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傳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傳志
出生 1964年
國籍 中國安徽廬江
職業 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知名作品 《金代文學特徵論》
《宋遼金文學關係論》
《"蘇學盛於北"的歷史考察》



胡傳志

胡傳志,男,1964生,安徽廬江人。中共黨員。1985年7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 隨後考入四川大學,1988年7月獲碩士學位。1990年進入南京大學,師從周勛初、莫礪鋒二教授,1993年7月畢業,獲博士學位。1995年12月晉升為副教授,2000年7月晉升為教授。現為安徽省首批特聘教授,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高校中國詩學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屬高校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人物簡介

胡傳志,男,1964年4月生,安徽廬江人,中共黨員。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讀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就讀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師從邱俊鵬教授,獲碩士學位;1988年7月至1990年9月,任職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任助教;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就讀於南京大學中文系,師從周勛初教授、莫礪鋒教授,獲博士學位。1993年7月以後,就職於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1995年晉升副教授,2000年7月晉升教授。2003年入選安徽省高校首批特聘教授(皖江學者),2004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09年入選安徽省首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012年入選安徽省首批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二級崗位。先後擔任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院長,現為安徽師範大學研究生學院院長,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安徽省重點學科)及學位點負責人,中國遼金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元好問學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韻文學會理事、《安徽古籍叢書》第四屆編審委員會委員。[1]

論文

1.《金代文學特徵論》*(《文學評論》2000年第1期)

2.《宋遼金文學關係論》(《文學評論》2007年第4期)

3.《〈中州集〉的流傳和影響》*(《文學遺產》1994年第4期)

4.《"蘇學盛於北"的歷史考察》(《文學遺產》1998年第5期)

5.《論南宋使金文人的創作》(《文學遺產》2003年第5期,《第二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莫礪鋒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6.《論楊萬里接送金使詩》(《文學遺產》2010年第4期,《第六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周裕鍇主編,巴蜀書社2011年5月出版)

7.《元好問與戴復古論詩絕句比較論》(《文學遺產》2012年第4期)

8.《南宋から金ヘ使ぃした文人たち》(高橋幸吉譯,日本《橄欖》第12輯,2004年9月出版)

9.《金の使者を送迎した楊萬里の詩について》(高橋幸吉譯,日本《橄欖》第17輯,2010年3月出版)

10.《天放奇葩角兩雄---陸游與元好問詩歌比較》(《北京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11.《元好問〈唐詩鼓吹〉與金末元初的宗唐詩風》(《文學評論叢刊》第2卷第1期)

12.《遼金文學與民族關係》(《光明日報》2003年1月29日)

13.《金代文人眼中的南宋文學》(《光明日報》2005年4月15日)

14.《官樣妥貼與陶謝風流----辛棄疾的同學党懷英的詩文》(《光明日報》2008年8月1日)

15.《北方民族政權與遼金文學》(《民族文學研究》2003年第1期)

16.《略論入金遼人的文學意義》(《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

17.《完顏亮詩詞命運的啟示--對因人廢文的典型個案的觀察》(《民族文學研究》2007年第3期)

18.《遼金文學研究的新進展---中國遼金文學學會第五屆年會及學術研討會綜述》(《民族文學研究》2010年第1期)

19.《論元好問的跨民族交往》(《民族文學研究》2011年第5期)

20.《論金初作家蔡松年》*(《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第6期)

21.《金代文學研究百年回顧》*(《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2期)

22.《元好問〈繼愚軒和黨承旨雪詩四首〉的有關問題》( 《社會科學戰線》1999年第2期)

23.《李純甫考論》*(《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2期)

24.《論金代文人的涉宋創作》(《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2期)

25.《金末文學觀念的紛爭》(《東方叢刊》2001年第4期)

26.《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現實指向》(《文史知識》1999年第7期)

27.《〈中州集〉研究》(《文獻》1995年第1期)

28.《讀〈歸潛志〉校點本獻疑》(《書品》1999年第5期)

29.《〈中州集〉文化意義再評價》(《晉陽學刊》1994年第2期)

30.《金代文學研究的歷史審視》(《晉陽學刊》1996年第1期)

31.《"切切秋蟲萬古情"辯 》(《晉陽學刊》1998年第1期)

32.《元好問詩論的階段性特徵》*(《晉陽學刊》1999年第6期)

33.《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戲作性質》(《晉陽學刊》2002年第4期)

34.《房皞<戊子>詩雜考》(《晉陽學刊》2009年第6期)

35.《論金末入宋文人及其創作》(《晉陽學刊》2010年第5期)

36.《誰是詩中疏鑿手-評狄寶心〈元好問詩編年校注〉》(《晉陽學刊》2012年第1期)

37.《滹南詩話》與南宋詩論的聯繫與差異,《中國詩學研究》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38.《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辯釋六題》(《中國詩學》第5輯)

39.《〈詩經〉興象原型例探》(《文學研究》第4輯)

40.《西漢文人地位與西漢文學的變遷》(《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41.《稼軒師承關係與詞學淵源》*(《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42.《豪放詞四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43.《論誠齋體在金代的際遇》*(《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44.《稼軒詞的北歸及其走向》(《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45.《陸游筆下的北方及相關問題》(《中國韻文學刊》2004年第2期,《第三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張廷傑主編,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46.《遼金文學研究與宋元文學研究》(《學術研究》2005年第3期)

47.《南宋著作傳入金源考論》(《學府》2006年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48.《入金不仕的宋人詩歌及其文學意義》(《求是學刊》2007年第3期)

49.《金人使宋行為的文學觀察》(《求是學刊》2010年第3期)

50.《〈續夷堅志〉:〈夷堅志〉的異域迴響》(《江淮論壇》2013年第1期)

51.《略論仕金宋人的詩歌新變》(《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52.《金朝"國朝文派"的性質及其內涵新探》(《江蘇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53.《略論全真教徒的詩學觀》(《江蘇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

54.《讀元好問詩文札記》(《江蘇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55.《金代契丹文人簡論》(《中國·平泉契丹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56.《金代文人的南宋文學觀》(《第四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沈松勤主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57.《本科教學與研究生的培養-以高師類古代文學課程為例》(第一作者,《中國大學教學》2009年第4期)

58.《穿越現代,走近經典--現代生活對文學經典的遮蔽及其對策》(第一作者,《中國大學教學》2010年第11期)

59.《〈全宋詩〉補正》(《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60.《〈中州集〉的編纂過程和編纂體例》(《山西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

61.《〈中州集〉的文獻錯誤》(《山西師大學報》1995年第3期)

62.《淺索王安石從政治家向詩人轉變的軌跡》(《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45輯)

63.《〈王荊公年譜考略〉糾謬拾遺》(《撫州師專學報》1989年第4期)

64.《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三議》(《學語文》1998年第1期)

65.《對美的愛戀》(《古典文學知識》2002年第3期)

66.《<唐宋詩舉要>與桐城派詩學》(《古典文學知識》2010年第4期)

67.《靖康之難中的女性》(《人民政協報》2001年10月23日)

68.《半世情緣 千秋事業》(《人民政協報》2002年7月9日)

69.《南宋文化對北方的輻射》(《人民政協報》2004年6月14日)[1]

獲得榮譽

1.2001年10月,《金代文學研究》獲安徽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一等獎;

2.2002年5月,《金代文學研究》獲安徽省第五屆圖書獎三等獎;

3.2003年,獲安徽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4.2005年,獲安徽省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三)。

5.2007年,《滹南遺老集校注》獲遼寧省優秀圖書獎三等獎和2006年度優秀古籍圖書獎二等獎。

6.2010年,獲安徽省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2]

摺疊編輯本段出版著作 1.《金代文學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台灣學海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2.《宋金文學的交融與演進》(2012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3.《滹南遺老集校注》(與李定乾合撰,遼海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4.《柳永集》(注評,與袁茹合撰)(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5.《中國詩學研究》(第三輯,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6.《九華集》(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7.《追求知音的教學境界》(主編,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8.《志在創新的學術探索》(主編,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3]

科研項目

1.《南宋文學與金代文學關係研究》,2006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06BZW032)。

2.《滹南遺老集校注》,全國高校古委會2004年度直接資助項目(編號0443)。

3.《金代詩論輯存校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編號05JJD750.11-44009)。

4.《南宋文學與金代文學的聯繫與比較》,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編號AHSKF03-04D09)。

5.《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教學經驗總結與改革探討》(編號2005025),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

參考資料

  1. 胡傳志 . .安徽師範大學網站 . 2013-09-12
  2. 胡傳志 . .安徽師範大學網站 . 2013-09-12
  3. 胡傳志 . .安徽師範大學網站 . 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