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

來自 知道 的圖片

本名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

外文名 Rheinland-Pfalz

面 積 1,9845.8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363.3 萬(1983年)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德國的16個州之一。萊茵蘭-普法爾茨州 (Rheinland-Pfalz) 德國西部的州。大部分地區在萊茵河之西,其西與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接壤。面積1,9845.8平方公里。人口363.3萬(1983)。首府美因茨。全區由萊茵谷地及高原組成,海拔450-750米,成西南-東北走向。冬寒夏涼,雨量較豐。高地以草地森林為主。飼養牛、羊和發展乳酪業。盛產麥、馬鈴薯、甜菜、水果、葡萄。白葡萄酒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工業以化工最為重要,其次為機械、紡織、家具、製鞋、釀酒等部門。 [1]

目錄

地理位置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Rheinland-Pfalz)位於德國西部,西鄰比利時、盧森堡,南與法國接壤。該州下設3個行政專區,管轄12個市24個縣。

歷史沿革

最早出現的普法爾茨領地是洛林-普法爾茨,它從10世紀開始就存在了。在11世紀,洛林-普法爾茨的統治者是埃佐家族,他們是萊茵河兩岸許多伯國的領主。埃佐家族大約在1085年絕嗣,而普法爾茨的軍事重要性也降低了,它的地位被它之下的一個伯國取代,即「萊茵-普法爾茨」。

在13世紀初,萊茵-普法爾茨由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亞公爵們統治,而巴伐利亞本身也是一個普法爾茨。1294年,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二世的後代們瓜分了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領地,其中的長支獲得了萊茵-普法爾茨和上巴伐利亞(所以上巴伐利亞也被叫做「上普法爾茨」, 萊茵-普法爾茨則為「下普法爾茨」)。

在1356年黃金詔書頒布後,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被列入七大選帝侯之列,稱為「普法爾茨選侯」。

領地在後代之間不停瓜分的結果,是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在16世紀初分成了分別統治西莫恩、凱撒斯勞滕、茨魏布呂肯(以上在萊茵-普法爾茨境內)和統治諾伊堡、蘇爾茨巴赫(以上在巴伐利亞境內)的幾個支系。以海德堡為政治中心的普法爾茨選侯家族在1530年代改宗路德宗。在繼承選侯頭銜的家族長支於1559年絕嗣後,西莫恩支系的腓特烈三世成為選侯,此人是一個堅定的加爾文宗信徒。

腓特烈三世的孫子腓特烈四世和他的顧問安哈爾特的克里斯蒂安是1608年新教聯盟的主要創建者。1619年,腓特烈五世選侯接受了波希米亞的王位,結果在白山戰役失敗後(1620年),他被皇帝斐迪南二世剝奪了選侯職位,該頭銜被贈給了皇帝的支持者、同屬於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連一世。

在1648年簽署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後,腓特烈五世的兒子卡爾一世·路德維希重新獲得了下普法爾茨選侯的頭銜,但上普法爾茨(即巴伐利亞)及主要的選侯職務仍然為馬克西米連一支所擁有。1685年西莫恩支絕嗣,選侯頭銜由諾伊堡支繼承,他們將選侯府邸從海德堡遷到了曼海姆。1742年諾伊堡支亦告絕嗣,蘇爾茨巴赫支的成員繼承了普法爾茨,後來又在巴伐利亞支絕嗣後繼承了巴伐利亞(1777年)。1799年,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所有領地終於統一。

普法爾茨的左岸部分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時期被法國占領和吞併,其右岸部分則被轉給了巴登的伯爵。在1814年至1815年維也納。

參考來源

  1.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