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竹岔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岔岛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竹岔岛

别名: 鸡鸣岛、稽查岛

著名景点: 火山口,火山地貌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山东省青岛市

竹岔岛又名鸡鸣岛,稽查岛,是位于薛家岛东南8.5公里海中的一座岛屿。其在青岛的南部,由火山喷发形成,至今还有保留比较完整的火山口一座。岛上的岩石上至今还留有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气泡和自然形成的硅洞。[1]

自然历史

古时,岛上野竹成林,且与砣岛、大石岛、小石岛连片,将海水分成几个海岔,故名竹岔岛。又竹岔岛海域古为渔场,二十世纪30年代国民青岛当局在岛上驻警稽查,以防海盗抢劫渔船,曾称"稽查岛"。解放后,此名逐渐销声匿迹。鸡鸣岛的由来是,古时一渔船在海雾弥漫中,在海上遇险,危急中,听到岛上鸡鸣声,循声得救而得名。清康熙初年,孟、项两姓先民来岛居住,后两家不和睦,于康熙九年将此岛以360两银子卖掉离去,同年,有杨姓从胶南市杨家山里,王姓从崂山王弋庄,薛姓从薛家岛先后迁来定居,繁衍成村,由来至今。

竹岔岛风光优美,似海上仙山,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薛家岛旅游度假区海上的一个风景点,薛家岛古八景之一"凤凰吸珠"源于此。岛上有众多的风景名胜,有青岛地区罕见,保护完好的火山口地貌溶岩流,有自然形成的许许多多的钓鱼平台,还有神龟孵卵、二郎担山、鸳鸯洞等,是旅游观光度假的好去处。

竹岔岛秀美如画、世外桃源般宁静,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二十世纪70年代原中国作家理事、山东省文联前主席《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与其妻刘其骅曾来岛上居住创作《沂蒙飞虎》等,历时五年。先后有曾任中央文化部长贺敬之及著名诗人柯岩、著名诗人张光年夫妇、剧作家薛寿山夫妇、作家冯德英等曾来过竹岔岛。刘知侠陪同贺敬之再次来到竹岔岛时,满怀激情的赋诗一首:"漫说荒岛神鸡声,几见当年红嫂情。曾护知侠抗劫难,我来倍感航明灯。"如今岛上当年刘知侠的书房依然存在,为竹岔岛平添了一道风采。

小岛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竹岔岛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面发展经济,竞争搞活,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依据本村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旅游业,走出岛外务工经商办厂。现今竹岔岛村有海珍品养殖专业户16家,有大小40只机动渔船从事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作业,16组潜水船在各地潜水工程作业,在村开饭店和在岛外的工商业户10家。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06万元,人均纯收入5936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竹岔岛的建设日新月异。1979年竹岔岛村投资31.5万元,开始进行旧村改造,经过4年的时间,将古老的旧草房全部拆除,全部建成了标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对所有的街道进行了硬化、美化,建成了具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特色,闻名青岛乃至山东的海岛新渔村。1981年在

当地政府和青岛北海舰队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70余万元,薛家岛至竹岔岛的海底电缆敷设成功,1988年2月正式通电,彻底解决了竹岔岛的用电问题。为确保该岛的水源充足,2000年投资99万元扩建了5000立方的大口井,村民吃上了自来水。1996年投资70万元,在岛上安装了数字微波通讯设施,数字电话普及到家家户户。1978年前村里用一只马力的木壳机动船只与薛家岛码头通航,1985年在村西海岸修建一长50米渔港码头,停泊100吨级渔轮。2001年开发区管委(区政府)、薛家岛街道办事处、竹岔岛村共同投资,由青岛海洋大学铁壳船只一艘运送游客。2002年在海岸原码头的基础上,扩建了一座300吨级的旅游交通码头,2004年青岛轮渡公司旅游快艇由薛家岛安子码头到竹岔岛日日通航。如今竹岔岛水、电、交通、通讯完善,餐饮、度假旅游服务等配套,游客日日巨增,竹岔岛村民均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各项事业上蒸蒸日上。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