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順
王益順(1861年-1931年),福建省泉州府惠安溪底村人,大木匠師[1],業界尊稱王益順司或益順司,20世紀初活躍於台灣、金門、廈門的大木匠師[2] 。溪底村自明代開始便出過許多優秀木匠,而王益順則出身自當地王姓木匠家族[1]。王益順為溪底派大木匠師的代表人物,帶出許多徒子徒孫,奠定溪底派在中國木匠界之地位[3]。
目录
生平
王益順出生於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幼時家境貧困,7歲時在鄉塾讀過四年書(1867年-1871年),於父親去世後,11歲就輟學改當木匠學徒[3]。在他十八歲時,由於承接了當時因要移建到峻嶺陡坡之間而無人敢接手的福建惠安山霞青山宮而成名[1][3]。而後於1884年(光緒十年)左右承建閩南地區的住宅與寺廟,其中包括泉州開元寺的修建,1904年受邀前往金門興建王氏宗祠與陳氏宗祠,前後七年暫居於金門[2],而在1916年(民國五年)時,他承建了廈門黃培松武狀元宅[3]。
1918年時王益順應臺灣企業家辜顯榮之邀而於隔年率領姪兒王樹發及十多名溪底匠師來臺參與臺北萬華龍山寺的改建[3],從此開始他在臺灣11年的建廟生涯[1],引入惠安的大木司傅與石作司傅[2]。
1920年(日大正九年)時他與彬司派陳田於萬華晉德宮對場,隔年至臺中與林獻堂商議林氏宗祠事宜(後由陳應彬承建),兩年後(1923年)龍山寺完工,他南下處理南鯤鯓代天府工程(1926年完工),而工地由王樹發負責。而在1924年(大正十三年)時他應鄭肇基之聘來規劃處理新竹都城廟工程,於1925年(大正十四年)參與臺北大龍峒孔廟的修築,寄居在陳培根的別墅素園裡面。於1927年(昭和二年)應邀至鹿港天后宮主持改建,1930年(昭和五年)孔廟完工後,1931年他回到廈門督造南普陀寺大悲殿的工程[3],大木架構完成後,因積勞成疾,隔年逝世於廈門的工地,享年71歲[1][2][4]。
風格
王益順擅長大木設計,兼及建築整體造型,其底溪匠派的特色是,舉凡柱網、構架比例、各單元構建的細部皆得心應手,尤其是三通五瓜與結網(藻井)的作法最為著稱。[2]
鹿港天后宮藻井
鹿港天后宮三川殿內的八卦藻井,為大木匠師王益順姪兒,王樹發所設計的作品。泉州溪底匠師所做的藻井特色,是以斗栱層層出挑,齊集「頂心明鏡」(即上方的天花板)中間覆以天花板。藻井內層則以十六組斗栱組砌,八角形的每一邊出一栱,每栱再升二斗齊集頂心,並雕刻蓮花於頂心明鏡。整座藻井宛如蜘蛛結成的網狀,所以匠師又稱為「蜘蛛結網」。[5]
主要作品
族人與徒弟
相關詞條
參考來源
- ↑ 1.0 1.1 1.2 1.3 1.4 李乾朗. 古蹟新解——珍重故事的舞台. 台北市: 藝術家出版社. 2004-09-01: 175-181頁. ISBN 986-7487-24-9.
- ↑ 2.0 2.1 2.2 2.3 2.4 閻亞寧. 台灣大百科全書 王益順. 文化部 . [2019-08-05] (中文).
- ↑ 3.0 3.1 3.2 3.3 3.4 3.5 李乾朗. 〈貳 新竹市都城隍廟之建築史略〉,《新竹市都城隍廟建築藝術與歷史》. 新竹市: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 41-45頁. ISBN 957-324-957-X.
- ↑ 4.0 4.1 李乾朗.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四版五刷. 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 2009-04-10: 159頁. ISBN 967-324-957-X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鹿港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 三川殿 . [2019-08-05] (中文).
- ↑ 陈志宏 林丹娇 source:惠安文献馆. 泉州崇武溪底派大木匠师-刘招财、刘胜发○. 天天快報 . 2018-08-31 [2019-08-0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