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子与贫儿

内容简介

本书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小说。用很久以前就在英国流传的《王子和侍从》的故事为素材,描写了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成为了马克吐温作品精选中风格特异的一部作品。马克·吐温的女儿曾说:“我曾经让爸爸写一本书,将他富于同情心的天性展现出来,在某些方面来说,《王子与乞丐》正是这样一本书。有很多可爱的想法充满了全书,还有那些语言,非常好,简直十全十美。” 马克·吐温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故事。贫儿汤姆·坎第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贫苦家庭中,父亲游手好闲,酗酒成性。汤姆从小就生活凄苦,常常四处乞食,还得承受父亲和奶奶的辱骂和殴打,只有母亲能够给予他一点温暖。虽然如此,汤姆却有幸得到同样穷困的安德鲁神父的教诲,不但从他那儿听到了许多故事和传说,还学会了一点拉丁文和各种知识。在梦想中,汤姆就把自己想象为王子,还和小伙伴们扮演王宫里的分封游戏。谁知苍天不负有心人,贫儿汤姆真的有机会当一次王子。一次,他被爱德华王子领进王宫,王子处于对外面世界和汤姆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汤姆互换了衣装,而他们本是同一天出生,相貌、身材、声音和表情几乎都一样,换装后连他们自己都分辨不出来。就这样,贫儿汤姆在王宫里当上了王子,而爱德华王子则到贫民窟里去受难。汤姆当上王子后,一开始更多是恐惧,唯恐自己被发觉要处以死刑,但是没有人发觉,包括老国王都认为王子只是神志不清,患了疯病,需要好好护理。随后,汤姆渐渐摆脱了恐惧,慢慢地适应了宫廷生活,甚至喜欢上那种前呼后拥、穷奢极欲的气派;在老国王死后,汤姆甚至能尽其所能地施行仁政,体恤下情。而爱德华王子则没有什么幸运,到了贫民窟,他还坚持自己的王子身份,于是很自然地被认为是患了疯病,并受到汤姆父亲的狠狠管教。后来,爱德华王子不得不穿着破衣烂衫,食不果腹,四处流浪,他加入流民队伍,差点被隐修士谋杀,还被迫做了小偷,幸好遇上了落魄的迈尔斯·亨顿爵士,得蒙照顾,才最终回到伦敦。在新国王的加冕典礼上,爱德华王子及时证明了自己才是真王子,是应当加冕的国王,而汤姆则是心甘情愿地帮助他恢复王子身份。 这部小说以贫儿汤姆在王宫的生活经历和爱德华王子的流浪生活为两条线索,在整体上具有马克·吐温所热衷的流浪汉小说的特色,其中对汤姆和爱德华的各自喜剧性经历的叙述具有马克·吐温特有的幽默色彩。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内容预览

  十六世纪第二个四分之一世纪的一个秋日,古老的伦敦城里,一个男孩出生在一家姓坎第的穷人家里,这家里并不需要他。同一天,另一个英国孩子出生在一家姓都铎的富人家里,这家里十分需要他。整个英国都需要他。英国如此渴望他,期待他,向上帝祈求得到他,现在他真的来了,人们都快欢喜疯了。仅仅有点相识的人都互相拥抱着、亲吻着、欢呼着。人人都放假了,无论贵贱贫富,全都大吃大喝,跳舞唱歌,十分快活,一连狂欢数日。白天,伦敦真是好看,家家阳台和屋顶部飘着鲜艳的旗帜,大街上行进着辉煌的队列;晚上也一样好看,每个角落都燃着大堆的祝火,狂欢者围着火堆纵情取乐。全英国除了在谈论这个新生的婴儿,威尔士王子爱德华·都铎之外,不谈别的。他裹在绫罗之中,对这一切喧闹毫无所知,也 ……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