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部知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部知二

圖片來自livedoor

阿部知二(あべ ともじ、1903年-1973年4月23日),日本小說家,岡山縣美作市人。阿部1927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曾任明治大學等校教授。

介紹

處女作《化生》發表於求學期間,1930年以短篇小說《日德對抗賽》而聞名,早期受西方現代派文學影響,參加日本文學新興藝術派是該派的重要人物,主張作家應該以理智駕馭感情,進行客觀的描寫。1936年發表長篇小說《冬之宿》,寫日本革命運動被鎮壓、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前夕一個大學生失卻生活目標,思想與行動相背離,表現當時一般知識分子的精神苦悶。1973年逝世。

他在日中戰爭期間,持反戰態度,日本反戰學者小林秀雄阿部知二岸田國士,成立了《文叢》雜誌,倡導用筆來描寫真實、暴露真實[1]。《風雪》是他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

戰後,他秉承自由主義思想,出版了多部描寫知識分子生活的作品,並積極翻譯、分析西方文學作品。 戰後出版的《黑影》、《茫茫夜》、《人工庭園》、《日月之窗》、《白塔》等,也都是寫知識分子的作品,其中《白塔》(1962)是他戰後重要作品之一,反映50年代中期兩派知識分子圍繞文科教科書問題展開的鬥爭。他還翻譯和研究拜倫雪萊哈代等英國作家的作品,著有作家評傳《梅爾維爾》。

《北京》:憂鬱的青春之書

阿部同中國文學家林語堂等有著深厚的友誼,中國旅行開啟了阿部知二文學的新天地。他一生去過中國六次,包括中日戰爭期間,有短期旅行,也有長期工作,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一批有關中國題材的文學作品[2] ,並著有小說《北京》等描寫中國的作品。

阿部知二在小說《北京》初版的跋文中說[3]:「看來很和睦安穩的北京的空氣之中,孕育著會使人生懼的風暴氣息。華北從東西南北匯合民族、政治和思想的力量,形成旋渦互相衝突,正等待不久之後成為喜劇或悲劇舞臺的命運。」可見在蘆溝橋事變發生前,作者便已嗅到日本軍閥即將在華北製造事端的氣息,因此將映入心底的北平的風暴氣息,寫在這一部「感傷紀行錄」。

著作

《冬之宿》、《燕京》、《幸福》、《街》、《風雪》、《北京》、《黑影》、《茫茫夜》、《人工庭園》、《日月之窗》、《白塔》

影片

阿部知二1960年米國TVインタヴュー、「岸が首相で殘念だ」

參考文獻

  1. 蔡登山. 曾經輝煌: 被遺忘的文人往事. 秀威出版. 1 April 2008: 198–. ISBN 978-986-221-007-9. 
  2. 旅行與文學——阿部知二的中國旅行與文學敘述,學問網,2013年第五期,[引用日期 2019-02-20]
  3. 崇稜·?. 日本近代文學精讀.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 216–. ISBN 978-957-11-36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