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公第二渔港

马公第二渔港

图片来自travel

马公第二渔港,又称渔人码头,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重庆里、光复里(妈宫东甲、埔仔尾),主管单位为澎湖县政府,位处澎湖本岛马公半岛东侧,西南侧为马公第一渔港、北傍马公第三渔港,防波堤呈“E”字型之港口。[1][2][3]

目录

介绍

澎湖县马公市区的马公渔港,原位于今马公商港处,今址肇建于台湾日治时期昭和13年(1938年),并于昭和15年(1940年)落成。当时澎湖厅为在妈宫三甲地区辟建渔港,特拆除妈宫城[4],将原为海崖的海尾地区悉数填平造陆,新增“筑地町”,其海埔新生地南半部便为“马公第一渔港”所在处。

昭和20年(1945年),澎湖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受空袭战火波及,马公第一渔港毁损严重。战争该年结束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初时并无财源修缮渔港,渔港区的作业机能直到民国44年(1955年)才逐渐恢复,后为整饬渔业产值,便于民国48年(1959年)间在马公第一渔港堤岸北侧,以今“兴港南街”为隔港分界,兴筑“马公第二渔港”,而马公第二渔港工程的澎湖县负责人,为时任澎湖县政府建设科科长吕安德(任期:1950年-1960年,1961年建设科升建设局,续任局长迄于1965年)。

民国50年(1961年),马公第二渔港完工,其腹地约莫为妈宫东甲、埔仔尾(今马公市重庆里、光复里)的行政区域,港内水深约3.5公尺,总长度约390公尺。第二渔港腹地较大,可提供500艘渔船停泊,较之第一渔港地点更近内湾,港内风浪较小,可停靠渔船处达四面,渔获装卸期间得以缩短,对渔汛期间渔获量的收获有正面的效益。根据2005年赖惠敏主编《续修澎湖县志.财政志》记载,民国39年至70年(1950年-1981年)间使用于马公渔港的经费为新台币3100万元整。

民国40年代至70年代(约1950年代至1980年代),马公第一渔港、马公第二渔港盛极一时,但因渔业资源自民国70年代(约1980年代)日益萎靡[5]澎湖县政府台湾省政府仍决定于民国69年(1980年)推动“台湾渔港建设方案”,澎湖县地区工程便包括“马公第三渔港”增建案。自民国69年(1980年)起,经历四期“台湾渔港建设方案”工程案,在民国91年(2002年)告一段落之后,马公地区的渔港作业中心也从第一和第二渔港转移至马公第三渔港。

转型

今马公第二渔港转型观光发展,澎湖县政府于港畔处铺设木栈道、座椅,供访客散步、休憩和游览码头风光使用,故另起雅称“渔人码头”,而澎湖区渔会大船造型的卖场部建筑亦座落于此。

交通

马公第二渔港亦是前往离岛虎井屿桶盘屿往来之交通船之候船码头,登船地点则与“马公第三渔港”比邻。[6]

参考文献

  1. 〈马公市 重庆里〉. 马公市公所. 2017-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Chinese (Taiwan)). 
  2. 赖, 惠敏. 《续修澎湖县志.卷10.财政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71 (Chinese (Taiwan)). 
  3. 〈第三渔港〉. 澎湖 - FLYBOOK 飞去不可 // 非去不可.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Chinese (Taiwan)). 
  4.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妈宫古城〉. 国家文化资产网 (Chinese (Taiwan)). 
  5. 胡, 忠一; 范, 雅钧. 《1624-2015:台湾渔会大事年表》 [The Chronology of Taiwa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台北市: 中华民国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 2016. ISBN 9789868606357 (Chinese (Taiwan)). 
  6. 〈交通船时间表〉. 马公市公所.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