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肇慶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肇慶府是明清時期設立在廣東境內的一個行政區劃名。行政中心、經濟、文化中心設在今肇慶市端州區,北靠廣西,南臨南海,東與廣州府接壤。

重和元年(1118年)升端州置,治所在高要縣(今廣東省肇慶市)。轄有今廣東省肇慶、廣寧、四會、高明、高要等市縣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為肇慶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復稱肇慶府,隸廣東布政使司。肇慶府領5縣1州:高要、新興縣、四會、陽春、陽江及德慶州(領3縣:封川、開建、瀧水)。萬曆五年,高明縣從廣州府劃歸肇慶府。至此,肇慶府領:德慶州(領封川縣、開建縣)、高要四會、新興、陽江、陽春、廣寧高明、恩平等1州8縣。時懷集縣屬廣西梧州府。

清朝仍屬廣東省,沖,繁,疲,難。廣肇羅道治所。初沿明制,領州一,縣十一。雍正九年(1731年),增鶴山縣。同治九年(1870年),陽江昇陽江直隸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為陽江直隸州,陽春縣、恩平縣(今陽江、陽春、恩平三市)割隸。領州一,縣九:高要縣(縣治在今肇慶市區)、四會縣新興縣、高明縣(縣治在今高明區明城鎮)、廣寧縣、開平縣(縣治在今開平市蒼城鎮)、鶴山縣(縣治在今鶴山市鶴城鎮)、封川縣(縣治在今封開縣封川鎮)、開建縣(縣治在今封開縣南豐鎮)、德慶州(今德慶縣)。1912年廢除肇慶府。

肇慶府歷史文化深厚,肇慶府曾是廣東、廣西兩省的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之地之一。[1]

簡介

肇慶府曾是沿海城市,行政中心、經濟、文化中心設在今肇慶市端州區。肇慶府北靠廣西,南臨南海,東與廣州府接壤。西與廣東高州、廣西平樂、梧州、鬱林接壤。

兩廣總督府位於今天的端州古城;肇慶還是明末永曆帝建立的南明王朝的首都。清正廉潔的包拯在端州為民執政3年;封開人莫宣卿是嶺南首個狀元;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肇慶傳教,把西方數學帶到中國,在肇慶測繪出第一幅世界地圖;葉挺在肇慶建立獨立團,領導北伐戰爭;朱德元帥在肇慶揮毫寫下七星岩牌坊上的「七星岩」三字……

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升端州置,治高要縣(今廣東肇慶市)。此時轄有今廣東省端州、廣寧、四會、高明、高要等市縣地。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為肇慶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為肇慶府,轄地增有今廣東省德慶、封開、新興、陽江、陽春、開平、恩平等市縣地。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割出今陽江、陽春、恩平三市地置陽江直隸州,轄境縮小。1912年廢。

行政區劃

肇慶府共管轄端州郡、高要縣、新興縣、四會縣、三水縣、高明縣、德慶縣封川縣開建縣、廣寧縣、陽江縣、陽西縣、鶴山縣、開平縣、恩平縣、羅定州。共1郡1州14縣。

即今肇慶市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市、四會市、德慶縣、封開縣;今佛山市高明區;今雲浮市(當時屬州)、今天的陽江市全境及今天的鶴山市、恩平市、開平市全境。此時懷集縣屬於廣西省平樂府(今廣西賀州)管轄,今屬廣東省肇慶市管轄。

廣肇會館

高要、新興、東安(雲浮)、鶴山、恩平、開平、封開(廣慶)。海外各國的廣肇會館,大致都由上述十五分館構成;廣州府籍和肇慶府籍很少分府設館。另外,開平、恩平、台山(寧陽)、新會(岡州)四邑人士雖分別源於廣州府和肇慶府,反而常見他們聯結成「四邑會館」。故四邑會館可以說是廣肇巨館中的中級分館。《凇南夢影錄》卷13記載:「廣肇山莊在新閘之南,粵中人會館也。」故廣肇會館也別名粵中會館。粵語方言系的同鄉會館,以廣肇會館最為著名,此外就是「三南會館」(由廣西、粵西、海南等三地華僑聯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