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闭孔内肌

闭孔内肌(obturator internus)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肌束向后集中成为肌腱,由坐骨小孔出骨盆转折向外,止于转子窝·

闭孔外肌(obturator externus)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的后方,止于转子间窝·

两者都属于下肢肌后群·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闭孔肌

简介

闭孔内肌是位于小骨盆侧壁内面的扁肌。

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肌束向后逐渐集中,由坐骨小孔出小骨盆,沿该孔向外侧作直角弯曲,止于转子窝。

作用

此肌收缩,使大腿外旋。闭孔内肌受骶丛的分支(L~S2)支配。

相关知识

闭孔肌无张力悬吊带手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一种新的闭孔肌无张力悬吊带手术,为张力性尿失禁患者带来好消息。这些妇女在大笑、咳嗽、打喷嚏、跳跃或跑步时,尿液会不受控制地流出。

悬吊带手术是将一种特设的人造纤维悬吊带无张力式地置放在尿道中下方,从而改善尿道下垂的情况。当病人咳嗽或用力时,人造纤维悬吊带就会起支撑尿道及阴道肌肉的作用,从而防止尿失禁。旧手术的切口在腹部,得穿过耻骨后隙,存有3%的膀胱穿孔的风险,因手术导致流血或损伤的风险也介于3%至10%。新手术的切口则在大腿内侧,穿过闭孔肌,避开了耻骨后隙、膀胱及膀胱附近的血管。有了这种新手术,膀胱穿孔的风险将减至零,而流血或损伤的风险也减少到少过1%。新手术所需的手术时间比旧手术短5至10分钟,而且不必使用膀胱内窥镜,因此价格也比旧手术便宜。对于那些腹部肥胖、曾动过阴道、膀胱或腹部手术或患有子宫颈癌的病人,新手术较为合适。新旧手术的成功率一样是近90%,不过由于大腿内侧的伤口较快复合,因此病人可以更快康复,下床行走。

随着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尿失禁是可以治疗的,虽然患者也可以靠进行骨盆运动来增强骨盆肌肉的支撑功能,不过成功率只有6成。要通过骨盆运动来改善或避免尿道下垂,人们必须每天做至少三次骨盆运动,每次至少10回,每回将骨盆肌肉收缩10秒钟。如果做得少,是不会奏效的。然而,有毅力持续做这类运动的人不多。怀孕、生产、更年期,都会导致骨盘肌肉受损。有5%的妇女会在生产后患有张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年纪在50岁以下的,患病风险是11.5%,随着更年期荷尔蒙失调,50岁以上的妇女有多达35.8%会患有张力性尿失禁。[1]

参考文献

  1. 闭孔肌的简介”,手机用户38367 , 20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