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鳌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敖市镇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处黎平县北部,东邻高屯镇,西南连罗里乡,北与锦屏县隆里乡和启蒙镇交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32千米。总面积9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敖市镇户籍人口16597人。

明属五开卫管辖。1992年2月,撤区并乡建镇,天堂乡并入设立为敖市镇。截至2020年6月,敖市镇辖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敖市村。

2011年,敖市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截至2019年末,敖市镇有工业企业2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2个。[1]

基本概况

敖市镇位于黎平县北部,镇所在地敖市距县城34公里。东靠本县高屯镇,距黎平飞机场12公里,西南与本县罗里乡相连,北与锦屏县隆里乡、启蒙镇接壤,距隆里文化古城4公里,离三板溪电站40公里,是邻近两县六乡镇(本县的敖市、高屯、罗里、锦屏县的隆里、新化、启蒙等乡镇)的交界中心地,202省道黎锦公路贯穿敖市全境;县内经济循环道孟敖镶边公路连接罗里、孟彦、尚重等六个乡镇,黎平机场至剑河展架接65号高速公路经过敖市的三板溪库区三级油路正在修建之中,另有四级公路与锦屏县新化乡、启蒙镇等邻近乡镇相连。境内秦溪村有现存古塔两座(白塔、文笔塔)是贵州省珍稀古塔之一,该村有保存较完好的明清时期特色的古民居。

敖市镇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9364亩,人均耕地0.6亩。现有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298人,3490户,其中农业人口13794人,非农业人口504人。有汉、侗、苗等民族聚居。人口居住密集,村寨多在公路沿线。[2]

经济状况

镇政府所在地敖市村,市场开设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农历每逢三、八日为场期,是县内历史 悠久、贸易繁荣的市场之一,现镇区内约有70%的人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平日来此赶集的人流主要来自邻近的乡镇,距中心镇一般距离为15公里左右,最远可达45公里,集市高峰期人数为2.5万人左右,每场商品交易额约100万元左右,主要贸易的商品有:大米、各种家副产品、家禽、家畜、手工业加工产品、生活日常用品、服饰、农用器械、五金制品及家用电器等等,现有17个省(市)的客商到敖市长期居住经商。

财政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敖市镇村级财务审计坚持"四个公开",夯实村级换届工作基础。

公开内容规范。审计前,该镇就出台有关审计制度,规定各村会计凭证、各项资金及资产的管理、各种承包金、租金、征用土地补偿费和其他收入、离任经济责任和涉农负担等几个方面情况必须进行审计,以便干部群众对审计范围有具体了解。

公开审计标准。一是根据各村提供的帐册进行核查,重点核查帐薄是否齐全、帐目是否平衡等情况;二是根据各村提供的原始凭证进行逐票调查核实;三是根据帐面余额,清点库存现金、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数量,以达到帐实相符;四是对涉及工程项目、土地征用补偿费使用情况,逐项单独审计;五是对因村会计更换导致帐务处理断头等情况,分段审计,搞好帐目衔接,以便群众进行跟踪监督。

公开方法规范。对村级的财务收支,坚持民主理财在前,核实公开在后,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确认合理无误再公开。

公开审计结果。及时将各村(居)财务审计结果向村民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和支持度。目前已对审计后的99万余元进行了张榜公开。同时,该审计结果也将作为镇党委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把廉洁自律、真抓实干、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

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自1997年以来,黎平县敖市镇领导班子就着力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在蒙村连片种植1800余亩的茶叶示范基地,初见成效后,又在新寨屯、欧家团、梧寨发展茶园500余亩。茶叶产品远销广东、福建、内蒙、广西、河南、四川等10多个省市。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后,进村入户广泛开展民生调研工作,当了解到茶叶的社会经济效益后,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茶园建设项目指标。2008年初,2000亩的新建茶园项目落实在该镇三多、寨崩、应样、秦溪4个村建设实施。目前,敖市镇茶园面积达5000余亩;覆盖该镇62%的村寨,受益农户723户,3140人;现有茶叶加工厂12家;茶叶协会1个,入会会员23家;茶农人均年收入达4000余元。

建设烤烟示范基地,推动烤烟产业发展。首先邀请州烤烟种植技术员对全镇13个村的土质及气候进行检测分析,欧家团、梧寨、蒙村、三多一带均适宜烤烟种植。08年,敖市镇与州烟草公司合作,在欧家团村建设烤烟示范基地20亩,经过示范种植,每亩创收1800余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09年,该镇将进一步扩大烤烟生产规模,辐射三多、梧寨等村,种植面积将落实在500亩以上。

鼓励农民发展生猪养殖。近年来,本地青壮年外出务工逐年增多,60%无劳力农户放弃了生猪养殖,导致镇内猪肉市场紧缺,外调生猪占领整个敖市市场。针对上述情况,敖市镇积极发动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发展生猪养殖业,改变以往养殖模式由分散型转为集合型,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扶贫贴息贷款、政府帮扶等形式帮助农户发展养殖业。目前,全镇共发展生猪养殖场4家,养殖规模均在50头以上。

药材种植健康发展。多年来,在"南茶北果中药材"的农业发展思路中,药材种植是该镇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渠道。敖市镇秦溪村归顶寨33户,167人,王昌银是最初种植灵芝的种植户,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平台,对外引进技术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灵芝制种和培植技术水平,取得了可喜成果。08年王昌银种植药材收入达3万余元,归顶寨灵芝种植规模也由最初的1户发展到现在的12户,面积由300平方米扩种到6000平方米,药材种植技术不仅在镇内走俏,而且深受周边乡镇群众的青睐,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材种植村寨。

该镇在大力发展以上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南竹基地及黄豆、辣椒、油菜、脱毒马铃署、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种植,并通过争取上级扶贫项目、政府出资帮扶等形式解决群众困难,提高群众农业生产热情,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技能的发展模式,有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