造成水井枯竭,多數村寨出現飲水困難;冰雹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月上旬~5月上旬。

自然資源

龍額鎮境內地下礦藏主要有硅石和金,其中硅石礦儲量較多,僅古邦村的白岩(地名)硅石礦總儲藏量約100萬噸,二氧化硅含量達99.61%,年開採量可達10萬噸。有林地9.31萬畝,以杉、松、竹、麻櫟、含笑等針、闊葉樹木為主,經濟林以油茶林為主,面積4.1萬畝。還有羅漢果、淮山、八角、鈎藤、金銀花等多種中藥材。

2011年,龍額鎮有耕地面積1.2萬畝。

人口

2011年末,龍額鎮轄區總人口2.37萬人。另有流動人口2260人。總人口中,男性1.27萬人,占53.6%;女性1.1萬人,占46.4%;14歲以下5329人,占22.49%;15~64歲1.63萬人,占68.61%;65歲以上2111人,占8.9%。總人口中,以侗族為主,達1.99萬人,占83.97%;苗族3673人,占15.5%;其他民族127人,占0.53%。2011年,龍額鎮人口出生率12.73‰,人口死亡率6.69‰,人口自然增長率6.0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93.99人。

截至2019年末,龍額鎮戶籍人口24977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龍額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613元。

截至2019年末,龍額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農業

2011年,龍額鎮農業總產值3845萬元,農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6.21%。

龍額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240噸,其中水稻3289噸,玉米283噸,小麥33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油菜、油茶。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3090 畝,產量1789噸,其中葉菜類215噸,白菜類672噸,根莖類462噸,瓜菜類17噸,菜用豆類128噸,茄果菜類366噸,蔥蒜類32噸;油菜種植面積4000畝,產量478.6噸;油茶種植面積2.24萬畝,油菜籽產量800噸。

龍額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447頭,年末存欄2580頭;牛飼養量2603頭,年末存欄2102頭;家禽飼養量1.98萬羽,上市家禽4678羽。

商業

2011年末,龍額鎮有商業網點67個,從業人員41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30萬元,比上年增長21%。

金融

2011年末,龍額鎮社各類存款餘額8200萬元,比上年增長43%;各項貸款餘額4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

電信業

2011年,龍額鎮電信業務收入270萬元。[4]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1994年12月,建成龍額鎮無線電視台,後改建為有線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鄉駐地有線電視用戶321戶,入戶率67.43%。

2011年末,龍額鎮有文化站1個,各類圖書室32個,藏書10萬多冊。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龍額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89人,專任教師3人;小學18所,在校生2060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30人,專任教師4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龍額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鄉級衛生院1所,門診部1個;病床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1張,固定資產總值16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7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4萬人次。

2011年,龍額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71%。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龍額鎮有籃球場13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4%。

社會保障

2011年,龍額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戶,人數12人,支出2.73萬元,比上年增長23.3%,月人均189.6元,比上年增長25.8%;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2人次,支出1.2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50戶,人數5320人,支出457.1萬元,比上年增長53.67%, 人均71.6元,比上年增長53.6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3.33萬元。社會福利費17.64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228人,參保率61.69%。[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代辦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4.7萬份(冊)。電信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80門,固定電話用戶13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7%;移動電話用戶7300戶,寬帶接入用戶100戶。

交通運輸

2011年,龍額鎮有貴廣高速鐵路、321國道穿境而過。有縣級公路1條,境內長30千米。通村公路30條,總長129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龍額鎮駐地山巒蜿蜒起伏相互連接,像一條巨龍,而村落像建在龍的額頭上,故名。

民族文化

龍額鎮鎮內民族文化內涵豐富,主要有侗鼓樓群,侗戲,侗、苗蘆笙舞,侗族竹杆舞,侗族笛子歌,侗族大歌,侗族踩歌堂(哆耶),"聖母庵堂"等民族文化。

風景名勝

龍額鎮有"三龍搶寶"、"馬尾灘瀑布"和"古幫榕樹群"等自然景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