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鐘鎮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黃鐘鎮地處萬源市西部,東南鄰石人鄉,南接中坪鄉,西抵新店鄉,北靠絲羅鄉,東北連罐壩鄉,行政區域面積86.9平方千米。
1951年2月,成立黃鐘鄉。1983年5月,黃鐘公社改黃鐘鄉。1996年1月,黃鐘鄉改黃鐘鎮。截至2018年末,黃鐘鎮轄區戶籍人口13716人。截至2020年6月,黃鐘鎮下轄2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中堡路288號。
2011年,黃鐘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916元。截至2018年末,黃鐘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1]
建置沿革
原屬通江縣九鄉安十甲。
清道光二年(1822年),劃歸太平縣(今萬源市),為九鄉九甲。
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黃鐘分知事署。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紅軍進駐黃鐘,次年建地方蘇維埃,撤黃鐘分知事署。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軍北上後,國民政府恢復原建制。
1951年2月,成立黃鐘鄉。
1958年2月,黃鐘鄉改黃鐘公社。
1983年5月,黃鐘公社改黃鐘鄉。
1996年1月,黃鐘鄉改黃鐘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黃鐘鎮下轄黃鐘1個社區;長虹、吳家溝、窩棚嶺、馬家溝、冉家壩、向家河6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4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黃鐘鎮下轄2個社區:黃鐘社區、五紅社區;12個行政村:長虹村、馬家溝村、冉家壩村、向家河村、陳家河村、鄧徐壩村、鄭家坪村、郎坪村、爛祠堂村、袁家螃村、向家坪村、桂家河村,鎮人民政府駐中堡路288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鐘鎮地處萬源市西部,東南鄰石人鄉,南接中坪鄉,西抵新店鄉,北靠絲羅鄉,東北連罐壩鄉, 行政區域面積8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黃鐘鎮地處大巴山南麓,境內山巒重疊起伏,溝壑縱橫,屬喀斯特地貌地形;境內最高點位於湧泉山,海拔1599米;最低點位於冉家壩,海拔592米。
氣候
黃鐘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照適宜,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生長期年平均275天,無霜期年平均210天,最長達240天,最短為19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水文
黃鐘鎮境內河道屬渠江流域,主要河道澌灘河,全長10.8千米,年排澇量18250億立方米,年最大排盪量21900立方米。
自然災害
黃鐘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高溫、暴雨、洪澇、大風、冰雹、雷暴、低溫冷害和凍害、連陰雨等。
自然資源
黃鐘鎮境內森林資源豐富,野生動植物達100餘種;土特產有香菇、木耳和天麻、杜仲、黃柏等數十種天然中藥材,野生動物有獐、麂、熊、鹿、錦雞等;2011年,黃鐘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2萬畝;林木覆蓋率66.2%。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黃鐘鎮轄區總人口1171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72人,城鎮化率10%,另有流動人口200人。總人口中,男性6034人,占51.5%;女性5683人,占48.5%。
截至2017年末,黃鐘鎮常住人口為7860人。
截至2018年末,黃鐘鎮戶籍人口為1371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黃鐘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916元。
截至2018年末,黃鐘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農業
2011年,黃鐘鎮農業總產值4109.8萬元,比上年增長13%。黃鐘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585噸,其中水稻2350噸,玉米2000噸,豆麥類雜糧2000噸。黃鐘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中藥材、香菇、木耳等,2011年,中藥材種植面積150畝;油菜種植面積4000畝,產量540噸;花生種植面積600畝,產量120噸;蔬菜種植面積1570畝。
黃鐘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200頭,羊飼養量10600隻;牛飼養量2120頭,家禽飼養量19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459.9萬元。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5.5萬畝,其中防護林3萬畝,經濟林1.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0萬株,活立木蓄積量12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50畝,產量156噸,主要品種有桃、梨等。
商業
截至2011年末,黃鐘鎮有商業網點132個,職工132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32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財政金融
2011年,黃鐘鎮財政總收入398.5萬元,比上年增長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2萬元,比上年增長3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22萬元,企業所得稅18萬元,個人所得稅4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133%、162%;人均財政收入300元,比上年增長5%。
2011年,黃鐘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275萬元,實現稅收15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017萬元,比上年增長20%,人均儲蓄3840元;各項貸款餘額3481萬元,比上年增長16%。
郵電業
2011年,黃鐘鎮電信業務收入22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黃鐘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08人,專任教師3人;有小學1所,在校生736人,專任教師3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300人,專任教師11人。2011年,黃鐘鎮教育經費達962萬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黃鐘鎮有文化站1個;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28人;有各類圖書室3個,藏書3000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黃鐘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院1個;有專業衛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0.3人。
2011年,黃鐘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0%。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黃鐘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8戶,人數131人,支出26.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36戶,人數1100人,支出104.3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79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2人,支出45.3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0人,支出3.6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醫療救助416人次,支出15.6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00人次,共支出5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臨時救濟560人次,支出11.6萬元,比上年增長10%。
黃鐘鎮國家撫恤、補助各類撫恤對象9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5.2萬元;社會福利費48.8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會福利單位1個,床位120張。新增就業人員60人,有1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5人,全年共幫助5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黃鐘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5千米,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8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6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0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200件,征訂報紙4000份、期刊1200冊;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有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500門,固定電話用戶8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5%;有移動電話用戶9000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90%;纜線路總長達70千米,主幹電纜達30對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20個,其中已占用端口總數19個,寬帶接入用戶313戶,比上年增加120戶。
交通運輸
黃鐘鎮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為主的交通運輸網絡。2011年,黃鐘鎮客運總量3.2萬人次,貨運總量4萬噸;有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17千米;有汽車站1個,日均發送12輛中小型客車,日客運量210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黃鐘鎮因轄區東北岸邊高聳一鐘形石崮與河相鄰,恰似古樂"黃鐘大昌"合奏之形。明朝萬曆年間,在鐘形固頂建廟,廟內石碑有"黃鐘因地象命名"記載,黃鐘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