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荀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荀爽(128年-190年),字慈明,一名谓。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其父荀淑,博學,有高品德,名揚當世。生子八人,爽為第六子[1]。荀爽幼兒好學,在父親的指導之下,十二歲時就通《春秋》、《論語》。當时太尉杜喬見過荀爽,稱 之曰: "可為人師。"荀爽本人也潛心學習,不為外界事物所動[2]。漢桓帝在位時拜郎中,曾被太常趙典舉為至孝,對策上奏見解後,棄官離去。他隱遁漢濱達十餘年,為了躲避第二次黨錮之禍,專注以著述為事,先後著《禮》、《易傳》、《詩傳》等,號為“ 碩儒 ”。 荀爽出身“ 潁川荀氏 ”,荀爽排名第六,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 荀氏八龍 ”之稱。更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之評。 黃巾起義爆發,黨禁解除,荀爽相繼被舉荐,但都未應命。董卓專權时,强征荀爽為官。他在九十三日内,接連升至司空,位列台司。荀爽见董卓残暴,便暗中與司徒王允等谋除董卓。但在舉事前,荀爽便于初平元年(190年)病逝,年六十三。 荀爽為東漢著名的古文經學大師,博通群經,一生對經學多有著述。他重視禮制、尊崇儒學。極力維護君臣、父子等級制關係,他也吸取陰陽家某些思想,講究五行相生和相剋,並將其思想運用於社會各朝代的發展和變化。 [2] 據《後漢書》記載,其著作多達百餘篇,至今已殘缺不全。其易學思想主要見於李鼎祚《周易集解》所輯荀氏《易注》。


參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