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辛(拼音:xīn)是現代漢語常用字。"辛"的本意是刑刀,或指罪惡。服罪的過程是艱苦的,所以有"辛苦""辛勞"等意思。另外,使人感到刺激甚至痛苦的除了罪責和困苦之外,還有辣味的食物,所以辛還引申為蔥、蒜等帶刺激味道的蔬菜及辣味,雙音詞"辛辣"就是由此而來。早在甲骨文中,辛就被假借去表示天干第八位的名稱,並同其他天干用字一樣,經常用作先人的廟號,商紂王的廟號就是"帝辛"。這樣,刑刀的本義便漸漸隱晦不明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辛

拼音; xīn

注音; ㄒㄧㄣ

部首; 辛

筆畫; 7

筆順; 丶一丶ノ一一丨

統一碼; 8F9B

五筆; UYGH

倉頡; YTJ

鄭碼; SE

四角; 00401

字級; 一級(0841)

平水韻; 上平十一真

異體; ਐ�

字源解說

"辛"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構型說法不一。一種說法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是一把平頭刀的樣子(圖1),上部是刀頭,下部是一個長刀把,可用手握。兩邊有叉,可切割,尖端銳利可刺,是用來在有罪的人和俘虜臉上刺字的刀具。本義就是刑刀。

另一種說法也是象形字,但不是刀的形狀,而是木柴或樹枝的形狀。遠古時代,奴或罪人是不許戴帽子的,只能把樹枝或草莖纏在頭上,所以頭頂"辛"就是罪人。因為古代的"辛"是"薪"的本字,像木柴。頭頂"辛"也就是頭頂木柴的罪人。

還有人認為,甲骨文的"辛"字用兩個樹杈綑紮而成,是捕捉俘虜和押運罪人的工具,類似於"枷"這樣的刑具。從這個意義上講,"辛"的本義也是罪。

在早期金文(圖2、3)里,"辛"這把刑刀以輪廓形變為實體,最上部加了一橫指事符號,表示要鏟割的東西。到周代又在豎畫的中部增加一點作裝飾(圖3),戰國時期點變成短橫(圖4),可能表示刀把的"擋手"所在。隸、楷便相沿金文發展成為今天的"辛"字。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四】【辛部】息鄰切(xīn)

秋時萬物成而孰;金剛,味辛,辛痛即泣出。從一從䇂(qiān)。䇂,辠(罪)也。辛承庚,象人股。凡辛之屬皆從辛。

【譯文】辛,秋天萬物成熟了;金質、剛硬;味道辛辣,辛辣就感到痛苦,就會流出眼淚。由一、由䇂會意,䇂是罪惡的意思。辛繼承庚,象人的大腿。大凡辛的部屬都從辛。

【注釋】①"秋時"句:高亨《文字形義學概論》:"古代五行說:庚辛為西方,為秋,為金,為辛味。許氏以為辛是代表秋時,此時萬物已成熟矣;辛又代表金,金則剛堅者也;辛又代表辛味,嘗辛味而痛,則泣出也。人有罪受金屬刑具之傷害,亦辛痛而泣出,故辛字從一從䇂。此謬說也。"

說文解字注

秋時萬物成而揧(熟)。

注:律書曰:辛者,言萬物之新生。故曰辛。律曆志曰。悉新於辛。《釋名》曰: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

金剛,味辛。

注:謂成孰之味也。

辛痛即泣出。

注:故以為艱辛字。

從一、䇂。

注:一者,陽也,陽入於䇂。謂之愆陽。息鄰切。十三部。

䇂,辠也。

注:辛痛泣出。辠人之象。凡辠宰辜辥辭皆從辛者、由此。

辛承庚,象人股。

注:冡大一經。凡辛之屬皆從辛。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辛部】 辛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0

xīn ㄒㄧㄣˉ《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並音新。《說文》:秋時萬物成而熟,金剛味辛,辛痛即泣出。徐曰:言萬物初見斷制,故辛痛也。《書·洪範》:金曰從革,從革作辛。《白虎通》:金味所以辛者,西方煞傷成物,辛所以煞傷之也,猶五味得辛乃委煞也。

又歲、月、日之名。《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月在辛曰塞。《禮·月令》:其日庚辛。注:辛之言新也。《前漢·律曆志》:悉新於辛。《史記·律書》:言萬物之辛生也。

又《正韻》:葷味也。《風土記》:元旦,以蔥、、韭、蓼、蒿芥,雜和而食之,名五辛盤,取迎新之意。

又股象也。《說文》:辛承庚,象人股。徐曰:辛漸揫斂,故象人股,漸焦殺也。

又養筋之味也。《周禮·天官》:以辛養筋。注:辛,金味,金之纏合異物似筋,人之筋亦纏合諸骨,故以辛養之也。

又《正韻》:苦辛,取辛酸之意。李白詩(《陳情贈友人》):英豪未豹變,自古多艱辛。杜甫詩(《贈別賀蘭銛》):生離與死別,自古鼻酸辛。

又高辛,古帝號。

又姓。《史記·夏本紀贊》:夏啟封支子於莘,因聲近改為辛。

又少辛,藥名。《本草》:即細辛也。

又葉宵前切,音先。焦仲卿詩:奉事循公姥,進退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正字通》:按《說文》徐注,泣出象股之說,與萌義反。壬癸繼辛,天道剝中有復,秋德義中寓仁,非偏屬斷制焦殺。徐曲附《說文》,非。

又《爾雅》:重光萌,《史記》改昭陽。昭陽癸,《史記》改尚章。上章庚,《史記》改商橫。當有訛誤。舊注:重光一曰昭陽,使不知者疑《爾雅》歲陽在萌有二名,亦非。本作萌,《字彙》訛省作辛,與辛音愆字形相溷,尤非。

廣韻

息鄰切,平眞心 ‖辛聲眞2部

姜味也。《爾雅》雲:"太歲在辛曰重光。"又姓,夏啟封支子於莘。莘辛聲相近,遂為辛氏。漢初辛蒲為趙魏名將,及徙家隴西,便為隴西人。[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