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教 (隆庆进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教5.jpg
王教
出生 山东济南府淄川县
籍贯 山东济南府淄川县

王教(1539—1603),字子脩山东济南淄川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生平事迹

嘉靖甲子(1564年),山东乡试第十七名,后参加会试第一百三十九名。

隆庆五年,登进士第二甲第七十名[1][2][3]

初任户部主事。改吏部考功主事,转文选主事,调考功员外,以正主考试山西升郎中,调文选清吏司郎中。斥归。录直臣,复冠带。没后十七年,恤抗言,降斥臣,赠太常寺少卿,赐谕葬,专祠祀。乡贤名宦,载县志名臣、府志清正通志艺文、明史列传。

万历间为吏部文选郎中,佐尚书陆光祖澄清吏治。万国钦因直言被贬,教以推举国钦,被斥革为民。[4]

所著《铨部王先生文集》行世。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为淄川县知县朱万春主持集人续修的县志作序。[5]

《铨部王先生文集》:《青岛市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叙录》所收为青岛市图书馆入选第一、二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的一百一十一部古籍,其中也包含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六部古籍。内文收录铨部王先生文集一卷诗集一卷。

曾祖父王纲;祖父王文;父亲王珏。母尹氏[6]

赈济灾民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鲁中一带发生干旱,朝廷赈灾不力,来年饥荒大盛。百姓吞吃野草啃食树皮,冻饿而死者填满沟壑。王教捐粟作糜救民,因给散有法毫无贪污,饥民不受郡邑赈济而纷纷跑到王教处,因而得活者近万人。地方官员惊异此事,想将事情上报,为王教请功。但对仕途已是怠倦的王教却制止说:“我非为名者,我仅以继先志耳。”

修县志

当时,《淄川县志》已经近五十年没有续修。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新上任的县令朱邑侯朱万春亲自登门造访王教,恳请其出山简删葺新,主持县志续修。王教不忍典制污蔓,以花甲之年一力承担。经过两年多的搜集、整理和编写,王教等人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完成县志修订,并撰写序言。世评此书“故凡地方利病风俗异同无不洞本原,中肯綮而人品优劣,据事直书,几于鲁春秋矣”。

  修志工作包罗万象,光搜集资料就琐碎无比。王教做事认真谨慎,对于典故文章往往核实精详。操劳的工作让王教的身体损耗极大。第二年,65岁的王教就病故于周村老家。

评价

王教死后十六年,光宗皇帝即位。光宗反思神宗朝弊政,诏书录恤抗言遭贬的诸臣。王教夙有清声,举朝共荐其为政往事,遂得复原职,特赠太常寺少卿,赐谕葬,建专祠,祀乡贤,在县、府、省志等中为之立传。纪念他的专祠建在淄川城西街,祠前的石牌坊在过去淄川24座牌坊中最为高大宏伟,邹平的太仆寺卿张延登和淄川的兵部尚书孙之獬为其撰写碑记。王教祠堂大门对联,是当时的大书法家张中发撰写:“清风垂百世,正气著千秋。”这幅对联,便是对王教一生的公允评价。

  《乾隆淄川县志·艺文志》中收录有王教《游仙洲园》诗一首,或可一睹其风采:“高阁崚嶒即素秋,倚栏阁外水悠悠。十洲底处名鳞凤,雨涘才看辨马牛。云树回合平野望,烟霞并付小山收。异时荒服关门约,主张还谁第一筹。”

参考文献

  1.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2.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朱保炯谢沛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785-790 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 1-6. 台湾: 文海出版社. 1981. 
  4. 王教_王教介绍及评价_王教生平事迹_王教轶事_明史历史人物 国学大师 2017年2月10日
  5. 王教:铨叙无私,清廉耿介_静虚斋主_新浪博客 2016年11月16日
  6.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之《隆庆五年辛未科登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