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地锦
花叶地锦 |
中文名: 花叶地锦 别称: 红叶爬山虎、花叶爬山虎 目: 鼠李目 科: 葡萄科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组: 块形组 界: 植物界 属: 地锦属 种: 花叶地锦 |
花叶地锦(学名:Parthenocissus henryana(Hemsl.) Diels & Gilg)是葡萄科、地锦属木质藤本,叶对生,卷须顶端嫩时膨大呈块状,后遇附着物扩大成吸盘状。为掌状5小叶,小叶倒卵形、倒卵长圆形或宽倒卵披针形。圆锥状多歧聚伞花序主轴明显,假顶生,花序内常有退化较小的单叶,花蕾椭圆形或近球形,高1-2.2毫米,顶端圆形。果实近球形,种子倒卵形,顶端圆形,基部有短喙。
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和云南。花叶地锦生于沟谷岩石上或山坡林中,对土壤和气候适应性强,在肥沃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更好。
花叶地锦适于坡地、堤岸种植,可配植于宅院墙壁、围墙、庭园入口处等,是优良的彩色攀缘植物。[1]
目录
形态特点
木质藤本。小枝显著四棱形,无毛。卷须总状4-7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卷须顶端嫩时膨大呈块状,后遇附着物扩大成吸盘状。叶为掌状5小叶,小叶倒卵形、倒卵长圆形或宽倒卵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最宽处在上部,顶端急尖、渐尖或圆钝,基部楔形,边缘上半部有2-5(6)个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或嫩时微被稀疏短柔毛,侧脉3-6(7)对,网脉上面不明显,下面微突出;叶柄长2.5-8厘米,小叶柄长0.3-1.5厘米,无毛。
圆锥状多歧聚伞花序主轴明显,假顶生,花序内常有退化较小的单叶;花序梗长1.5-9厘米,无毛;花梗长0.5-1.5毫米,无毛;花蕾椭圆形或近球形,高1-2.2毫米,顶端圆形;萼碟形,边缘全缘,无毛;花瓣5,长椭圆形,高0.8-2毫米,无毛;雄蕊5,花丝长约0.7-0.9毫米,花药长椭圆形,长约0.9-1.1毫米;花盘不明显;子房卵状椭圆形,花柱基部略比子房顶端小或界限极不明显,柱头不显著或微扩大。果实近球形,直径0.8-1厘米,有种子1-3颗;种子倒卵形,顶端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椭圆形,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沟状,从种子基部向上达种子顶端。花期5-7月,果期8-10月。
近种区别
该种与绿叶地锦(Parthenocis suslaetevirensRehd.)相近,但本种茎干方形,叶表面不呈泡状隆起,侧小叶边缘锯齿在中部以上,叶下面无毛,可以区别。其变种毛脉花叶地锦也常与绿叶地锦(Parthenocis suslaeteverinsRehd.)相混,但该变种茎干明显呈四方形,花序梗上无毛,叶面无泡状隆起,叶缘仅顶短有少数锯齿,可以区别。
主要变种
毛脉花叶地锦:该变种与花叶地锦区别在于,叶下面脉上被短柔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生山坡或沟谷岩上,海拔140-1200米。
生长环境
花叶地锦生长于海拔160-1500米的沟谷岩石上或山坡林中。喜光,稍耐阴,抗寒、耐热,对土壤和气候适应性强,在肥沃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更好。
分布范围
花叶地锦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和云南。
繁殖方法
剪取穗条 剪取穗条的时间根据地区的气候状况,以中国华东地区为例,1年内修剪2次:第一次于6月上、中、下旬,第二次于9月中旬,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穗条长度4厘米,上端保留1复叶(有1个芽)。
苗床准备 首先铺填基质,基质配方:泥炭:蛭石:珍珠岩=5:4:1(体积比),干容重0.20,总孔隙度87.05%,大孔隙度26.05%,小孔隙度61.00%,最大持水率4.15。pH值6.87,EC值0.85毫秒/厘米,全氮0.90%,全磷526.24米克/千克,全钾5632.47米克/千克,钙1845.25米克/千克,镁2456.25米克/千克,加入一定的水量,保持湿润,搅拌均匀。消毒大棚高架苗床,宽度168厘米,床面铺地布,横向放3只穴盘或托盘(摆放网袋用)。床面、穴盘和基质,提前1天,用高锰酸钾800倍液消毒。植物生根剂配方为:萘乙酸:吲哚乙酸:ABT生根粉=6:2:2的重量比,浓度200ppm,速蘸2秒。
扦插方法 扦插深度约3厘米,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待叶面晾干时,喷1次1000倍液的多菌灵,预防病害。然后盖上塑料薄膜,用竹片插成小拱棚,薄膜四周密封,使棚内空气湿度95%以上。养护大棚顶上有遮阳网,在苗床上方2米处架设二道遮阳网,同时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当塑料薄膜内空气温度38℃以上时,要在二道遮阳网下方进行喷雾降温,特别是晴天高温时,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每隔半小时要喷雾1次。平时要注意基质湿度,不可过湿或过干,每天要检查,当薄膜反面结满小水滴,小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每隔7-10天浇1次水。
苗期管理 培育扦插后约50天,85%左右的穗条已发根,逐步揭除薄膜,先两头揭开通风2天,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全部揭开。揭开后要在小拱棚上面盖上1层遮阳网,两天之后可以全光照管理,揭除薄膜后10天,开始第1次喷叶面肥,以后每隔7-10天,浇水之后喷施1次叶面肥,用绿芬葳1000倍液喷施,也可用0.2%尿素喷施或浇施。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土壤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土地作采穗圃,进行土壤改良,于冬季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667平方米施肥3000千克,翻耕、粉碎、开沟、做床,在田块周围开深沟,苗床床面宽120厘米,步道宽40厘米、深25厘米,步道两头低中间稍高,排水畅通。
移栽:于11月上旬至翌年3月进行移栽优质容器苗,株距40厘米、行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种植3000株。定点挖穴,剪除过长侧根,移栽深度与原来植株的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稻草,用来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
管护:要对花叶地锦及时浇水,如果连续雨天,要及时排水。给以全光照条件,促进穗条木质化。移栽后15天开始,在4-8月,每隔半个月撒施1次尿素或复合肥,每次每667平方米15千克。9月以后停止施速效肥;11-12月,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667平方米1500千克,摊放在地表,冬季可起保温作用,到来年3月,行间松土时翻入土中。撒施尿素或复合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采穗后立即施1次速效肥,尿素或复合肥,每667平方米20千克,要及时松土除草,以防止土壤板结。
主要价值
花叶地锦蔓茎纵横,密布气根,翠叶遍盖如屏,秋后入冬,叶色变红,较为艳丽,且根系发达,抗风力强,抗污染力强,适应性强。因此花叶地锦适于坡地、堤岸种植,可配植于宅院墙壁、围墙、庭园入口处等,是优良的彩色攀缘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