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蚜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竹蚜蟲

形態特徵

蚜蟲,蟲體小,橢圓形,具刺吸式口器,分有翅型與無翅型兩種,成蟲2毫米左右。竹後粗腿蚜,體淡黃色,一對複眼為紫紅色,卵初產時嫩黃色,10餘天后漸變灰棕色,不久變黑色。竹色蚜為黑色蚜蟲。竹梢凸唇斑蚜為綠色蚜蟲(若蚜有紅、綠兩種顏色,有翅蚜綠色為多)。矢竹斑蚜為黃色蚜蟲。

發生規律

竹後粗腿蚜1年20餘代,以卵於11月中旬在葉背過冬,翌年3月份孵化,由有翅蚜進行孤雌生殖。1隻有翅蚜能生小蚜10~15隻,10天左右繁殖1代,11月上旬,若蚜分化雌雄蚜,交尾後產卵,每雌產卵3~5粒。分布於林緣的比分布於林內的多,竹林密度低的比密度大的多。[1]

竹色蚜1年30餘代,無越冬蟲態和越冬階段,月月為害竹子,由無翅母蚜和有翅進行孤雌生殖,從小蚜發育成母蚜需10~12天,1隻母蚜能生小蚜30~40隻,每隻有翅生殖小蚜5~11隻。其分布與竹林稀密、竹園內外無關係。

竹梢凸唇斑蚜1年50餘代,無越冬蟲態和越冬階段,一年四季繁殖,氣溫在10℃以上,5~8天繁殖1代,冬季8~10天繁殖1代,由有翅蚜營孤雌生殖。每隻有翅蚜生小蚜7~20隻。其分布與竹林年齡、密度、地域無關。

矢竹斑蚜,1年數十代,無越冬蟲態和越冬階段,一年四季繁殖,以有翅蚜營孤雌生殖,4~6天繁殖1代,1隻有翅蚜能生小蚜4~8隻。它較多地分布於成林和密度大的竹林中,竹冠下部和林內弱光處較多;與竹林區域、年齡無關。矢冠下部和林內弱光處較多;與竹林區域、年齡無明顯的關係。

分布與危害

竹蚜蟲有四種,即竹後粗腿蚜(新種)竹色蚜竹梢凸唇斑蚜矢竹斑蚜。浙江省臨安市森林防護站首先對竹蚜的發生規律和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研究。竹蚜蟲在新竹抽枝展葉時為害最嚴重,其他各月份都有為害。該蟲群集於新枝、嫩葉上吸食液汁,並導致產生煤污病,嚴重影響竹子生長,使竹筍產量大幅度下降。[2]

防治方法

①保護飄蟲、草齡食蚜蠅蚜繭峰等蚜蟲天敵,以蟲治蟲。

②化學防治: 抓住有翅蚜遷飛前與若蚜期及時殺蚜,常用藥劑有國光斃克(吡蟲啉)1000倍液、國光崇刻(啶蟲脒)3000倍液,連用2-3次,間隔3-5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