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皂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皂柳(拉丁學名:Salix wallichiana Anders.)灌木或喬木。小枝紅褐色、黑褐色或綠褐色,葉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卵狀長圓形,狹橢圓形,花序先葉開放或近同時開放,花果期4~5月。

枝條可編筐簍,板材可制木箱(湖北西部),根入藥,治風濕性關節炎。

形態特徵

皂柳(原變種)灌木或喬木。小枝紅褐色、黑褐色或綠褐色,初有毛後無毛。[1]

芽卵形,有棱,先端尖,常外彎,紅褐色或栗色,無毛。

葉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卵狀長圓形,狹橢圓形,長4~8(10)厘米,寬1~2.5(3)厘米,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上面初有絲毛,後無毛,平滑,下面有平伏的絹質短柔毛或無毛,淺綠色至有白霜,網脈不明顯,幼葉發紅色;全緣,萌枝葉常有細鋸齒;上年落葉灰褐色;葉柄長約1厘米;托葉小比葉柄短,半心形,邊緣有牙齒。

花序先葉開放或近同時開放,無花序梗(生在萌枝上的或頂端生長勢減弱的枝上的花序常有花序梗,並有2~3個小葉);雄花序長1.5~2.5(3)厘米,粗1~1.3(1.5)厘米;雄蕊2,花葯大,橢圓形,長0.8-1毫米,黃色,花絲纖細,離生,長5~6毫米,無毛或基部有疏柔毛;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長圓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兩面有白色長毛或外面毛少;腺1,卵狀長方形;雌花序圓柱形,或向上部漸狹(下部花先開放),2.5~4厘米長,粗約1~1.2厘米,果序可伸長至12厘米,粗1.5厘米;子房狹圓錐形,長3~4毫米,密被短柔毛,子房柄短或受粉後逐漸伸長,有的果柄可與苞片近等長,花柱短至明顯,柱頭直立,2~4裂;苞片長圓形,先端急尖,赭褐色或.黑褐色,有長毛;腺體同雄花。蒴果長可達9毫米,有毛或近無毛,開裂後,果瓣向外反卷。花期4月中下旬~5月初,果期5月。

主要價值

【性味】辛、酸、澀,涼。

【功能主治】驅風解熱,除濕。主治風濕關節痛。並可治頭風疼痛。

【用法用量】1兩,水煎服,亦可熏洗患處。

皂柳根: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敷。

【附方】

①治風濕關節炎:皂柳根一兩,煎水服;亦可熏洗患處。

②治頭風痛:皂柳根五錢,石菖蒲、橙子皮各三錢。搗絨,炒熱,包患處。

主要變種

皂柳(原變型)f. wallichiana

花柱短至明顯。產地等同原變種。

長柱皂柳(東北林學院植物研究室彙刊)

本變型的特徵是花柱長約1毫米,常比子房柄長。產我國西藏東部。生於海拔4000~4100米的山坡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芒康。

絨毛皂柳(變種)

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花序較粗;葉下面密被絨毛,花絲下部有柔毛。產貴州、雲南、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等地。生境同原變種。

近種區別

本種在華北、西北等地常易與中國黃花柳雜交,使兩個種的界限混淆。一般本種葉上面不發皺,通常葉較狹,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卵狀長圓形為主;雄花序一般為長圓形至短圓柱形,不為廣橢圓形至近球形;雌花序較細長;子房在未受粉前,子房柄很短,可以區別。

生長環境

生于山谷溪流旁,林緣或山坡。

分布範圍

產西藏、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青海南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山西、河北、內蒙、浙江(天目山)。分布印度、不丹、尼泊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