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子與貧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本書為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小說。用很久以前就在英國流傳的《王子和侍從》的故事為素材,描寫了一個貧苦兒童湯姆和一個富貴王子愛德華交換社會地位的童話式故事,具有十分深遠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成為了馬克吐溫作品精選中風格特異的一部作品。馬克·吐溫的女兒曾說:「我曾經讓爸爸寫一本書,將他富於同情心的天性展現出來,在某些方面來說,《王子與乞丐》正是這樣一本書。有很多可愛的想法充滿了全書,還有那些語言,非常好,簡直十全十美。」 馬克·吐溫在小說中虛構了一個極富戲劇性的故事。貧兒湯姆·坎第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貧苦家庭中,父親遊手好閒,酗酒成性。湯姆從小就生活悽苦,常常四處乞食,還得承受父親和奶奶的辱罵和毆打,只有母親能夠給予他一點溫暖。雖然如此,湯姆卻有幸得到同樣窮困的安德魯神父的教誨,不但從他那兒聽到了許多故事和傳說,還學會了一點拉丁文和各種知識。在夢想中,湯姆就把自己想象為王子,還和小夥伴們扮演王宮裡的分封遊戲。誰知蒼天不負有心人,貧兒湯姆真的有機會當一次王子。一次,他被愛德華王子領進王宮,王子處於對外面世界和湯姆的自由生活的嚮往,和湯姆互換了衣裝,而他們本是同一天出生,相貌、身材、聲音和表情幾乎都一樣,換裝後連他們自己都分辨不出來。就這樣,貧兒湯姆在王宮裡當上了王子,而愛德華王子則到貧民窟里去受難。湯姆當上王子後,一開始更多是恐懼,唯恐自己被發覺要處以死刑,但是沒有人發覺,包括老國王都認為王子只是神志不清,患了瘋病,需要好好護理。隨後,湯姆漸漸擺脫了恐懼,慢慢地適應了宮廷生活,甚至喜歡上那種前呼後擁、窮奢極欲的氣派;在老國王死後,湯姆甚至能盡其所能地施行仁政,體恤下情。而愛德華王子則沒有什麼幸運,到了貧民窟,他還堅持自己的王子身份,於是很自然地被認為是患了瘋病,並受到湯姆父親的狠狠管教。後來,愛德華王子不得不穿着破衣爛衫,食不果腹,四處流浪,他加入流民隊伍,差點被隱修士謀殺,還被迫做了小偷,幸好遇上了落魄的邁爾斯·亨頓爵士,得蒙照顧,才最終回到倫敦。在新國王的加冕典禮上,愛德華王子及時證明了自己才是真王子,是應當加冕的國王,而湯姆則是心甘情願地幫助他恢復王子身份。 這部小說以貧兒湯姆在王宮的生活經歷和愛德華王子的流浪生活為兩條線索,在整體上具有馬克·吐溫所熱衷的流浪漢小說的特色,其中對湯姆和愛德華的各自喜劇性經歷的敘述具有馬克·吐溫特有的幽默色彩。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溫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後來他又換了不少職業,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着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他於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

內容預覽

  十六世紀第二個四分之一世紀的一個秋日,古老的倫敦城裡,一個男孩出生在一家姓坎第的窮人家裡,這家裡並不需要他。同一天,另一個英國孩子出生在一家姓都鐸的富人家裡,這家裡十分需要他。整個英國都需要他。英國如此渴望他,期待他,向上帝祈求得到他,現在他真的來了,人們都快歡喜瘋了。僅僅有點相識的人都互相擁抱着、親吻着、歡呼着。人人都放假了,無論貴賤貧富,全都大吃大喝,跳舞唱歌,十分快活,一連狂歡數日。白天,倫敦真是好看,家家陽台和屋頂部飄着鮮艷的旗幟,大街上行進着輝煌的隊列;晚上也一樣好看,每個角落都燃着大堆的祝火,狂歡者圍着火堆縱情取樂。全英國除了在談論這個新生的嬰兒,威爾士王子愛德華·都鐸之外,不談別的。他裹在綾羅之中,對這一切喧鬧毫無所知,也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