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郭興 |
本名: 郭興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濠州 |
郭興(1330年-1384年),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明初名將、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其弟為武定侯郭英,妹為郭寧妃。
元末投郭子興義軍,後歸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戰,鄱陽湖水戰時,郭興建議朱元璋使用火攻,大破陳友諒。
洪武三年(1370年),獲封鞏昌侯。洪武十七年(1384年)去世,獲贈"陜國公",諡號"宣武"。[1]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郭興拳勇有膂力,擅長騎射。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郭子興聚集了數千名年少體壯的青年,起兵攻占了濠州,郭興在郭子興帳下任職 。
郭子興十分賞識朱元璋,將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朱元璋,郭興與弟弟郭英也轉投朱元璋麾下,成為朱元璋的宿衛。隨軍攻克滁州、和州,又渡過長江,攻克采石磯、太平府、溧陽、溧水,英勇善戰,威名遠播。至正十六年(1356年),首先攻占台城,郭興因戰功被授予管軍總管,進升統軍元帥 。
南征北戰
至正十七年(1357年),郭興隨徐達圍攻常州,郭興連續七個月不解戰甲。攻克常州後,郭興受到最高賞賜。 後隨朱元璋、常遇春等大將南征北戰,先後攻取寧國、江陰、宜興、婺州、安慶、衢州等地,勢如破竹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攻占江西南昌。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郭興隨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陳友諒船大而朱元璋船小,陳友諒大水軍不斷挺進,朱元璋連連被迫撤退,郭興建議朱元璋可以使用火攻,朱元璋採用郭興的計策,大破陳友諒 。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陳友諒突圍失敗被殺後,張定邊擁立其子陳理。郭興隨朱元璋前往征討,斬獲頗多,陳理投降後,郭興被任命為鷹揚衛指揮使 。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郭興隨徐達攻取廬州,支援安豐,大敗張士誠軍。後又參與平定襄陽、衡、澧,攻克高郵、淮安等地,又轉戰湖州,圍攻平江,駐軍婁門。平吳後,晉升為鎮國上將軍、大都督府僉事。
洪武元年(1368年),郭興跟從徐達攻取中原,攻克汴梁,守衛河南。馮勝占領陝州後,郭興請求派兵守衛潼關。徐達說:"沒有比郭興更合適的。"於是郭興被調守潼關。潼關是三秦的門戶,當時,哈麻圖據守奉元,李思齊、張思道等互為掎角,窺伺機會準備東犯,郭興全力守衛。王左丞前來侵犯潼關,被郭興擊敗。後又從徐達率輕騎直搗奉元。大軍相繼而至,最終攻克其城。後郭興鎮守鞏昌,邊境得以相安無事 。
洪武三年(1370年),郭興被任命為秦王武傅,兼任陝西行都督府僉事。同年冬天,賜封功臣,郭興因為不守紀律的原因,只被封了個鞏昌侯,食邑一千五百石,賜予世襲的憑證 。
洪武四年(1371年),郭興攻伐蜀地,攻克漢州、成都 。
洪武六年(1373年),郭興隨徐達鎮守北平,與陳德於答剌海口打敗元軍 。
洪武十一年(1378年),郭興於臨清練兵。洪武十六年(1383年)巡行北疆,回京第二年(1384年)去世,朱元璋輟朝三日,追贈陝國公(一作陜國公),諡號"宣武" 。洪武十七年(1384年)冬葬於聚寶山之原 。後因為牽扯到胡惟庸案被削除爵位 。
歷史評價
張廷玉:諸將當草昧之際,上觀天命,委心明主,戰勝攻取,克建殊勛,皆一時之智勇也。
參考來源
- ↑ 朱元璋時代的郭興為什麼能獨善其身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