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山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山乡于2010年1月13日撤乡建镇,高山镇位于伊川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临平等镇,西毗宜阳县,南接鸣皋镇,北连鸦岭镇,面积63平方公里。[1]

中文名称: 高山乡

行政区类别: 乡镇

所属地区: 洛阳市伊川县

下辖地区: 侯村、黄村、高东村等

政府驻地: 侯村

电话区号: 0379

地理位置: 471000

面 积: 63.08平方公里

人 口: 39519

方 言: 河南话 火车站 洛阳站

车牌代码: 豫C

历史发展

高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高山镇晁沟村曾为西汉景帝时御史大夫、著名政治家晁错的故里和《水浒》中梁山天王晁盖的祖籍,王忠洼村曾为唐朝丞相王忠的故里,唐初名相魏征殃后曾葬于高山镇魏庄村,素有“五里三丞相”之说。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一片革命的热土,无数仁人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青春。

村落信息

农作物以杂粮为主。1951年,粮食平均亩产1045斤,1965年增至160斤。1987年,全乡有耕地64085亩,年粮食播种面积82224亩,平均亩产272斤,总产2242.4万斤。种烟3500亩,总产量75万斤,总收入103万元。1979年,该乡被评为洛阳地区扫盲工作先进单位。1982年,全乡普遍开展集资建校。侯村建校集资额达20万元,受到洛阳行署的树碑表彰。该乡发动群众统筹民办教师工资,一般中学教师月平40元。1987年,全乡有中小学30所,在校学生6477人。抗日战争期间,坡头、侯村都组织有抗日宣传队。建国初期,各村的狮舞、旱船、高跷等不断开展活动。侯村的大铜器,闻名伊川、宜阳、嵩县数县。该乡基督教徒较多。草场的支会、坡头寨、董王村的礼拜所早在民国初期就有活动。该乡金呼沱的石雕始于乾隆年间,石雕品种有檐石、门墩、石碑、石碣、墓志、石牌坊等,所刻狮子、人物、花草造型别致,姿态优美,在伊川及临近各县颇负盛名。伊川县高山乡于2010年1月13日撤乡建镇,高山镇位于伊川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临平等镇,西毗宜阳县,南接鸣皋镇,北连鸦岭镇,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5.1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3.3%,辖23个建制村,36个自然村,211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地侯村,面积6.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987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00人,占驻地总人口的61.7%。截至2009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7613万元,财政收入达到88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018元,并且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洛阳市小城镇经营管理先进单位”、“洛阳市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先进单位”、“洛阳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综合经济实力全县排名第6位。

社会发展

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山镇地域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以及土地、劳力和牧草资源,其中优质原煤已探明储量达6000万吨、石灰石2亿立方,为高山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商山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矿开采与加工、水泥生产与建材业及草牧林果深加工业,初步形成了煤、水泥、建材和草牧林果深加工与之并驾齐驱的工业发展格局。继续推进矿区产业布局优化和镇区建设,先后建成了3个煤炭工矿区、1个建材工业区、2个商贸区,初步形成了“产业错位、集群发展、功能突出”的矿区企业建设和镇区建设相结合的一体化布局。民营企业洛阳市天源集团也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 “洛阳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两个翻一番’特别贡献企业 ”、“洛阳市优秀民营企业”、“洛阳市最具活力企业”、“洛阳市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洛阳市税收先进企业”、“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农业产业化发展扎实推进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2年以来,逐步建成了5000亩优质林草间作基地、15000亩优质小麦基地、3000亩优质烟叶生产基地、2500亩优质油葵基地和1000亩中草药生产基地;专业养殖公司达7家,养殖小区3个,养殖专业户达2000余户,农户上项目率达70%,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000户,占总农户的72%以上,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8月,在郑村成立的洛阳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300万元,占地500余亩,下设有万头猪场、淀粉加工厂、散养鸡场,主要经营特色养殖业、农副产品种植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是一个集深加工业和养殖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系列研发企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专业市场带动的仓储、物流、餐饮等服务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通过外出务工信息发布、农民工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了农民择业能力水平和致富本领,使劳务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总体面貌明显改变。高山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全镇贯通,总里程达38.5公里;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水利化程度从12%提高到39%;完成两期农村电网改造,全镇通讯事业发达,各自然村之间实现了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建商品房25900余平方米,启动建设农贸市场2个,新建了镇区垃圾池、公厕等,安装了镇区路灯,小城镇经营管理取得显著成效,门店开业率和入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08年度被评为“洛阳市小城镇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全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已全部完成,村镇地名设标率达100%。完成了16所中小学校的D级危房改造任务,建成了高山镇中心卫生院,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农村教育方面,全镇有初级中学4所,小学24所,在校学生达7108人,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了“两基”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镇卫生院和23个村级卫生所进行了设施配套改善,村村有医疗合作组织,村民新农合参合率达95%。民生得到切实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33.5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床位105张,入住95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3.1%。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获得长足发展。通过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镇公民综合素质、文明程度、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省、市、县级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蔚然成风,干群学科技、用科技热情高涨。依法治镇、依法治标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依法行政、依法行事已成为干群的自学行动。勤劳、智慧、勇敢的高山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勤劳兴业、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推动着高山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协调发展。高山镇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今天的高山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明天的高山必将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