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子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羊子喬(1951年5月4日-2019年8月30日)出生於台南縣佳里區,是平埔阿立祖後裔,本名楊順明。 台灣詩人。在台灣文學的創作、研究、資料蒐集,以及相關活動的推廣上,皆有所成就。][1]
1974年,畢業於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
2006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大台灣文化與語言研究所。
曾任遠景出版公司主編、自立報系資深編輯、南投縣政府機要秘書、前衛出版社總編輯、台灣大百科主編。
靜宜大學講師,國立台灣文學館公共服務組助理研究員。
2019年8月30日,清晨病逝於台大安寧病房,享年69歲,[2]羊子喬醫生、作家好友鄭烱明表示,「好友羊子喬於去年罹患腎癌,曾多次與我討論有關醫療的意見,最後北上赴台大接受治療,但依然無效,令人不捨。
目录
〈光復前鹽分地帶的文學〉
1969年,與吳重禮、黃昭敏創辦《欣欣文藝》發行兩期後停刊。同年5月4日,在佳里鎮舉辦文藝座談會,邀請白萩、林宗源、陳明台、拾虹等人參加,與會學員二十多位。這場小型文藝聚會,據主辦人之一羊子喬的定位是:「這是鹽分地帶光復後第一次文藝聚會,具有傳薪的意義。」
1978年10月25- 27日,於聯合副刊發表〈光復前鹽分地帶的文學)。這是羊子喬訪談前輩作家郭水潭的初步成果。以往,人們主要是透過吳新榮這位作家的詩作,來了解日治時期的鹽分地帶文學。由於缺乏同時代作家的現身說法,以及學者對其他作家的研究,吳新榮的文藝觀、創作觀,以及詩作特色,幾乎跟鹽分地帶新文學作家劃上等號。自羊子喬訪談郭水潭後,鹽分地帶文學(不論傳統詩文還是新文學)逐漸受到人們關注;年輕學者、作家對前輩作家的訪談及作品整理,越來越多,而當時與吳新榮一起交遊的林芳年,也開始寫作鹽分地帶文學的相關文章。
1979年,與黃勁連、黃崇雄、杜文靖等人策畫、籌辦「鹽分地帶文藝營」。往後,羊子喬持續參與這個營隊的籌畫工作,並且多次擔任文藝營的講師。
白鷺鷥[3]
風車不願在鹽田留言
白鷺鷥磨亮了閒愁
以縮起的單腳練習孤獨和寂寞 (中國時報副刊,1983年8月16日)
西拉雅.北頭洋部落紀事
羊子喬在就讀高中時,便知道自己流有西拉雅族血液,但是有意識地從事原住民書寫是在1976年後。
1976年- 1979年,先後寫下〈西拉雅的悲歌〉、〈飛番墓〉、〈西拉雅族悲歌〉、〈一個原住民的心事〉、〈向阿立祖禱告〉、〈莿桐花若開-給走失多年的西拉雅族人〉…等詩作。近年,羊子喬把有關西拉雅及北頭洋部落的書寫集結成冊,出版《西拉雅‧北頭洋部落紀事》,是對「血點」的關懷,並抒發西拉雅族人的悲願。[4]他的〈莿〉篇對自己的族人,終於可以公開身分的心情及描述祭典特徵生動而感人:
〈莿〉
如今台灣人當家做主
西拉雅族不再是隱形人
莿桐花依然開遍福爾摩沙
飲一口米酒,嚼一顆檳榔
吐出口中的紅汁
在白長衫擴散不規則的漬紋
不分男女,把愛與認同
化暗為明
成立「主流詩社」
1971年,在台北與杜文靖、黃崇雄、黃勁連等人成立「主流詩社」,並發行主流詩刊。
1973年,主流詩社在南鯤鯓代天府舉辦「第一屆全國詩人聯誼會」,邀請當時國內重要的詩人、學者參加,提供情感交流及辯論的空間。
1976年,參加「南瀛文藝營」,得到張良澤的啟發,開始關注台灣文學和蒐集日治時期的文學刊物,也開始拜訪日治時期的台灣作家,為日後的創作及研究奠定基礎。
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爆發,不斷反思「為何寫詩?」、「為誰而寫?」,以及「台灣文學的傳統在哪裡?」之類的問題。
1978年,其台語詩作〈收成〉發表在《前衛叢刊》第2輯,多年以後,收錄在林央敏編的台語詩選集--《台語詩一世紀》。
1979年,進入遠景出版社工作,主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的新詩四卷,在1983年完成、出版。這段期間,羊子喬著手編輯楊華、郭水潭的作品,郭水潭作品在多年後出版,而楊華作品的整理,奠定其日後研究楊華及其作品的基礎。
1983年,任職《自立晚報》。1987年解嚴以後,參與自立早報的創刊工作。
1993年,出任台灣筆會的主任幹事。
1994年10月,自《自立晚報》離職。
催生多所大學設台灣文學系所
1994年11月1日至2001年底,任職立委彭百顯國會辦公室。在職期間,曾經策動「立委彭百顯國會辦公室」與「台灣筆會」響應彭瑞金及台灣教授協會等十八個團體所發動的台灣文學進入教育體制運動,召開公廳會,要求教育部正視這些訴求,因而促成多所大學設立台灣文學系所的風潮。
1994年,台南縣文化中心出版《郭水潭作品集》,該文集由羊子喬主編,在遠景任職時期就已經完成。隔年榮獲第三屆南瀛文學獎。
2004年,得到好友張恆豪及向陽的鼓勵,參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學所推甄考試;錄取以後,隨即就讀,以日治時期名詩人楊華為研究對象。其碩士論文〈楊華及其作品研究〉。
詩歌風格
羊子喬詩歌裡的率真,並不是天真;他似乎並不刻意向讀者表達什麼思想,而只是單純地在傾訴自己親身體驗與累積的一腔感情,而這正反映出他的成熟與深邃。[5]
羊子喬描寫得最多的題材可能是鄉土景物或感事緬懷,它的深刻意旨在於對歷史回顧與西拉雅‧北頭洋部落的被迫遷徙、文化丕變的一種思考;在於詩人對土地關懷的憂愁與焦灼。
他形象化地抒寫人生感悟,是作者創作的基本特色;多半的時候羊子喬讓讀者感受到一種真實的生活中自然激發出來的真摯的情感。詩人剛直不阿,頗具虎氣,對邪惡義憤填膺。
由於他思念故鄉與西拉雅族人的感情極為強烈,因此故鄉的舊事在詩人的想像世界中便成為一個審美對象、一個理想的色彩。詩稿的字裡行間湧動著的詩人對土地與祖靈的深厚、濃烈的情感。一首首言志詩,代表他對這塊土地的深情呼喚。
〈府城追思錄〉
不管到府城,或從府城出發
空港是相逢與話別的驛站
六月,隨著雷陣雨墜落的
鳳凰花瓣
這曾叫年少心靈滿溢想望的喲!
停格在七○年代的府城
習慣於流浪的野鴿子
讓人驚覺失落與嘆息
從風化中的磚塊聯想
遠眺穿梭不停的戎克船
熱蘭遮城的第一街
已被現代工法毀容變貌
如同城堡的主人一再更換
遙想台江內海
從瀉湖沙洲、鹽埕漁塭到五期重劃區
從罕見人煙到燈紅酒綠
唯一不變的是沙卡里巴
小吃店的口味
獲獎
1995年,獲第三屆南瀛文學獎。
著作
東吳大學 中文系68級畢[6]
詩集
《月浴》
《收成》
《該是春天為我們開門的時候》
《羊子喬卅年詩選》。
散文集
《太陽手記》
《輪迴》
《走過人生街頭》
《微笑人生》。
評論集
《蓬萊文章台灣詩》
《神秘的觸鬚》
《黑潮輓歌──楊華及其作品研究》
《島上詩鼓手──陳千武文學評傳》。
主編作品
《鹽分地帶文選》
《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新詩四卷)
《郭水潭作品集》
《藍紅綠作品集》
《楊華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