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珉谷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珉谷镇隶属于黔、三省交界的黔西南州,位于东经105°26′-105°44′,北纬25°21′-25°39′,地处贞丰市区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和信息的交汇点。[1]

乡镇简介

全镇2010年末人口73677人,其中农业人口5694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48.9%。辖6个办事处、25个行政村、3个社区、286个村民组、20204户。国土面积156.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150m,年均气温16.4℃,无霜期340天,年降水量1411.8毫米,土地肥沃,山区小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全镇居住有汉、布依、苗、回等10多个民族。

地理区位

珉谷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交通便利,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境内有东门海子、这旗海子、龙潭、阴潭等天然湖泊,境内是瞻仰天下奇观--双乳峰的最佳位置;有喀斯特地貌竹林堡石林、观音洞和马槽井溶洞群;有凤山、文笔塔、双贵峰、珉球耸翠、蛤蟆跃天、昂蛇扑蛙等自然景观;有马二元帅府、文昌宫、清真寺、文庙、阁楼、两湖会馆、万人古墓等名胜古迹;有保存完好的纳蝉、必克布依民居和浓郁的布依风情;有独具特色的左旗苗族民俗民风。

自然资源

境内粮食作物主要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甘蔗、黄花梨、金银花、砂仁等。地下蕴藏丰富的金、锑、铜、镁、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2]

经济基础

全镇有耕地面积35700亩,其中水田22200亩,旱地13500亩;森林覆盖率36.7%,镇境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34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1411.8毫米。

珉谷镇境内平原、山地和丘陵兼备,发展立体农业的优势明显,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茶叶、花生、黄花梨、李子、金银花、花椒、砂仁等作物。在石漠化严重的牛坪片区,金银花种植形成规模,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被誉为黔西南州农业产业化的四大典型之一:坪上模式。

该镇种植黄花梨6000亩,种植金银花6500亩,种植花椒6000亩,种植砂仁3000亩,建成草地畜牧业3500亩,种植蔬菜基地2000亩。现在大碑奶牛场正常投产鲜奶,全州30万亩金银花种植在该镇正式启动。农业科技兴农工作有序推进,各项农业实用技术不断推广普及。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建设左旗--沙子坡工业园区,现已有液化气分装厂、大理石板材加工厂等进驻工业园区,有效推动全镇经济的发展。

珉谷镇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抓住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淳朴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热情好客的珉谷人民,敞开怀抱,洁樽以待。

2010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6.3亿元,财政总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9元,粮食生产总产量达2.365万吨,人均340公斤。

建镇历史

珉谷镇古称珉谷大寨,因城北有珉球石之故,亦称珉球。清雍正七年(1729)永丰州治移此,民国21年(1932)设珉球镇,民国31年(1942)更名鼎昌镇,1950年5月改称为城关镇,1984年7月4日,城关镇与旗洋乡合并为珉谷镇。珉谷镇是贞丰市的革命老区乡镇之一,也是辛亥革命十七烈士之一陈思敬的故乡,境内大碑、岩鱼片区解放初属思敬乡,以陈思敬烈士名字命名。[3]

旅游景点

文昌宫

文昌宫位于市区东门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平面布局沿用衡对称手法,沿纵轴线建工殿和左右配殿、前殿及左右配殿。在整个建筑群的前面,有长方形荷花池。池中建木桥为出入通道。似一个"中"字整体建筑由高而低,错落有致。正殿外观似"高"字形,与城外文笔塔相映,时人称为"文笔高中"。正殿和前殿均为木构山式屋面,九架梁,三开间,冀角为仔角粱起翘,出枯不起翘,但举架合度,房顶曲面柔和,出檐不显硬直。

正殿为重檐山式、双步回廊,自腰椅起,顶层(第二层)的檐外装修退到金柱之间正殿建筑风格较为活波。此及通面阔步16米,通进深9米,台基高0.4米,通高13米。

清光绪二十三年(1879),文昌宫殿为清翰林吴嘉瑞(厢丹)辟为。"仁学会"会址,吸收贞丰有志青年为会员,传播维新、变法思想、讲授数、理、化知识,"创我市新学之渐","开盘江风气之先"。会员后来都转入"贵州自治学社",会员胡刚、钟振声、彭显臣等。在辛亥革命中均有贡献。

民国28年(1939)国民政府军第六军九十三师曲抗己前线暂回贞丰休整,师部驻扎于内。将正殿改为"中山纪念堂",现檐柱尚存木线条阴刻总理(孙中山)遗嘱遗嘱12条。此后,除正殿外,其余建筑均被陆续改建或折除,但原建筑平面尚未破坏。

贞丰市人民政府1983年公布文昌宫为县级文钩保护单位。1984年正式明确收归县文物管理所保护管理。1985年11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贵州省文物处拔款修葺一新,市文管所迁入办公(设立陈列室),正式向群众开放。

贞丰文笔塔

文笔塔位于贞丰市城西北塔山顶上,塔宛若毛笔,故称文笔塔。清道光《兴义府志》卷三十五载:"文笔塔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塔八角七层实心,高二十三米。建筑石料均为五面块百骑缝垒砌,无粘合物,建筑工艺精湛。虽历经百余年风雨剥蚀,石缝处仍难插进一张簿纸。塔南面立有一碑,高一点五米,宽四十厘米,厚二十厘米,刻"笔点青云"四个大字,字体为柳字变异,清秀而刚劲。一九七八年该塔被炸,仅存半壁。一九八七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修复。[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