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晏球 王晏球(869年/871年-932年9月4日),字莹之,又名杜晏球、李绍虔。河南洛阳人。五代时期后梁至后唐名将。

王晏球初隶宣武节度使朱温帐下,历任厅子都指挥使、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龙骧四军指挥使、辉州刺史等职。同光元年(923年),归降后唐,授齐州防御使、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奉命北御契丹。天成三年(928年),任北面招讨使,率兵进讨义武节度使王都之乱,进围定州,于曲阳、唐河两次大破契丹援军。次年,克定州,以功授天平节度使。后移镇青州,加兼中书令。

目录

人物生平

从军宣武王晏球(曾改名杜晏球、李绍虔)是河南洛阳人。他年少时遭遇唐末战乱,被蔡州乱军所掠。后来,汴州(今河南开封)富户杜氏收其为养子,王晏球遂改姓杜氏,名杜晏球。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即后梁太祖)挑选富家子弟中有才勇者置于帐下,号称“厅子都”;杜晏球沉勇有谋略,倜傥有大节,因而入选。继而跟从朱温四处征伐,屡立战功,升任厅子都指挥使。

屡立战功主词条:杨刘之战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杜晏球自开封府押衙充直左耀武指挥使,授右千牛卫将军。

乾化二年(912年),郢王朱友珪篡位。同年六月,怀州(今河南沁阳)龙骧军三千人作乱,欲攻京师。朱友珪命杜晏球率军迎战,于河阳(今河南孟县西)败敌,俘获军使刘重遇,因功授左龙骧第一指挥使。次年(913年)二月,后梁末帝朱友贞即位,杜晏球迁为龙骧四军指挥使。

归降后唐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十月,李存勖进攻汴州,北面行营招讨使段凝率军南下救援,时任检校司空、守辉州刺史的杜晏球领骑兵为其先锋。到封丘(今河南境内)时,他得知朱友贞已自杀身亡,随即解甲归降李存勖。李存勖仍任杜晏球为辉州刺史,并加授检校司徒,赐其姓名李绍虔。

同光二年(924年),杜晏球被授为齐州防御使、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戍守瓦桥关(今河南境内),与大将霍彦威攻契丹以捍卫北疆。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效节指挥使赵在礼叛乱,攻入邺城(今河北临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李嗣源率兵征讨,被叛军拥立为帝。四月,洛阳兵变,李存勖被杀。当时,正在瓦桥关的李绍虔被李嗣源派人召来,率骑兵跟从李嗣源到洛阳。李嗣源即位后,李绍虔上奏请求恢复本姓,得到允准,他于是恢复本名王晏球。不久后,王晏球升任归德军节度使。

天成二年(927年)二月,王晏球被加授为检校太傅。七月,充任北面行营副招讨使,兵驻满城(今河北中部)。

历史评价

李嗣源:①长剑倚天,洪河带地,居万夫之长,擅三杰之名。黄石兵书,运子房之筹略;清淮公族,兴仲爽之源流。自统雄师,往收逆垒,摧曲阳之坚阵,厌<氵寇>水之惊波。爰筑室以反耕,攻围雉堞,果析骸而易子,倾覆鸟巢。招降之士庶数千,扑灭之凶狂非一。王都授首,秃馁生擒,火焚而恶蔓皆除,电扫而妖氛并息。(《进封王晏球等制》)②中山悖逆,劳卿攻讨,今已扫荡兼败。鲜卑中兴已来,未有立功如卿者。(《册府元龟》引)

薛居正:夫才之良者,在秦亦良也,在虞亦良也。故彦威而下,昔为梁臣,不亏亮节;洎归唐祚,亦无丑声,盖松贞不变于四时,玉粹宁虞其烈焰故也。况彦威之辅明宗也,有翊戴之绩;晏球之伐中山也,著戡定之功。方之数公,尤为优矣。(《旧五代史》)

黄震:中国威振契丹,由晏球始。(《古今纪要》)

茅坤:晏球多兵略。(《唐宋八大家文钞》)

倪元璐:得其意而行之,可以不困虞衡。王晏球在定州城下,日以私财飨士,此又一法也。(《倪文贞集》) [1][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