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違犯】
讀音wéi fàn,漢語詞語,意思是指不遵守法律規則,違反,觸犯,違規,出自《後漢書·烏桓傳》。 [1] 中文名 違犯 拼音 wéi fàn 釋義 違反;冒犯 出處 《後漢書·烏桓傳》.
【解釋】
違背和觸犯。 [2]
【出處】
《後漢書·烏桓傳》:「[烏桓]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汝水》:「吏民祈禱,無不如應,若有違犯,亦立能為祟。」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你若違犯了不輕恕。」
【示例】
1、從屬性犯罪。青少年由于思維尚不成熟及社會經驗的不豐富,容易成 為成人犯罪時控制的對象,並且青少年由於對好壞的識別能力差,在作案時處於一種死心塌地的從屬地位。例如17歲的駱某在與成年人李某所進行的盜竊活動中,一次又一次的充當「放風」的角色, 事後未得任何贓物,但仍心於情願地去做,僅因為李某平時給他買兩碗麵條,在他不順心時說兩句安慰的話。為了這個簡單的原因,駱某甚至兩三個月回家,與李某吃住在一起,連續做案十餘次。 2、團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徵如地域、性格、年齡、同學等形式一個個的團伙,經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礙於情面不好推辭共同作案。團伙犯罪的一大特徵就是「一個老鼠壞一鍋湯」,一個人帶壞一群人。 例如徐某等四人合夥搶劫一案,除徐某外其餘三人都是在校學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過程中又由徐某提議發生了搶劫他人財物的行為。三名學生被捕入獄後,很是後悔,認識到不該和徐某這樣的人混在一起。 3、報復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後,或因處理不及時,或因對處理結果不能理解,就採取同樣的手段去對付別人,從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己和同學遭到社會流氓毆打,並被搶走錢物,自己 學校、,派出所報告又未得到及時處理後, 出於一種報復心理,去打別人,搶奪別人財物和,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毀了自己的前程。再例如17歲的盧某上學時被校警毆打,雖然學校及時進行了處理,但盧某認為處理不當,輟學後,攜帶木棍,到校將校警打傷。 4、衝動型犯罪。青少年由於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遇事不夠冷靜,往往做出一些事後自己也感到後悔的事,例如17歲的殺人犯趙某,由於騎車與他相撞,在遭到毆打和辱罵後,失去理智,掏出隨身所帶的水果刀,連砍數刀,致人死亡。 被判無期後,深感後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別人。 5、無知型犯罪。這一類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識,甚至入獄後,對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例如搶劫犯胡某騎車與他人相撞,要求賠償未得逞後,就強行搶走他人錢物,並始終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當行為,再例如搶劫犯李某認為找別人要點東西,不給打兩拳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認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此外還有一部分青少年由於對性生理方面的知識不了解,出於對性神秘的嚮往而走上犯罪道路,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視頻】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