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茶卡鎮,隸屬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位於烏蘭縣東部,茶卡鹽湖周邊,東與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相連,南臨都蘭縣,西與銅普鎮相鄰,北與天峻縣接壤。2018年,茶卡鎮區域面積1710.4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有3801人。
2019年10月,茶卡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
2017年,茶卡鎮企業個數共59個,企業從業人數5724人,其中工業企業16個,規模以上2個;
2018年,茶卡鎮工業企業個數共16個,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1]
中文名: 茶卡鎮
外文名: Cha ka town
行政區劃代碼: 632821101000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
地理位置: 烏蘭縣東部
面 積: 1710.4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交通街
電話區號: 0977
郵政區碼: 817101
氣候條件: 高山高原氣候
著名景點: 茶卡鹽湖
車牌代碼: 青H
戶籍人口: 3801人(2018年)
目錄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為青海蒙古左翼盟和碩特部北左來旗駐牧地。
清雍正三年(1725年),清廷將西寧通判移駐茶卡。
民國四年(1915年),茶卡鹽池設督運站,經辦運輸及銷售。
1958年,成立茶卡工作委員會,隸屬海西州。
1959年,茶卡工作委員會改為烏蘭縣後駐茶卡。
1960年,烏蘭縣遷往希里溝後設茶卡區。
1985年9月,茶卡區從巴音鄉分出,設茶卡鎮。
2002年,將巴音鄉併入茶卡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茶卡鎮轄茶卡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茶卡、巴音、巴里河灘、夏艾里溝、烏蘭哈達、納仁、塔拉、扎布寺8個村民委員會。
2019年10月,茶卡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
2019年10月,茶卡鎮下轄明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茶卡鎮位於烏蘭縣東部,茶卡鹽湖周邊,東與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相連,南臨都蘭縣,西與銅普鎮相鄰,北與天峻縣接壤。
2018年,茶卡鎮區域面積1710.4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茶卡鎮四周環山,山地丘陵約占全鎮土地面積的二分之一;地形南、北為高山,中間為鹽湖,呈南北高、中間低的趨勢。
氣候
茶卡鎮屬高原乾旱區,夏秋少雨乾旱,冬春多風沙;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水量210.1毫米,蒸發量250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2700—2800小時,無霜期70天左右。
人口
2011年末,茶卡鎮轄區總人口4203人,有蒙古、藏、漢、回、土、撒拉等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20%。
2017年,茶卡鎮常住人口有3676人。
2018年,茶卡鎮戶籍人口有3801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茶卡鎮企業個數共59個,企業從業人數5724人,其中工業企業16個,規模以上2個。
2018年,茶卡鎮工業企業個數共16個,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第一產業
茶卡鎮耕地面積3982畝;草場面積218.5萬畝。
2011年,茶卡鎮農業總產值164.5萬元;畜牧業總產值3273.1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8076元。
截至2011年末,茶卡鎮退耕還林面積2425畝。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茶卡鎮有學校2所,其中在莫河畜牧場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青壯年掃盲率達99.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茶卡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6%。
社會保障
2011年末,茶卡鎮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4%。
交通
315國道、109國道在茶卡鎮境內通過,2011年末,共茶(海南州共和縣至茶卡)高速公路開通;鎮區建成了幸福路、鹽湖路等主要街道。
名勝古蹟
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著名的天然結品鹽湖,是國家3A級景區,湖中景觀萬千,採鹽風光、鹽湖日出、鹽花奇觀相映生輝,構成一幅幅絢麗的畫卷,特別是通過藝術家們獨具匠心的創作,以鹽湖原鹽和滷水為原料,雕刻而成的鹽雕藝術群,實現了鹽和雕塑藝術的結合,展現了迷人的藝術奇觀,在中國形成了「東有沙雕、北有冰雕、西有鹽雕」的雕塑藝術布局,茶卡鎮以發展鹽湖旅遊為重點,挖掘祭敖包、民族體育競技、蒙古族特色餐飲、藏傳佛教寺院等民俗旅遊產品,延伸旅遊業鏈條。
視頻
青海烏蘭縣茶卡鎮因湖得名 鄉鎮建設的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