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汉第一街 (巴士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祐汉第一街(葡萄牙文:RUA 1 IAO HON、英语:Iao Hon 1st St.)位于澳门花地玛堂区祐汉第一街的一个中途站 ,澳巴10X路线曾以该站为发车站。
历史
花地玛堂区
花地玛堂区(葡萄牙语:Freguesia de Nossa Senhora de Fátima)是澳门七堂区及澳门半岛五堂区之一。位于澳门半岛最北面,又称澳门北区,位于圣安多尼堂区和望德堂区的东北面,是澳门半岛五个堂区中面积第二大的堂区,仅次于大堂区。本堂区的土地大部分由填海所得。面积达3.2平方公里(占澳门半岛34.4%)[3],人口约246,600(占全澳门人口37.8%,目前为澳门最高人口堂区。)[4],人口密度约68,500人每平方公里(澳门第二高人口密度堂区,仅次于圣安多尼堂区)。花地玛堂区原来为农地,于1970年代开始发展成住宅及工业区。
历史
花地玛堂区较其他堂区开发得最迟,过去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郊区,平民房屋也多集中于此。花地玛堂区的平地原来为农地,随著澳门的经济迅速发展,于1970年代开始已逐渐发展成住宅及工业区,现时已成为住宅及工业区,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玩具、皮革、电子、电力等等,全澳41%的工业场所均集中于此区。本区北接珠海,也成为来往澳门与内地陆路交通的主要通道。近年在青洲西岸填海兴建珠澳跨境工业区澳门园区。
花地玛教堂始建于1929年,是澳门较为“新”的天主教堂。教堂由圣安多尼堂主任司铎蒙神父(Jose Antonio Augusto Monteiro)应当时教友所需而兴建,建立之初是附属于圣安多尼堂区的一个传教中心。
直至1960年代,大量人口从中国内地涌入澳门,北区人口激增,教会因应需要,将花地玛传教区升格。行政当局在听取了时任澳门教区主教戴维理(Paulo José Tavares)的提议后,认为有需要将当时各行政堂区的区划,与现行以及教会计划把1929年创立的花地玛传教区升格为宗教堂区的区划一致。为此,行政当局民政厅在1965年4月10日发出训令,组成一个由澳门市政厅局长担任主席、澳门教区两名代表、澳门市政厅和工务运输厅各一名代表为成员的委员会,研究新的澳门半岛行政堂区划分。1965年8月7日行政当局颁布第1676号立法性法规,将原来澳门的3个行政堂区,扩充为5个,即风顺堂区、大堂区、望德堂区、花王堂区和花地玛堂区。至此,花地玛堂区正式成立。教堂的建设,以及随后升格为堂区,印证了当地社区从组织松散到严密的发展历程。
本堂区南面望厦山、螺丝山及马交石一带为天然土地,西北面的青洲山原为澳门半岛对出一个孤悬海面的小岛。关闸马路则是由西江沙泥冲积而成的狭窄沙堤,古称莲花茎。
天然土地只占本堂区的四分之一左右的面积,其馀土地皆为填海所得。1890年,澳葡政府筑海堤使青洲山与半岛连成一体。
此外,因应港珠澳大桥开通,于2018年3月15日凌晨零时起,珠澳口岸人工岛上75公顷的澳门口岸区,正式由珠海市香洲区划归澳门花地玛堂区,使本堂区面积相应增加。
路线资料
M281 | 祐汉第一街 RUA 1 IAO HAN | |||||
---|---|---|---|---|---|---|
路线 | 营运商 | 出发地 | 途经地点 | 目的地 | 备注 | |
10 | 澳巴 | 关闸 | 妈阁 | |||
10X | 牧场街 | 亚马喇前地 |
| |||
27 | 青洲 | 青洲 |
|
邻近公共运输站
- M228 祐汉第二街(RUA 2 IAO HON)
- 路线:22路线。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 优化北区巴士路线缓解交通压力 周日起增一临时站调3巴士路线. 交通事务局. 2016-09-02.
- ↑ H2路线周五起启运便利长者出行. 交通事务局. 2016-09-27.
- ↑ 堂区土地面积. [201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8).
- ↑ 2011人口普查初步结果. [201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