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頭鵂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頭鵂鶹
來自網絡的圖片
花頭鵂鶹

中文名稱 :花頭鵂鶹

:動物界

:鳥綱

:脊索動物門

花頭鵂鶹(學名:Glaucidium passerinum),是鴟鴞科、鵂鶹屬的鳥類。花頭鵂鶹是小型鴞類,體長15-23厘米,面盤不顯著,無耳簇羽;上體灰褐色,密被白色斑點和橫斑;後頸有不顯著的白色領環,下體白色而有褐色條紋。花頭鵂鶹棲息於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多為夜行性,白天大多躲藏於密林深處,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蜥蜴、小型鳥類和昆蟲等。花頭鵂鶹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形態特徵

花頭鵂鶹是小型鳥類,體長15-23厘米,面盤不顯著,無耳簇羽。眼先及眉紋白色,眼先羽軸黑色,並延長成發須狀,耳羽灰褐色,有白色橫斑。上體大都灰褐色,在頭、背和肩密布以白色斑點,其中以頭頂斑點細密,在背和肩斑點變得大而疏,且略呈橫斑狀;後頸有一列較大的白斑,形成一個不甚明顯的領斑。翅上覆羽和背相似,但白色斑點較大;中覆羽外翈有較大白斑,形成一道白色翅斑。飛羽暗褐色,基部沾棕褐色,內外翈均具白色橫斑,以內翈橫斑較大;次級飛羽和背相似,亦具白色橫斑;腰和背相似,尾上覆羽沾棕褐色,亦具白色橫斑;尾棕褐色,有6道白色橫斑和端斑。頰和頦白色,喉灰褐色,具白色羽端。其餘下體白色,胸和兩脅具棕褐色條紋和淡黃白色橫斑,腹白色,具黑褐色縱紋。尾下覆羽白色,具棕褐色端斑,跗蹠被羽至趾,白色,有棕褐色橫斑。花頭鵂鶹的虹膜鮮黃色,嘴角黃色,爪黑色。大小量度:體重♂487克,♀65.5克;體長♂159-164毫米,♀175毫米;嘴峰♂14-15毫米,♀11-14毫米;翅♂97-98毫米,♀96-117毫米;尾♂62-63毫米,♀55-65毫米;跗蹠♂17-18毫米,♀18-22毫米。[1]

棲息環境

花頭鵂鶹棲息於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也見於林中開闊地和楊樺林。

生活習性

花頭鵂鶹多為夜行性,白天大多躲藏於密林深處,難於見到,但有時也在白天活動和覓食。棲息時常站在高枝上眺望,並不停地向上翹起尾羽。性情兇猛,嘴、爪強健有力,能獵捕比其自身大得多的獵物。冬天還有貯藏食物的習慣,常常把獵獲的食物貯藏在樹洞中。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蜥蜴、小型鳥類和昆蟲等。飛行時上下波狀起伏似啄木鳥。叫聲為輕柔哨音「hjunk」,晨昏時約每兩秒重複一次。雌鳥叫聲相似但鼻音較重。秋季里叫聲不同,為一連串聲調俱增的尖叫聲。

分布範圍

花頭鵂鶹在中國以內見於黑龍江省小興安嶺、五營、根河、哈爾濱、涼水以及河北東陵。中國以外分布於歐亞大陸北部,西自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自比利牛斯山、西班牙和意大利,往東經前蘇聯歐洲部分中部、西伯利亞、蒙古一直到鄂霍茨克海岸和薩哈林島。

繁殖方式

花頭鵂鶹的繁殖期為5-7月。通常營巢於樹洞中,也在大的樹杈之間築巢。每窩產卵4-6枚,偶爾多至8-9枚和少至3枚,卵為白色,大小為27-31毫米×22-24毫米。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為28-29天。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 花頭鵂鶹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 花頭鵂鶹已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
  • 花頭鵂鶹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部、農業部1989年1月14日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保護動物。

種群現狀

花頭鵂鶹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km²,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因此被評價為無危物種。

視頻

花頭鵂鶹的一家子,好逗趣的一種小猛禽,認出誰是父母誰是孩子嗎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