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雪萊抒情詩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雪萊抒情詩選》,作 者: [英] 雪萊 著,楊熙齡 譯,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叢編項: 漢譯世界文學名著叢書。

商務印書館[1]英文名稱:The Commercial Press,簡稱CP)是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1897年創辦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2]」。

內容簡介

英國著名詩人雪萊(1792-1822),他短促的一生,留下了許多出色的詩篇。雪萊生長的時代,正是法國大革命和隨着到來的反動復辟時代。19世紀20年代前後,梅特涅的「神聖同盟」像一片烏雲蓋在歐洲上空,許多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知識分子都灰心喪氣,認為啟蒙運動者所嚮往的「理性王國」已經宣告破產。他們既看不到群眾和歷史的力量,又失去了政治上的自信。可是,詩人雪萊卻像一隻雲雀,衝破烏雲,歌唱人類的光明前途,預報新時代的來臨。從雪萊的一些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詩篇來看,他的思想與當時一般的民主主義者已有所不同。他受到了當時歐洲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影響。他不但激烈地反對以「神聖同盟」為代表的一切反動勢力,熱情地支持和歌頌當時在歐洲各國掀起的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鬥爭,而且無情地揭露了資本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號召被壓迫者起來反抗。他幻想未來的美好社會,探索着通向這種社會的革命道路。

雪萊是一個抒情詩人。他一生都寫着抒情詩。他的長詩、詩劇甚至政論,無不充滿着抒情味。雪萊的抒情詩,明顯地反映了他的思想的矛盾、鬥爭和發展。雪萊是一個始終注意政治、研究政治,而且投身於政治的詩人。他不倦地探究着人類社會的種種問題,很早就發現了宗教的邪惡、貧富的對立。他早年所寫的抒情詩,像《愛爾蘭人之歌》《在羅伯特·安麥特墓畔》《一個共和主義者聞波拿巴垮台有感》《奧西曼狄亞斯》等篇,都包含着在當時說來很先進的政治思想。英國19世紀初工人運動的高潮(1811-1819)給了他無比的力量,尤其是在1819年英國發生屠殺示威工人的事件之後,他寫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像《寫於卡斯爾累當權時期》、《1819年兩個政治人物的姿態》《新國歌》、《1819年的英國》、《頌歌》(西班牙人恢復自由的前夕作)、《給英國老百姓之歌》等。這些篇什可以說是雪萊政治抒情詩的代表作。雪萊的政治見解是不斷進步的。最初,他曾寄希望於人類道德意識的自動進化,主張用和平手段來達到革命的目的,他相信人類之「愛」,認為應該寬恕敵人。他的早期詩作《麥布女皇》表現了他的這些思想。在長詩《伊斯蘭的起義》中,他的政治思想雖然有了顯著的進步,但仍然存在着矛盾,一方面還不主張暴力革命,而另一方面又指出,革命者寬恕敵人,無異養虎為患。因此,在像《致大法官》這樣充滿着仇恨的抗議詩的末尾,他居然還希望大法官艾爾頓能改惡從善。

作者介紹

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英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抒情詩在詩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受到歐洲空想社會主義的影響,熱情地支持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鬥爭。不少抒情詩里都體現出他的政治見解和革命熱情,給人帶來力量與支持。其詩歌感情真摯、熱烈奔放,語言靈動優美、氣勢磅礴,立意高遠而又引人入勝。

譯者簡介:楊熙齡(1927—1989),著名翻譯家,譯有外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和劇作多種,如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雪萊《希臘》、《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泰戈爾《修道士》等。他的譯文典雅優美,很好地體現了雪萊詩歌語言的靈動優美以及磅礴的氣勢,使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原詩真摯而奔放的情感。

參考文獻

  1. 簡介,商務印書館
  2. 商務印書館成立110周年,搜狐,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