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瓶窑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郊,余杭区中西部,瓶窑组团中心镇,大径山旅游体系的一个门户。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新老104国道、宣杭铁路、东苕溪穿境而过,素有“文化之邦、天府之地、鱼米之乡”及“北秀明珠”的美誉,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良渚文化遗址 的核心区,是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中华第一城” 、反山、汇观山、莫角山等良渚文化遗址和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核心所在地。北和德清县接壤,东接良渚街道,南接余杭街道、仓前街道,西邻黄湖镇。
中文名 瓶窑镇
外文名 Pingyao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余杭区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西部
面 积 129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辖13个村、5个社区
政府驻地 瓶窑镇
电话区号 0571
邮政区码 311115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建制沿革
瓶窑历代称镇,是兵家必争之地。镇北境的马头关是浙西北三关之一,为浙西北进杭通道。俗称铁菱关,因关前铺满铁蒺菱,以拒敌兵,故名。越独松关,分南北二路进杭州,北路必经瓶窑。宋时金兵南侵,赵构逃难;元时徐寿辉攻德清、武康;明未总兵唐彪抗清;清太平军和清兵数次在瓶窑激战。都因为瓶窑地理位置的险要,堪作杭州的屏障,浙北的军事重镇。民国年间确定为建制镇,但一分为二,以关口桥为界,桥南属余杭县,桥北属钱塘县,后为杭县。直至1958年4月,杭县建制撤消划归余杭县。同年10月,余杭县撤消划归临安县。1961年3月原余杭县从临安县析出划归钱塘联社,瓶窑属钱塘联社;4月钱塘联社改建为余杭县,瓶窑仍属余杭县。1962年4月,省北湖种畜场撤消,张堰、圣堂、西安寺、毛元岭四村与瓶窑镇属之西中、河中、上窑、外窑、六头五村合并,新建北湖公社。1983年6月外窑村划回瓶窑镇。1988年,北湖乡并入瓶窑镇;1992年5月,长命乡并入瓶窑镇;2001年8月,彭公乡并入瓶窑镇。镇南的沿苕溪建筑的西险大塘是重要的防洪屏障,保障杭州和杭嘉湖平原的安全。 2019年7月6日,世界遗产大会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古城遗址位于瓶窑镇。
行政区划
瓶窑镇区域总面积129平方千米(2017年),辖13个村,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7887人(2017年)。
区域位置
瓶窑镇位于杭州市北郊,北纬30°23′-30°55′,东经119°57′-119°37′。北和德清县接壤,东接良渚街道,南接余杭、仓前街道,西邻黄湖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新老104国道、宣杭铁路、东苕溪穿境而过。总面积129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3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总人口77887人(2017年),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瓶窑处于天目山系的末端,境内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可大致分为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和东部平原区[1] 。
气候物侯
瓶窑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多年平均降雨日130~145天,年平均雨量 1150毫米~1550毫米,以五至十月降雨最多,约占全年的66%。最大年降雨2077.1毫米(1954年),最小年降雨917毫米(1979年),最大日降雨282.9毫米(1963年9月12日)。该镇位于余杭地区,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
自然资源
瓶窑处于天目山系的末端,山脉众多,更有苕溪、北湖和大面积湿地。尤其是苕溪每年秋季芦花飞扬,美不胜收;北湖近2万亩的草荡成了候鸟越冬的栖息地。在这里越冬的候鸟有近10种、上万只。无数观鸟爱好者和鸟类研究专家早就把这里做为鸟类研究的天堂。周边是双溪漂流、东明山森林公园、径山风景区。
农林资源
瓶窑物产丰富,盛产蚕茧、水稻、竹笋、茶叶、花果、水产等农副产品。位于瓶窑的大观山果园就是杭州最大的水果产地。同时,瓶窑也是竹笋之乡,每年都举办“竹笋节”。
视频
发现更多有趣 瓶窑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