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芭蕉侗族乡

芭蕉侗族乡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西南,系少数民族乡镇。总人口55490人(2017年),国土面积284.77平方千米(2017年)。芭蕉侗族乡是恩施富硒茶的主产地。[1]

中文名称:芭蕉侗族乡

外文名称:Bajiao Dong Autonomous Township

别 名:芭蕉乡

行政区类别:民族乡

所属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下辖地区:1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芭蕉居委会

电话区号:0718

邮政区码:445033

地理位置:恩施市西南部

面 积:284.77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55490人(2017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鄂Q

目录

概况

恩施市辖乡。面积284.77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5490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芭蕉居委会。

沿革

乡因驻地而得名。芭蕉集镇依山傍水,芭蕉河自西南向东北流去,原河弯处有一水塘塘边长有许多芭蕉树,故名芭蕉塘,后人们惯称芭蕉,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属恩施县第三区。1952年属恩施县第四区,1955年属第五区,1957年改名为芭蕉区。1958年改为芭蕉公社,1962年改为芭蕉区。1975年撤并社,为芭蕉公社。1984年6月改为芭蕉区,下辖10个乡、1个镇。1996年12月撤区并乡,分设2个县辖乡。

1996年,芭蕉乡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辖仙人桥、大鱼龙、坟前坝、苦竹龙、小宏岩、槽狭沟、白岩湾、火铺塘、大树子、芭蕉、园艺场、灯笼坝、龙潭沟、二台坪、草子坝、鸭鸡滩、后池、河茅坝、黄莲溪、茶园、羊毛山、戽口、铜车坝、三尖龙、苏家寨、青岗树、高拱桥、浪坝、寒婆岭、朱砂溪、剩口河31个行政村和芭蕉居委会。

2001年(?),撤销芭蕉乡、黄泥塘侗族乡,合并设立芭蕉侗族乡。辖芭蕉1个居委会和灯笼坝、龙潭沟、后池、二台坪、野鸡滩、草子坝、柳树沟、杨家沟、石板溪、红茶园、皂角湾、黄泥塘、马河滩、青龙山、二峰岩、石塘塘、王家、石寨、大坳、小河、马路口、四方坪、白果树、尖山坪、高拱桥、苏家寨、青岗树、浪坝、朱砂溪、寒婆岭、胜口河、小红岩、曹狭沟、仙人桥、坟前坝、苦竹龙、大鱼龙、白岩湾、火铺塘、大树子、黄连溪、三尖龙、河茅坝、茶园、戽口、羊毛山、铜车坝47个行政村。

2004年,乡政府驻芭蕉,人口62602人,面积268平方千米,辖芭蕉1个居委会和灯笼坝、寨湾、甘溪、楠木园、黄泥塘、二凤岩、王家、米田、天桥、白果树、高拱桥、朱砂溪、小红岩、南河、白岩、黄连溪、戽口17个行政村。

地理

芭蕉侗族乡地处恩施市西南,系湖北省十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总人口55490人(2017年),其中侗族人口3.1万,占总数的49%。国土面积284.77平方千米(2017年)。200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51亿元,财政收入4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0元。

经济

芭蕉乡是名茶的故乡,早在唐代就有“施南方茶”的记载,在清朝康熙年间,芭蕉就研制出享誉四海的“恩施玉露”。改革开放以来,芭蕉侗族乡扬长避短,把绿色和富硒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切入点。该乡共发展茶叶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5.2万亩,现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共91家,2004年,全乡已引进资金1500万元,其中有华龙集团、宜红公司、粮援茶厂、芭蕉富硒茶叶有限公司、芭山茶叶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年创利税近千万元。被誉为“湖北省无性系良种茶叶第一乡”,正在申报“中国富硒茶叶基地”和“中国农业标准化示范‘恩施富硒茶’项目区”,全乡经济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2年,芭蕉侗族乡全乡共有中小学18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16所),有在职教职工276人,专任教师250人,支教教师40人,在校中小学生526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全乡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3217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887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8214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38127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校舍建设达到省定标准。近几年来,投资391.56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资197万元,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中小学校教学仪器、图书等设施设备均达到省定标准。

医疗卫生

芭蕉侗族乡大力推进卫生改革,着力改善就医条件,预防保健医疗网络全面加强,降消防艾工作取得成效,芭蕉卫生院已经成为恩施南乡片区最大规模的卫生院,现正在着手申报为“恩施民族中医院”,乡卫生院和所有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农民就近就医方便、小病不出村,全乡卫生疾病控制体系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逐步加强,每年免费为育龄妇女开展“三查三落实”,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全乡各村无计划外生育,群众少生优生意识逐步增强。

文化事业

芭蕉侗族乡组织工作专班,挖掘侗乡文化底蕴,注重收集、整理民间民族歌谣、服饰、文物等,灯笼坝牌楼、戽口唐家大院、王家村祠堂等古文化遗址,板凳龙、社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跃入了恩施州文化界的眼帘,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枫香坡农民艺术团基本每天都有演出,尤其是通过送文艺下乡、普及侗族歌曲、恢复鼓楼和风雨桥等形式,将侗族文化的精粹予以推广,发扬光大了传统文化。乡综合文化站、邮电通讯服务中心设施完备,所有的村建有村级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综合服务社。

网络建设

全乡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开通了芭蕉侗族乡公众信息网,建设灯笼坝村、高拱桥村电脑农业示范村,以移动、联通、电信为主的通讯网络布局合理、覆盖面大,建移动基站15座,综合覆盖率达到98%。建立以209国道和恩咸省道为主轴的有线电视网络,逐步覆盖沿线村落,数字电视用户2300余户,服务效果明显提高,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电影下乡放映工程,农村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视频

湖北恩施芭蕉侗族乡,朱砂溪村一日游,风景美得一塌糊涂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