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蒙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蒙蒂

维托里奥·蒙蒂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1868年1月6日出生于那不勒斯,早年在圣彼得音乐学校(Conservatorio di San Pietro a Majella)接受音乐教育,随平托(F. Pinto)学习小提琴、随塞劳(Paolo Serrao)学习作曲。1886年至巴黎随西沃里(Camillo Sivori)继续深造小提琴,并担任了多年拉穆勒乐团首席小提琴手。1891年开始出版芭蕾和小歌剧作品。1900年成为巴黎音乐会音乐厅的指挥,从此他的作品也开始广为流传,此后他创作了许多舞台音乐作品。他还曾一度放弃指挥,专心于器乐曲、声乐、小提琴曲的创作,以及小提琴、曼陀林的教学,并出版过一部那不勒斯曼陀林的教程。蒙蒂于1922年6月20日逝世于那不勒斯。[1]

基本信息

维托里奥·蒙蒂 (Vittorio,Monti,1868-1922) ,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早年入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作曲。曾在拉姆努管弦乐团任小提琴演奏员,在音乐厅管弦乐团任指挥。后从事小提琴和曼多林的教学,并继续作曲。

作品

作有舞剧,轻歌剧和器乐小品等,其中小提琴曲《查尔达什》和《爱之晨曲》最为著名,《查尔达什》还被改编成多种小号,单簧管等多种乐器的独奏曲,流传十分广泛。

查尔达什

查尔达什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维托里奥·蒙蒂最著名的两首小提琴曲之一(另一首为《爱的晨曲》),后曾被改编为手风琴等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和合奏曲,常见的有长笛、小号、长号、单簧管和二胡的独奏曲版本,甚至还有口哨或口琴演奏的版本,流传十分广泛。

舞蹈

查尔达什”是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一种匈牙利的民间舞蹈,其音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拉绍”(Lassau),速度徐缓而富于歌唱性,2/4或4/8拍子,这是男子独舞者出场时的音乐;第二部分称“弗里斯”(Friss),2/4拍。这段舞曲节奏鲜明,速度迅急而情绪热烈,用来伴奏男女双人舞。《查尔达什》这首曲子即以这一舞曲的典型特点写成,听到它,就好像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一幅匈牙利人民生活的民俗画面。

乐曲

乐曲开始是复三部曲式,2/4拍,一开始是d小调,后半部转为D大调。先由小提琴在低音区演奏出节奏自由、充满激情的引子,然后奏出深沉而略含忧愁的主题,并由这一主题组成了查尔达什舞曲特有的“拉绍”段落。在这一小调色彩的抒情旋律发展之后,又出现另一支流畅而华丽的小调旋律。这两支旋律都具有鲜明的匈牙利及吉普赛音乐的特点。

接着,乐曲转入查尔达什舞曲快速而活泼的“弗里斯”段落 ,形成欢快而奔放的气氛。这段舞曲音乐由A、B两段频繁出现的以16分音符组成的乐句组成,并用切分节奏来进行处理,使乐曲十分活泼。 接着,经过一个过渡段落,音乐突然平静下来,在节奏上也放慢了一些,又因音乐转为D大调而显得十分明朗、舒展。小提琴用双音缓缓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题旋律。这一纯朴甜美的旋律经过小提琴泛音再现,形成一种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 然后乐曲在重现B段16分音符组成的乐句之后,音乐又转入从A段演变过来的、以大调来演奏的明朗的曲调,反复一遍又将乐曲推向热烈的高潮后将全曲结束在明朗的大调上。现为小提琴八级的考试曲目之一。只有大家懂得去用心去观看与品味这种艺术时,它的价值才存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