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蚜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蚜虫

形态特征

蚜虫,虫体小,椭圆形,具刺吸式口器,分有翅型与无翅型两种,成虫2毫米左右。竹后粗腿蚜,体淡黄色,一对复眼为紫红色,卵初产时嫩黄色,10余天后渐变灰棕色,不久变黑色。竹色蚜为黑色蚜虫。竹梢凸唇斑蚜为绿色蚜虫(若蚜有红、绿两种颜色,有翅蚜绿色为多)。矢竹斑蚜为黄色蚜虫。

发生规律

竹后粗腿蚜1年20余代,以卵于11月中旬在叶背过冬,翌年3月份孵化,由有翅蚜进行孤雌生殖。1只有翅蚜能生小蚜10~15只,10天左右繁殖1代,11月上旬,若蚜分化雌雄蚜,交尾后产卵,每雌产卵3~5粒。分布于林缘的比分布于林内的多,竹林密度低的比密度大的多。[1]

竹色蚜1年30余代,无越冬虫态和越冬阶段,月月为害竹子,由无翅母蚜和有翅进行孤雌生殖,从小蚜发育成母蚜需10~12天,1只母蚜能生小蚜30~40只,每只有翅生殖小蚜5~11只。其分布与竹林稀密、竹园内外无关系。

竹梢凸唇斑蚜1年50余代,无越冬虫态和越冬阶段,一年四季繁殖,气温在10℃以上,5~8天繁殖1代,冬季8~10天繁殖1代,由有翅蚜营孤雌生殖。每只有翅蚜生小蚜7~20只。其分布与竹林年龄、密度、地域无关。

矢竹斑蚜,1年数十代,无越冬虫态和越冬阶段,一年四季繁殖,以有翅蚜营孤雌生殖,4~6天繁殖1代,1只有翅蚜能生小蚜4~8只。它较多地分布于成林和密度大的竹林中,竹冠下部和林内弱光处较多;与竹林区域、年龄无关。矢冠下部和林内弱光处较多;与竹林区域、年龄无明显的关系。

分布与危害

竹蚜虫有四种,即竹后粗腿蚜(新种)竹色蚜竹梢凸唇斑蚜矢竹斑蚜。浙江省临安市森林防护站首先对竹蚜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竹蚜虫在新竹抽枝展叶时为害最严重,其他各月份都有为害。该虫群集于新枝、嫩叶上吸食液汁,并导致产生煤污病,严重影响竹子生长,使竹笋产量大幅度下降。[2]

防治方法

①保护飘虫、草龄食蚜蝇蚜茧峰等蚜虫天敌,以虫治虫。

②化学防治: 抓住有翅蚜迁飞前与若蚜期及时杀蚜,常用药剂有国光毙克(吡虫啉)1000倍液、国光崇刻(啶虫脒)30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3-5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