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瓦萨·普利荷达

瓦萨·普利荷达Vasa Prihoda)(以下简称普氏)1900年的8月24日出生于捷克的伏特纳尼市(Vodnany) 在1910年(当时普氏只有十岁)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和当时知名的小提琴家杨·玛拉克(Jan Marak)学习。前后和玛拉克学习近十年的时间,并承袭了波希米亚学派的演奏技术,使他在日后的演奏生涯中,能展现出属于自己独具个人魅力的演奏风貌。[1]

十九岁那年他暂别祖国,到意大利去发展下一阶段的演奏事业。不过他刚到意大利时并不太顺利,为了赚取生活费,他只好暂时在米兰的一家咖啡厅里面担任琴师的工作,还好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同年的圣诞节这一天,照常在这家咖啡厅演奏,却很幸运地被一位新闻记者发掘,并立刻介绍给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A·Toscanini),大师对普利荷达的演奏赞叹不已,并曾说:『普氏是二十世纪的帕格尼尼,算帕格尼尼再世的话,其演奏技术也不过如此罢了。 』由此便可知托斯卡尼尼对普氏的赏识了。这个机缘可说是普氏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捩点,在大师倾全力的协助之下,普利荷达获得不少的演奏机会,1920年一月到六月,共演奏了八十四场音乐会,足迹遍布南、北美。

1923年到美国首演,并到不同城市巡回演奏,在欧洲的音乐会更是票房保证,场场爆满,所到之处佳评如潮,甚至有些乐评家认为普利荷达的演奏技术已和当时的美国武林盟主:小提琴天王海飞兹不相上下,因而享有『欧洲海飞兹』的美名。。[2]


1927年的夏天,普利荷达认识了年仅二十岁且前途似锦的女小提琴家阿尔玛‧罗斯(Alma Rose)由于男女双方都非常欣赏对方的才华,没有多久两人便很快地醉入爱河。。[3]


二次大战期间,普氏为了能够继续维持他辉煌的演奏事业,便选择亲纳粹主义的路线,虽然他和艾玛的婚姻让他饱受外界的批评,但当时他识实务为俊杰的选择,的确为他带来了许多利益(例如他在这期间,就曾先后任教于萨尔兹堡及慕尼黑音乐学院)。 但在希特勒垮台之后,却是他灾难的开始。

二次大战结束之后,普氏虽然仍然可以在祖国自由登台演奏,并获得捷克艺术家协会所颁发的政治忠诚证书,但没有多久,普氏于二次大战期间的行为(为纳粹演奏),已渐渐引起许多同胞的谴责及唾弃。

目录

参考文献

  1. 瓦萨·普利荷达来源小提琴作坊
  2. 瓦萨·普利荷达来源小提琴作坊
  3. 瓦萨·普利荷达来源小提琴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