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信商業銀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圖片來自ettoday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的一所商業銀行,簡稱陽信銀行,金融代號為108。其前身為1957年10月2日創社的「陽明山信用合作社」,該社於1997年4月28日獲准改制為銀行,同年9月1日正式更名為「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獲准由信用合作社改制的商業銀行之一。

2001年9月15日概括承受彰化縣員林信用合作社屏東縣屏東市第二信用合作社,2002年8月24日概括承受臺南市第五信用合作社。2005年11月26日與高新商業銀行合併,分行據點擴充至96家,資本額擴充至新臺幣124億元。2019年於臺灣的分行總數已擴充至104間。

歷史

  • 1957年10月2日:「陽明山信用合作社」創社。
  • 1997年4月28日:中華民國財政部核准陽明山信用合作社改制為銀行。
  • 1997年9月1日:陽明山信用合作社改制為「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
  • 1997年12月:「高雄市第一信用合作社」改制為「高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1998年4月16日:陽信商業銀行通過ISO 9002資訊系統及稽核體系品質認證。
  • 1998年5月11日:高新商業銀行概括承受高雄縣旗山信用合作社。
  • 2001年9月15日:陽信商業銀行概括承受彰化縣員林信用合作社及屏東市第二信用合作社。
  • 2002年8月24日:陽信商業銀行概括承受臺南市第五信用合作社。
  • 2004年6月14日: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林文郎指證同黨立法委員兼陽信商業銀行董事長陳勝宏涉入陽信銀行超貸案,並指證陳勝宏透過幫黨員代繳黨費養了八千至九千個人頭黨員、是人頭黨員最大戶,為此槓上陳勝宏之妻薛凌
  • 2004年7月20日:陽信商業銀行奉准擴大業務區域,成為全國性銀行。
  • 2005年11月26日:陽信商業銀行合併高新商業銀行,分行數由62家增為96家,資本額增為新臺幣109億元。[2]
  • 2007年8月17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偵結陽信銀行超貸案,認為陳勝宏、薛凌、薛凌之弟薛宗賢與陽信銀行經理陳益源、陽信銀行襄理何明龍相互勾串,超額貸款購買臺北市松江路中華日報台北大樓牟利,依違反《銀行法》加重背信罪嫌起訴陳勝宏等21人。陳勝宏涉嫌護航薛宗賢以人頭超貸逾新臺幣2億元,一審以陳勝宏不知情為由判決陳勝宏無罪。二審認為陳勝宏收受妻弟薛宗賢鉅額佣金,依共同背信未遂罪改判3年2月,更一審判刑2年8月、更二審判2年半,更三審逆轉維持一審無罪認定,因符合刑事妥速審判決規定,2020年陳勝宏獲判無罪確定。[3]
  • 2013年7月11日:陽信商業銀行子公司「陽信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市黃埔區淮海中路開幕,薛凌與其子臺北市議員何志偉低調現身揭牌儀式;他們皆強調,他們是受邀出席,他們出發前已向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報備。
  • 2016年1月28日:陽信銀行超貸案,臺灣高等法院更一審認定陳勝宏知情,依《銀行法》背信未遂罪改判陳勝宏有期徒刑2年8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50萬元,可上訴。薛凌雖同案被起訴,但一審、二審均獲判無罪,4年前已定讞。[4]
  • 2017年8月:香港商人于品海旗下的南海控股斥資新臺幣五億元,認購5,000萬股陽信銀行新股[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