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勝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瓜爾佳·勝保 (清軍統帥)
出生 滿洲鑲白旗
國籍 中國清朝
職業 清軍統帥
知名於 曾以內閣學士會辦軍務,參加圍攻太平天國北伐軍
知名作品

瓜爾佳·勝保(?-1863年8月31日),滿洲鑲白旗人,舉人出身,清軍統帥。1853年與欽差大臣琦善等在揚州立江北大營,會辦軍務。不久赴安徽追擊太平天國北伐軍,後被授為欽差大臣,節制各路清軍,因久攻高唐不克,被遣京治罪,遣戍新疆。太平天國北伐軍失敗後,始被召還,參與剿捻,並曾抗擊英法聯軍。終因行為驕縱引起清廷不滿。於1862年逮捕解京,次年處死。

個人簡介

勝保(?-1863年8月31日),字克齋,蘇完瓜爾佳氏,滿洲鑲白旗人,清末重要將領。曾以內閣學士會辦軍務,參加圍攻太平天國北伐軍。因屢遭敗績,被稱為"敗保"。後在通州八里橋抵抗英法聯軍失敗。1862年收降苗沛霖,殺害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後赴陝西鎮壓逆回暴動,因"諱敗為勝"被責令自殺。

生平介紹

勝保為道光二十年(1840年)舉人,考授順天府教授,遷贊善,以乙榜任國子監祭酒,轉翰林。屢上疏言事,甚著風采。咸豐三年(1853年)任江北大營幫辦軍務大臣,截擊太平軍北伐。同年,授欽差大臣,因攻高唐不下,遭革職,遣戍新疆。

咸豐六年(1856年)復授副都統銜,幫辦河南軍務,赴淮北鎮壓捻軍。八年,招降捻軍領袖李昭壽苗沛霖。咸豐十年(1860年),抗英法聯軍於河北通州八里橋,戰敗,受炮彈傷。翌年,升兵部侍郎。同年,支持慈禧、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立功。不久,赴山東收編宋景詩黑旗軍。

同治元年(1862年),苗沛霖捕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獻與勝保,勝保將陳處決。同治二年(1863年)授欽差大臣,督辦陝西軍務,鎮壓回民,因作戰不力,接連戰敗。勝保本人專橫跋扈,自以為在"辛酉政變"中立下大功,又通過黨護苗沛霖和宋景詩的勢力,擁兵養寇,糜費軍餉無數,遭眾大臣彈劾。湖北巡撫嚴樹森參他"觀其平日奏章,不臣之心,已可概見。至其冒功侵餉、漁色害民,猶其餘事",從而以為"回捻癬疥之疾,粵寇亦不過支體之患,惟勝保為腹心大患"。同年十二月初四日,慈禧密詔多隆阿率部前往陝西,將其押送回京,以"諱敗為勝,捏報戰功,挾制朝廷"等多條罪狀,次年七月賜令自盡。

1993年電視劇《戲說慈禧》侯連生飾演勝保

文獻記錄

勝保,字克齋,蘇完瓜爾佳氏,滿洲鑲白旗人。道光二十年舉人,考授順天府教授。遷贊善,大考二等,擢侍講,累遷祭酒。屢上疏言事,甚著風采。歷光祿寺卿、內閣學士。

咸豐二年,因天變上疏論時政,言甚切直,略謂:"廣西賊勢猖獗,廣東、湖南皆可憂。賽尚阿督師無功,請明賞罰以振紀綱。河決不治河員之罪,刑輕盜風日熾,應明敕法以肅典常。臣工奏摺多留中,恐滋流弊。一切事務,朱批多而諭旨少。市井細民,時或私論聖德。"疏入,下樞臣傳問疏末兩端,令直言無隱。覆奏曰:"朱批因事垂訓,臣工奉到遵行,他人不與聞,非若諭旨頒示天下。近日諸臣條奏雖依議,而原奏之人不知;交部重案,覆奏依議,外人並不知作何發落。古者象魏懸書,俾眾屬目。似宜通行宣示,以昭朝廷之令甲,而杜胥吏之蔽欺。至愚賤私議,或謂皇上勵精之心不如初政,或謂勤儉之德不及先皇。今游觀之所,煥然一新。釋服之後,必將有適性陶情之事,現在內府已有採辦犁園服飾以備進御者。夫鼓樂田獵,何損聖德。然自古帝王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書》曰:'無於水監,當於民監。'誠不可不察也。"文宗不懌,明諭指駁,以其意存諷諫,不之罪也。尋因自行撤回封奏,降四品京堂。

會粵匪犯武昌,勝保疏陳辦賊方略,命馳往河南,交欽差大臣琦善差遣。三年春,偕提督陳金綬率兵援湖北、安徽,而江寧告急。至則城已陷,駐兵江浦。勝保疏陳軍事稱旨,命以內閣學士會辦軍務,克浦口而賊陷揚州,偕陳金綬進剿。擊賊鎮海寺南,破之,薄揚州城下,賜花翎。又連破賊於天寧、廣儲門外。

奉命赴安徽剿賊,而賊已入河南,渡河圍懷慶。勝保會諸軍進擊,將軍托明阿軍其東,勝保軍其南。時督師大學士訥爾經額遙駐臨洺關,援軍數路久頓城下,惟二軍戰較力,命勝保幫辦河北軍務。七月,分三路進攻賊壘,大破之,懷慶圍解,加都統銜,賜黃馬褂,予霍鑾巴圖魯名號。賊竄山西,連陷數縣,諸軍遷延,惟勝保率善祿、西凌阿兵四千尾追,一破之封門山口,再破之平陽,繞出賊前,扼韓侯嶺,尋復洪洞、平陽。劾逗留諸將托雲保、董占元、烏勒欣泰等,罪之;詔嘉勝保果勇有為,授欽差大臣,代訥爾經額督師,節制各路,特賜康熙朝安親王所進神雀刀,凡貽誤軍情者,副將以下立斬以聞。

賊既不得北竄,轉而南,由澤、潞間道入直隸境。訥爾經額師潰於臨洺關,賊復猖獗,竄順德、趙州、正定。勝保由井陘一路迎截,坐追賊不力,鐫二級。命惠親王綿愉為大將軍,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駐軍涿州,直隸軍務仍責勝保專任,而以西凌阿、善祿副之。賊東竄,由深州、河間窺天津,勝保轉戰追賊至靜海。賊由獨流分踞楊柳青,迭擊之,遂聚於靜海、獨流,負嵎久踞。詔僧格林沁進軍合剿。四年春,賊突圍走阜城,追擊,殲賊數千,陣斃悍酋吉文元。而援賊由江北偷渡黃河擾山東,命勝保移兵往剿,臨清失守,坐褫職,戴罪自效。尋破賊,克臨清,余賊南走,追擊迭破之,解散甚眾。及竄入豐縣,僅千餘人,蹙之河岸,悉數殲除。捷聞,復職,加太子少保。僧格林沁林鳳祥李開芳於連鎮,久未下,命勝保回軍會剿。開芳突出,分股竄山東,勝保親率輕騎追之,賊陷高唐踞守,圍之數月不能克。迭詔詰責,褫職逮京治罪,遣戍新疆。直隸、山東賊既平,予藍翎侍衛,充伊犁領隊大臣。

六年,召還,發往安徽軍營差遣。七年,予副都統銜,幫辦河南軍務。捻匪方熾,勝保至,連破之方家集、烏龍集、柳溝集,克三河尖老巢。又克河關,復霍丘,大捷於正陽關,斬捻首魏藍奇等,加頭品頂戴。八年,平酆家集、喬家廟、趙屯諸捻巢。粵匪大股圍固始,擊破之,殲賊萬餘,斬偽顯天侯卜占魁等,固始圍解。詔嘉謀勇兼優,遇都統缺出題奏,復黃馬褂、巴圖魯,免其弟廉保遣戍罪。粵匪陳玉成、李侍賢合陷廬州、鳳陽,授勝保鑲黃旗蒙古都統,命為欽差大臣,督辦安徽軍務,連破賊於定遠池河、高橋。督軍抵三河,賊遁走。捻首李兆受久踞江、淮間,與粵匪勾結。及見粵匪屢挫,漸持兩端。勝保親至清流關密招之,許歸誠後免罪授官。兆受以其部下家屬在江寧,請緩發。至是進攻天長,兆受內應,克之,遂獻滁州,奏授參將職,改名世忠,安置降眾,自為一軍。九年,克六安,捻首張元龍以鳳陽降,復臨淮關。進克霍山、盱眙,破賊清水鎮,斬其酋吳加孝,遂克懷遠,而廬州、定遠久未下,賊仍蔓延。丁母憂,奪情留軍。

十年,罷欽差大臣,命赴河南剿匪。御史林之望論劾,降授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復坐剿匪不力,降授光祿寺卿,召回京。甫至,會英法聯軍內犯,命率八旗禁軍駐定福莊,偕僧格林沁、瑞麟進戰通州八里橋,敗績,勝保受傷,退保京師。停戰議和,勝保收集各路潰軍及勤王師續至者共萬餘人。疏陳京兵亟應訓練,擬議章程以進。命兼管圓明園八旗、內務府包衣三旗,親督操練,是為改練京兵之始。

十一年,擢兵部侍郎,捻匪擾山東,詔分所部五千人畀僧格林沁往剿。尋命勝保赴直、東交界治防,連克丘縣、館陶、冠縣、莘縣,破賊老巢。招降捻首宋景詩,率眾隨軍。復朝城、觀城,命督辦河南、安徽剿匪事宜。河北肅清,予優敘。

是年七月,文宗崩於行在,穆宗嗣位,肅順、載垣、端華等輔政專擅。勝保昌言將入清君側,肅順等頗忌憚之。洎迴鑾,上疏曰:"政柄操之自上,非臣下所得專。皇上沖齡嗣位,輔政得人,方足以資治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非不宣力有年,赫赫師尹,民具爾瞻;今竟攬君國大權,以臣僕而代綸音,挾至尊而令天下,實無以副寄託之望,而饜四海之心。該王等以承寫朱諭為辭,居之不疑。不知皇上纘承大統,天與人歸,原不以朱諭之有無為重。至贊襄政務,當以親親尊賢為斷,不當專以承寫為憑。先皇帝彌留之際,近支親王多不在側。仰窺顧命苦衷,所以未留親筆朱諭者,未必非以輔政之難得其人,待皇上自擇而任之,以成未竟之志也。嗣聖既未親政,皇太后又不臨朝,是政柄盡付之該王等數人。其託諸掣籤簡放,鈐用符信圖章,以此取信於人,無如人皆不信,民碞可畏,天下難欺。近如御史董元醇條陳,極有關係,應准應駁,惟當斷自聖裁,廣集廷議,以定行止。乃徑行擬旨駁斥,已開矯竊之端,大失臣民之望。道路之人皆曰:'此非吾君之言也,非母后聖母之意也。'一切發號施令,真偽難分。眾情洶洶,咸懷不服。夫天下者,宣宗成皇帝之天下,傳之文宗顯皇帝以付之我皇上者也。昔我文皇后雖無垂簾之明文,而有聽政之實用。為今之計,非皇太后親理萬幾,召對群臣,無以通下情而正國體;非特簡近支親王佐理庶政,盡心匡弼,無以振紀綱而順人心。惟有吁懇皇上俯察芻蕘,即奉皇太后權宜聽政,而於近支親王擇賢而任,仍秉命而行,以成郅治。"奏上,會大學士周祖培等亦以為言,下廷議,從之。肅順等並伏法。尋授鑲黃旗滿洲都統兼正藍旗護軍統領。

時捻匪肆擾皖、豫間,以張洛行為最強。苗沛霖自踞壽州,逼走巡撫翁同書後,佯稱就撫,陰與粵匪陳玉成勾結。署巡撫賈臻被圍於潁州,久不解。楚軍已克安慶,陳玉成退踞廬州。朝廷本意安徽軍事屬之李續宜,用為巡撫。沛霖舊隸勝保部下,心憚楚軍,揚言勝保來始薙髮。賈臻以聞,詔促勝保援潁州。同治元年,遣軍先進,為賊所挫。三月,勝保至,擊破賊壘,圍乃解,加兵部尚書銜。多隆阿等克廬州,陳玉成遁走,沛霖誘擒之,獻於勝保軍。詔於軍前誅玉成,赦沛霖罪,許立功後復官。沛霖擁眾號十萬,所屬二百餘圩。與張洛行勢敵相仇,自請剿之,心實叵測。詔詢曾國籓、官文、李續宜、袁甲三等,皆主剿。獨勝保一意主撫,上疏言事權不一,身為客軍,地方掣肘,請以安徽、河南兩巡撫幫辦軍務,允之。迭詔訓飭,褒其才略,戒其驕愎。卒不悛,力言沛霖無他,而為李續宜所疑,恐激變。續宜奉旨進駐潁州,亦迄不至。

會陝西回亂熾,多隆阿援軍阻隔不能遽達。遂授勝保欽差大臣,督辦陝西軍務。八月,轉戰至西安,解其圍。降捻宋景詩中途率眾叛走。東路同州、朝邑猶為回踞,詔責勝保專剿東路,命多隆阿進軍分任西路。勝保力不能制賊,而忌多隆阿,擅調苗沛霖率兵赴陝,嚴詔斥阻,不聽。命僧格林沁大軍監製,乃止。於是中外交章劾勝保驕縱貪淫,冒餉納賄,擁兵縱寇,欺罔貽誤,下僧格林沁及山西巡撫英桂、西安副都統德興阿察實奏上,密詔多隆阿率師至陝,傳旨宣布勝保罪狀,褫職逮京,交刑部治罪,籍其家。

二年,王大臣會鞫,勝保僅自承攜妾隨營,呈訴參劾諸人誣告之罪。詔斥其貪污欺罔,天下共知,苗沛霖已戕官踞城,宋景詩反覆背叛,皆其養廱貽患,不得謂無挾制朝廷之意;念其戰功足錄,從寬賜自盡,並逮其從官論罪有差。當其被逮也,降捻李世忠已擢至提督,請黜己官為之贖罪,不許。御史吳台壽疏言勝保有克敵禦侮之功,無失地喪師之罪,請從末減。台壽兄台朗在勝保軍中,詔斥黨附,褫台壽職。[1]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