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芬子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芬子镇位于安丘市中部,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辖68个行政村,3.8万口人。该镇是个农业大镇,盛产小麦、玉米、大姜、大蒜、矿产品等农产品,尤其以种植姜蒜而闻名,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姜蒜之乡"。所产大姜块大丝少,色泽鲜艳,味带清香 ;大蒜头大瓣匀,汁液粘稠,辛香可口。1995年获AA级绿色食品证书;1997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白芬子牌"商标。[1]
白芬子镇地势特色
白芬子镇位于安丘城西南12公里处,该镇的褐土、河潮土十分适于姜蒜生产。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就有零星种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区域性种植。1996年该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姜蒜之乡"。1997年"白芬子牌"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定为AA级食品。2001年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
特色农业
白芬子姜分为大姜和小姜两个品种,大姜姜块肥大饱满,表面光滑鲜亮,辛辣清香,纤维素少,品质细嫩,抗病高产。小姜黄皮黄肉,含水量低,辣味强,香味浓,纤维素少,结构紧密,品质风味独特。这两种姜除用作调味佳品外,还供药用,具有祛寒解表、发汗止呕、化痰健胃、回阳通脉之功效,因而久负盛名。加工成的姜糖、姜脯或制成的姜块、脱水姜片、软化姜芽、姜精、姜汁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白芬子镇所产的大蒜头大瓣匀,汁液粘稠细腻,辛香可口,味道浓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对多种病菌、病毒有抑制杀灭作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乡镇企业
安丘昌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中国姜蒜之乡--白芬子镇,北靠全国最大的姜蒜批发市场--安丘市姜蒜批发市场,交通方便、环境幽雅。
公司主要从事以加工各种风干姜、保鲜姜为主,同时经营各种大蒜,蒜苔、洋葱、胡萝卜、辣椒、土豆、牛蒡、山药、苹果等农副产品的储藏保鲜、速冻、冷藏、腌渍、脱水等业务贸易。现拥有员工80人,种植基地1000亩,与各地农户签定协议基地5000亩,厂房面积5000平方米,加工车间四处,制冷库七座,地下恒温库2处,年储存能力5000吨,日加工能力40吨以上,出口额达3000万美元。随着公司逐年发展壮大,我们已在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设有固定购销点、办事处,从而保证原料的及时供应。
公司本着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宗旨,为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建立了完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基地建设,原料储存,加工处理,成品包装及再储存四步骤出发,层层把关,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产品的保鲜、卫生、安全等各种性能,并以精深的储存保鲜加工技术,赢得海内外客户的广泛信赖。公司生产加工的"昌盛"牌生姜产品,正逐日畅销于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英国、阿联酋以及印度,孟加拉等东南亚各国和中东各个国家。
安丘市宝业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注册资金323万人民币.位于全国最大的姜蒜批发市场--安丘市白芬子姜蒜批发市场市场南侧.厂区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有先进的蔬菜加工流水线2条,400吨恒温库2座。员工168人,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主要从事大姜、芋头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出口业务。产品主要销售等美国、马来西亚、阿连酋等国外市场。产品在国际市场深得客户的好评。
公司坚持"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的治厂方针,立足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外拓市场,内抓管理,现以形成以蔬菜加工为龙头,带动农户种植基地的生产新格局。
特色农业开发
依托丰富的姜蒜资源优势,白芬子镇于1993年建立了安丘市姜蒜批发市场。该市场总投资1亿多元,占地200亩,分为产品交易区、产品加工区、餐饮服务区、集市贸易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了周围姜蒜产业的发展。市场日加工销售大姜1500吨,市场周边有大姜加工企业300多家,从业者6000多人,年加工交易量40万吨,年交易额14亿元,实现地方税收150多万元。1999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定点市场",2002年被省乡镇企业局确定为"省级姜蒜贸易加工园区",2005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常年性姜蒜专业批发市场及加工、销售中心。
历史遗迹
郑家下庄遗址位于安丘城偏西南17公里的白芬子镇郑家下庄村北。1982年10月9日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地处河边台地,南接郑家下庄村,西临凌河,东、北两侧被凌河支流环绕。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总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3米。断崖处发现多处灰坑、红烧土以及陶片,采集到大量陶器标本,能辨认器形的有:
鼎足,分三型:一型,夹砂褐陶,扁凿形。二型,夹砂褐陶,鸟喙形,正面饰有附加堆纹及窝纹。三型,与二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附加堆纹两侧加双眼。属龙山文化。
鬶足,夹砂红陶,乳状袋足。是龙山文化典型陶器。
陶尊,夹砂灰陶,子口内敛,腹部饰附加堆纹。属岳石文化。
鬲,夹砂灰陶,矮裆,实足尖,饰绳纹。是商代器物。
陶罐,夹砂灰陶,方唇、折沿,圜底内凹,饰绳纹。是西周器物。
郑家下庄遗址是一处内涵丰富的龙山至商周文化遗址。山东省人民政府于1992年6月20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和探讨本地区龙山至周商的历史变迁、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手艺
纸扎艺术在镇内有千余年的历史,约在明朝,白芬子镇前屯村有王姓人会扎花手艺。建国前后,扎花艺术在镇内许多村庄流传。花的种类有盆花、瓶花、头花、怀花等等,制作工艺越来越先进。改革开放后,扎花成为创税、创汇的项目之一,成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纸扎的传统作品有:业余剧团的道具,民间文艺演出时用的旱船、龙灯、狮包等等,还有祭祀所用的金山、银山、箱柜、摇钱树、纸人、纸马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民间艺人扎制些电视、冰箱、轿车之类的现代化用具用品用以祭祀。纸扎艺术尤其叫绝的是风筝的扎制。纸扎风筝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作品有蝉、燕、蝴蝶、蜈蚣、鹰、鱼、仙鹤童子、八仙过海、雷震子背文王、八卦、七星等等,并且起飞好,这也是白芬子风筝的一个共同点。曾有人三十年代初扎制了一条蜈蚣,长20多米,用麻绳放飞,带起了三个小孩,一时传为佳话。白芬子风筝式样美、画工细、色彩好,不仅清明时节放飞天空,也可作为居家挂放观赏的艺术品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