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薄荷屬,約30種,廣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在南半球1種見於非洲南部,1種見於南美及1種見於熱帶亞洲至澳大利亞,我國連栽培種約有12種,內6種為野生種,其中薄荷M. haplocalyx Briq.、留蘭香M.spicata L. 、皺葉留蘭香M. crispata Schrad. 及檸檬留蘭香M. citrata Ehrh常作為芳香及藥用植物栽培。其中胡椒薄荷(Peppermint)及綠薄荷(Spearmint)為最常用的品種,而植物的不同來源使薄荷有六百多種品名。最早期於歐洲地中海地區及西亞洲一帶盛產。[1]
形態特徵
多年生或稀為一年生草本,直立或上升,不分枝或多分枝。葉具柄或無柄,上部莖葉靠近花序者大都無柄或近無柄,葉片邊緣具牙齒、鋸齒或圓齒,先端通常銳尖或為鈍形,基部楔形、圓形或心形;苞葉與葉相似,變小。輪傘花序稀2-6花,通常為多花密集,具梗或無梗;苞片披針形或線狀鑽形及線形,通常不顯著;花梗明顯。花兩性或單性,雄性花有退化子房,雌性花有退化的短雄蕊,同株或異株,同株時常常不同性別的花序在不同的枝條上或同一花序上有不同性別的花。花萼鐘形,漏斗形或管狀鐘形,10-13脈,萼齒5,相等或近3/2式二唇形,內面喉部無毛或具毛。花冠漏斗形,大都近於整齊或稍不整齊,冠筒通常不超出花萼,喉部稍膨大或前方呈囊狀膨大,具毛或否,冠檐具4裂片,上裂片大都稍寬,全緣或先端微凹或2淺裂,其餘3裂片等大,全緣。雄蕊4,近等大,叉開,直伸,大都明顯從花冠伸出,也有不超出花冠筒,後對着生稍高於前對,花絲無毛,花葯2室,室平行。花柱伸出,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平頂。小堅果卵形,乾燥,無毛或稍具瘤,頂端鈍,稀於頂端被毛。
藥用價值
添加於調味品中,個別或混合其他香藥草泡茶,驅蟲殺跳蚤、提神解郁、消除疲勞、鎮定安神、幫助睡眠、治感冒頭痛、疏風發汗、散熱解毒、健胃消腹脹、消炎止癢、防腐去腥、殺菌、清新空氣。據說餐後飲用能幫助消化及去除體內多餘的油脂。有止痛、麻醉、退乳、消炎、抗菌、抗痙攣、收斂、利胃等效用。因具有刺激的特性,對於風濕痛、神經痛也有治療效果;另外亦適用於神經系統,具有調節與鎮定作用,也是良好的清血劑。
薄荷醇
薄荷的主要成分,是薄荷香味的來源經過植物,收集方法為將花、葉、莖、根部等加水蒸溜,然後由蒸溜出來的精油中收集。坊間應用於日常用品及家用品之中的薄荷製品,有不少所採用的是由石油合成的仿薄荷味物質,可能會刺激皮膚。純度高的薄荷醇藥用價值相當高,其香味並不刺鼻,有濃郁芬芳的香氣。
栽培技術
花期
8-10月,果期9-11月,其氣味有強勁的穿透力,清涼且醒腦。
環境
性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氣候,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為佳,耐濕性強,惟不耐旱,忌陽光西照。
繁殖
扦插、分株(各種薄荷皆可在春、秋分株)宜選擇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質壤土為佳;種植以種子、根莖、分株、扞插種植。
播種以春季3-4月及秋季9-10月為適合時期,因種子很小,宜先播種於苗床或利用穴盤播種育苗,經發芽後幼苗生育期需行疏苗2-3次,俟苗高6-10公分時再移植於盆缽或田間栽培;根莖種植時期與種子播種期類同,將根莖截成為6-10公分長的小段,以撒植、條植、穴植3種方式進行種植;撒植即將根莖均勻撒施於田區,用機械如曳引機淺耕入土;條植或穴植按行株距30×15公分栽植;種植後需要澆水,促使成活。分株法於4-5月將匍陶莖因生根而長成的植株掘取進行栽植。
扞插法即由莖枝切取長7-10公分供插穗,於苗床斜插2/3入土中,或用單芽扞插的方式,很容易繁殖約7-10天發芽,成長快速且生命力強。田區種植宜采作畦栽培,畦寬60-70公分,二植行,株距15-20公分;種植後生育期,適時除草與施肥,肥料以有機質肥料為主,配合氮肥的施用,亦即幼苗期及收穫後新芽生育初期施用氮肥,以促進快速生長;並應適時酌予灌溉或降雨時之排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