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藤枣 |
中文名: 藤枣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毛茛目 族: 密花藤族 种: 藤枣 学名: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Diels) Forman 门: 被子植物门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科: 防己科 属: 藤枣属 命名者及年代: (Diels) Forman,1975 |
藤枣(学名:Eleutharrhena macrocarpa(Diels) Forman)是防己科,藤枣属木质藤本植物,嫩枝有直线纹,被微柔毛,稍老即脱落。叶革质,叶片卵形至阔卵形,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或近骤尖,两面无毛,上面光亮;两面凸起,下面更高,网状脉稀疏,不很明显;雄花序有花,被微柔毛;雄花:外轮萼片微小,近卵形,内轮倒卵状楔形,最内轮大,近圆形或阔卵状近圆形,无毛;花瓣阔倒卵形,抱着花丝,无毛;果序生无叶老枝上,总梗粗壮,核果椭圆形,黄色或红色,种子椭圆形,5月开花,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印度阿萨姆也有分布。生于海拔840-1500米的密林中,也见于疏林。
藤枣云南特有种,濒危种,国家1级保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嫩枝有直线纹,被微柔毛,稍老即脱落。叶革质,卵形至阔卵形,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9.5-2.2厘米,宽4.5-13厘米,先端渐尖或近骤尖,基部圆或钝,有时阔楔形,两面无毛,上面光亮;侧脉5-9对,两面凸起,下面更高,网状脉稀疏,不很明显;叶柄长2.5-8厘米。
雄花序有花1-3朵,总梗长6-10毫米,被微柔毛;雄花:外轮萼片微小,近卵形,长不及1毫米,被微柔毛,中轮与外轮相似或稍长,内轮倒卵状楔形,长1.5-1.7毫米,最内轮大,近圆形或阔卵状近圆形,长约2.5毫米,无毛;花瓣6,阔倒卵形,二侧边缘内卷,抱着花丝,无毛;雄蕊6,长约1.5毫米。果序生无叶老枝上,总梗粗壮,长达2厘米,其上有3-6个核果;核果椭圆形,黄色或红色,长2.5-3厘米,宽1.7-2.5厘米,心皮柄长达1.5厘米;种子椭圆形,长1.5-1.7厘米,宽约1厘米。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产于云南南部和东南部。生于海拔840-1 500米的密林中,也见于疏林。印度阿萨姆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思茅。
藤枣为低山沟谷季节雨林林中的层间植物,为偶见种。分布于低山沟谷季雨林边缘。产地年平均温约20℃,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分布不均匀,80-90%集中在雨季(5-10月),但干季多露,可补偿水分的不足,相对湿度80-85%。土壤为紫色砂岩形成的黄壤,有机质层厚,pH值4.5-5.5,果期2-3月。
温度
温度是影响藤枣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藤枣的分布,花期日均温度稳定在22℃以上、花后到秋季的日均温下降到16℃以前果实生长发育期大于100-120天的地区,藤枣均可正常生长。藤枣为喜温树种,其生长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表现为萌芽晚,落叶早,温度偏低坐果少,果实生长缓慢,干物质少,品质差。因此,花期与果实生长期的气温是藤枣栽种区域的重要限制因素。藤枣对低温、高温的耐受力很强,在-30℃时能安全越冬,在绝对最高气温45℃时也能开花结果。藤枣的根系活动比地上部早,生长期长。在土壤温度7.2℃时开始活动,10-20℃时缓慢生长,22-25℃进入旺长期,土温降至21℃以下生长缓慢直至停长。
湿度
藤枣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年降水量100-1200毫米的区域均有分布,以降水量400-700毫米较为适宜。藤枣抗旱耐涝,在沧州年降水量100多毫米的年份也能正常结果,枣园积水1个多月也没有因涝致死。藤枣不同物候期对湿度的要求不同。花期要求较高的湿度,授粉受精的适宜湿度是相对湿度70%-85%,若此期过于干燥,影响花粉发芽和花粉管的伸长,导致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果严重,产量下降。相反,雨量过多,尤其是花期连续阴雨,气温降低,花粉不能正常发芽,坐果率也会降低。果实生长后期要求少雨多晴天,利于糖分的积累及着色。雨量过多、过频,会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加重裂果、浆烂等果实病害。“旱枣涝梨”指的就是果实生长后期雨少易获丰产。土壤湿度可直接影响树体内水分平衡及器官的生长发育。当30厘米土层的含水量为5%时,枣苗出现暂时的萎蔫,3%时永久萎蔫;水分过多,土壤透气不良,会造成烂根甚至死亡。
光照
藤枣的喜光性很强,光照强度和日照长短直接影响其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生长和结果。光照对生长结果的影响在生产中较常见。密闭枣园的藤枣,树势弱,枣头、二次枝、枣吊生长不良,无效枝多,内膛枯死枝多,产量低,品质差;边行、边株结果多,品质好。就一株树而言,树冠外围、上部结果多,品质好,内膛及下部结果少,品质差。因此,在生产中,除进行合理密植外,还应通过合理的冬、夏修剪,塑造良好的树体结构,改善各部分的光照条件,达到丰产优质。
土壤
土壤是藤枣生长发育中所需水分、矿质元素的供应地,土壤的质地、土层厚度、透气性、pH值、水、有机质等对藤枣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藤枣对土壤要求不严,抗盐碱,耐瘠薄。在土壤pH值5.5-8.2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土壤含盐量0.4%时也能忍耐,但尤以生长在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中的藤藤枣冠高大,根系深广,生长健壮,丰产性强,产量高而稳定;生长在肥力较低的砂质土或砾质土中,保水保肥性差,树势较弱,产量低;生长在粘重土壤中的藤枣,因土壤透气不良,根幅、冠幅小,丰产性差。这主要是因为土壤给藤枣提供的营养物质和生长环境不同所致。因此,建园尽量选在土层深厚的壤土上,对生长在土质较差条件下的藤枣,要加强管理,改土培肥,改善土壤供肥、供水能力和透气性,满足藤枣对肥水的需求,达到优质稳产的目的。
风 微风与和风对藤枣有利,可以促进气体交换,改变温度、湿度,促进蒸腾作用,有利于生长、开花,授粉与结实。大风与干热风对藤枣生长发育不利。藤枣在休眠期抗风能力很强,萌芽期遭遇大风可改变嫩枝的生长状态,抑制正常生长,甚至折断树枝等;花期遇大风,尤其是西南方向的干热风、降低空气湿度,增强蒸腾作用,致使花、蕾焦枯,落花落蕾,降低坐果率;果实生长后期或熟前遇大风,由于枝条摇摆,果实相互碰撞,导致落果,称为“落风枣”,效益降低。
分布范围
仅大西双版纳景洪狭小的范围内有零星分布,生于海拔620米低山沟谷季节雨林边缘。
繁殖方法
分株 根蘖分株繁殖法是当前生产上主要的繁殖方法。其优点是方法简单,较容易,但因母株根系数量的限制,育苗数量有限,每株母株每年只能留几株或10几株苗,不适于大量育苗,因母株品系繁杂,也不等于良种的精选和纯化。长期应用分株法育苗会导致植株间的差异和品种不等于提高枣果的商品性能。
为了增加苗木数量,可在春季发芽前,在优良母株外围(距树干4米左右)或在行间挖宽30-40厘米、深40-50的沟,切断粗度2厘米以下的根,剪平伤面,然后填入湿润肥沃的土壤,促其发生根蘖。根蘖发生后多为丛生,当苗高达20-30厘米时进行间苗,留壮去弱,并施肥浇水灌水促其生长翌年根蘖苗高达1米左右的(此时已生出一些不定根)即可连带一段母根出圃。另外,利用枣园行间散生的自然根蘖苗,经选择后将其归圃集中培育,育苗效果也不错。其具体方法是:选背风向阳处、土层深厚、良好的地块做归圃育苗地。在秋末冬初进行深翻并施入有机肥,翌春土壤解冻后耙平,做好归圃集中培育的准备。从优良母株上将根蘖苗取并分离成单茱。为减少地上部水分的蒸发可采取截干处理,剪掉二次枝,地上部留10-15厘米,并按粗细分类捆成捆,每捆50-100株。栽前对苗根要进行修剪,侧根留15-20厘米长,须根留8-10厘米长,对苗体粗壮无须根的苗,可在根部刻伤,刺激发根。
为提高根蘖苗的生根率,可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即用非金属容器先将1克三号生根粉溶解在9.5分手90-95%的工业酒精中,再加0.5公斤蒸馏水或凉开水,即配成浓度为1000PPM的生根粉原液,此液不易保存,要现用现配。使用时将原液加入清水20稀释倍(加水20公斤),即为20PPM的浸渍液,然后将成捆的苗木根浸入药液内,深度5-7厘米,浸3-4.5小时,捞出即可栽植(每克生根粉可浸苗木1000-5000株)。栽植时期为5月上旬。栽前三天要浇透水,三天后用犁开沟,定点栽植,每亩6600株。栽后浇一次透水,天旱时每半天浇水一次。8月上旬和8月下旬各追尿素一次,每次每亩2.5公斤左右。苗发芽后选一直立健壮枝条作主干,其他侧芽可以抹去,一般培育两年即可出圃。
嫁接繁殖可保持母本优良特性,并且结果早,品质好,产量高。
播种
嫁接藤枣常用的砧木有本砧(即以栽培枣的实生苗或根蘖苗作砧木之本砧也叫同砧)和酸枣。
1、种子的采集和处理:采集充分成熟的酸枣果实,加水泡3-4天,揉搓,漂去皮肉和空核,捞出种核晾干备用。枣和酸枣的种仁后熟期短,不经后熟也可发芽成苗。一般秋播可不进行层积处理。枣核的身命力差,贮藏一年即丧失生活力不能利用,在生产中应特别注意。
春播种子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种核冬季沙藏法:当种子量少时,可按1份种子5份湿沙的比例,拌匀后放入花盆或木箱内,放在冷屋内过冬,待春季土壤解冻时,种核裂口即可播种。如种子数量较多,可在地下挖沟,深60厘米,宽50厘米,沟长视种子多少而定。沙藏前先将种子浸一尽是夜,沟底铺5厘米厚的湿沙,沙上铺一层5厘米厚的从泠水中捞出的种子,上面再铺5厘米厚的湿沙,其上再放一层5厘米厚的种子,共放3-4层种子,最上面再覆土约20厘米,略高出地面,以免积水。沙藏期内要定期检查,春季发现种核裂口露出白色胚根时承受即播种。另一种方法是热水浸法:种子未经沙藏,春季育苗时,可于4月初把种子倒入水温允55-60℃温水中搅拌,让其自然降温,捞出漂浮瘪籽,其余种子再浸一尽是夜捞出,盖上湿布或湿草安全帽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经7-10天即可播种。
2、播种和苗期管理:秋播者要在土壤上冻前选好圃地,浇足底水,施足基肥,把苗床整好耙平。因酸枣苗长有二次枝及托刺,为管理方便,应采取双行密植的形式间距(即大行距)为70厘米,行间距(即小行距)为30厘米,株距15厘米,开沟点播,播后覆土并轻轻镇压,翌年土壤解冻后至出苗前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按每亩播种量5分手可产苗8000株。
春播是在4月中下旬播种,多采用大陇双行点播,株距15-20厘米,每穴播种5-6粒,覆土厚度约2厘米,每亩播种量5-10公斤。酸枣幼苗生长比较缓慢,为促进幼苗生长,可覆盖地膜,并应适时追肥灌水,除草松土,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1株,当苗高20-25厘米时,可进行每一次摘心,过20天后酌情再摘心一次,如管理的好,当年地径能达0.8厘米以上,苗高可达60厘米,翌春即可嫁接。
嫁接 藤枣枝条木质坚硬,含水量少,接口愈合慢,嫁接成活率往往很低。通过试验证明:用三号ABT生根粉处理接穗,可明显提高嫁接成活率。具体方法是采用皮下接时,把削好的接穗将其削面浸入200PPM的药液5处理秒钟;采用带木质部盾状芽接时,用50PPM重要粉处理,然后速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用塑料条包扎。此法操作简便,适于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扦插
扦插繁殖法可分为根插和枝插两种。
一、根插法
根插出苗率较高,但取根较困难。方法是选取径粗1-2厘米的小根,截成10-12厘米长的根段,扦插在圃地内即可成活。
二、枝插法
在生长季的时期(6月至8月上旬),取茛蘖苗当年新梢做插条,用吲哚丁酸500PPM浓度处理,在塑料大棚间歇弥雾条件下重要率达90%。重要苗木移植露地苗圃后,要遮荫半月(长期遮荫会造成光照不足,苗弱,不易越冬)。越冬前,应灌足冻水,苗基部要培土。移植苗当年生长量甚少,第二年苗高平均可达50厘米,根系健壮,发育良好,若按常规管理,两年即可出圃。
据报道:用特制的嫩枝颗粒剂处理后,进行藤枣扦插繁殖,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
藤枣苗木繁育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根蘖分株法、嫁接法、扦插繁殖法以及组织培养法等。
病虫防治
当前在藤枣上危害的病虫害主要有:斑点落叶病、绿盲蝽蟓等。易染病品种,现已出现大量落叶现象,经诊断为褐斑病,此病已呈蔓延趋势;绿盲蝽蟓此期发生也较严重,已造成花蕾、幼果被害后脱落现象。
褐斑病也称斑点落叶病,主要为害叶片造成早落,也危害新梢和果实,影响树势和产量。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很多斑点,斑呈红褐色。5月上旬至6月中旬,园中上空的病菌孢子数量最多,此病菌孢子随气流传播,从叶的皮孔或直接从表皮侵入,凡春雨早、次数多则此病发生重。夏季高温多雨,如园中枝叶郁闭,树势较弱,病害发生加重。
防治时间及药剂。第一遍药应在5月中旬,6、7月中旬再各喷一遍药。常用药剂有28%杀病灵600—800倍液,世生可湿粉800—1000倍液,注意多药交替使用,喷药时应加入病叶康1000倍液或肥力宝500倍液。
绿盲蝽象在6月份由于湿度、温度等条件适宜,也呈大发生趋势。花与幼果被害后造成大量脱落,防治绿盲蝽象时更应注意多药交替使用。
价值
科研: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有意义。
观赏:木质藤本。嫩枝被微柔毛。叶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中国仅有单种属,云南特有种,濒危种,国家1级保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Ⅰ级。
物种现状:濒危种。又名苦枣,仅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局部地区,个体极少,经调查只见到唯一结果的一株,极易被毁,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2]
保护措施:分布地区狭小,容易造成毁坏,应严加保护,从速引种栽培,必要时可挖苗种植,以保存这一重要的种质资源。[2]
濒危原因
一,为直接受害,即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成为一些人的直接砍挖对象,对其不加控制的滥砍滥挖,此为濒危的最主要原因。逐渐减小的居群又因其遗传多样性的降低从而加速了一个个居群的灭绝,如:海南粗榧、旱地油杉等。
二,为间接受害,由于人们对其他植物或土壤的破坏作用而使其所生存的环境逐渐恶化,退化的生态条件已不能使其正常的生存繁殖,如:原始观音座莲等。
三,是自身原因,即植株自身的繁殖力和迁移力低下,导致居群年龄结构老化,更新困难,植株数量逐渐减少,如:藤枣、梵净山冷杉等。
四,为开发建设对植物的破坏。如,三峡工程使得荷叶钱线蕨数量急剧减少,已进入濒危状态。保护价值:中国仅此1属1种,对热带植物区系研究有意义。 [1]
参考资料
- ↑ 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