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甕砲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米甕砲台 |
---|
|
白米甕砲台,始建於台灣日治時期,是位於台灣基隆市中山區太白莊的一處砲台遺址,目前屬基隆市市定古蹟。[1]
歷史
白米甕砲台今天所見的各項砲台設施,則都是明治時期日軍因應日俄戰爭整備求,由其陸軍築城部本部,重新設計興建而成的海岸型堡壘,至於名稱由來,則有一說此地區在過去17世紀時,可能曾設置名為「Milaen」的一座堡壘,此堡壘訊息能夠從《「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得知,然而迄今的考證並無確信證據證明此堡壘的存在,另外,有此一說:太白莊地區別稱為「荷蘭城」,源自於當時駐紮該區的清兵與戰後遷台居此之地的居民,多為湖南籍,而後因語言之誤,諧音為「荷蘭」遂名而來。此外在清領時期,劉銘傳曾在鄰近火號山附近興建仙洞砲台(Fort Clement)。
日本時期
白米甕砲台始建於1900年(明治33年)12月,完成於1902年(明治35年)7月,是台灣總督府築城部基隆分部在1899年《基隆要塞防禦(永久)要領書》中,因應恐爆發之日俄(日露)戰爭之虞而修建之「永久防禦炮台」防禦工程之一,同時也是基隆要塞中最早完成配砲的堡壘砲台,原名「白米甕堡壘」,屬海防型砲台,設置於形勢險要的太白莊地區,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成為負責基隆港外港海域的第一道防禦防線。
二戰的太平洋戰爭之後
1985年8月19日,白米甕砲台被指定為第三級古蹟,2009年10月13日,白米甕砲台則公告為基隆市市定古蹟,2020年,為考量未來西岸地區整體規劃及本古蹟修復後觀光需求,基隆市文化局在「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的專案經費支援下進行白米甕砲台修復再利用工程計畫,除進行砲台區域之整修補強,包括服務中心及公共廁所,將既有庫房再利用為服務中心,並修繕涼亭、砲台坡道日式欄杆仿作及全區整修工程,在修復工事中則復原了過去已消失的觀測所鐵堡。
設施
當前,白米甕砲台群共以使用混凝土及石造打造的四座大型砲盤座及周圍設施群為主,用材頗為精良,砲座坐南朝北,除了兩座砲盤設有戰時儲彈所(彈置場)及拱頂砲側庫(彈藥庫)之外,兩側山丘的制高點則設有指揮所及觀測所,為觀看敵艦位置和彈著點的監控設施。
此外沿運車道下方還有彈藥填實所、彈廠、廁圊(廁所)、儲水所、彈藥庫等附屬建物,至今仍存,過去曾設置糧食支庫、兵舍、砲具庫、監守衛舍、炊事場(廚房)、馬廄、兵器小修理所等設施,分佈於砲座區背坡各處。
參考文獻
- ↑ 拜訪基隆白米甕砲台之路蜿蜒曲折,登頂禮物是海天一色與夕陽秘境,smile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