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培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培荀
知名诗人
出生 1783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雪峤
知名于 王培荀在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型的过程中,对传统史学多有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念与认识,在传承之中体现出创新意识,他的史学思想和史料观对后来晚清民国史家新史学的观念形成起到启迪作用,具有进步性.王培荀勤于撰述,记载保留诸多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后人研读、了解明清两代社会状况不可或缺的资料,方便学者,嘉惠后人
知名作品听雨楼随笔

王培荀(wangpeixun 1783年--) 诗人,字景叔,号雪峤,山东淄川人。是近代山东知名诗人和颇有建树的学者王氏先祖原系河北枣强县人,在明洪武初年迁徙山东淄川。王培荀的祖父,名相符,字小山;父亲名思枢,字斗南。他们都是满腹诗书,誉扬乡里的失意文人,尽管奋斗一生,也未能踏入仕途一步王培荀的外祖为山东新城王氏,这更是一个功名显赫,人才辈出的贵族世家。这个家庭明末出过兵部尚书、户部侍郎,连续四代人官赠太子太保,人称“王半朝”;清初,王渔洋三兄弟更是以才华横溢权倾朝野,为世人所瞩目。王培荀的外祖父王兆奥,就是领袖诗坛的神韵派诗人王渔洋的族孙。王兆奥不仅诗文能传其家世,且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围棋国手。王培荀就生长在这样的书香世家之中。

生平经历

这个家庭明末出过兵部尚书、户部侍郎,连续四代人官幼年的王培荀,是在外祖家度过的,由他的伯舅亲自执教,为他启蒙。外祖家有处别墅,位于风光旖旎的锦秋湖畔,优雅的环境严格的课程,使王培荀受到了良好熏陶,更为后来的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稍长之后,王培荀回到祖父膝下,由他的祖父为他延请塾师,在家中的小园石癖斋中读书。王培荀读书非常刻苦,初学作文便写得有章有法,他的祖父看了之后,高兴地在他文章后面批到:“见得到、说得出、决科非难事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父辈的辛勤栽培下,嘉庆八年(1801),年方弱冠的王培荀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秀才。翌年,他的祖父告别了人世。祖父死后家庭人口日渐增多,又遭连年灾荒,仅靠父亲一人教书,家计难以维持。

于是,王培荀在他二十岁刚出头的年龄,就走上了教书谋生的道路。教书之余,刻苦钻研经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整整二十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在道光元年(1821),山东乡试中,以恩科第四名中举。时年39岁,已届不惑之年。四年之后,他的生母王氏患咯血病,医治无效,离他而去;又两年,他的父亲也溘然病逝。父亲病故时,王培荀正远在百里之外的蒲台设帐教书,闻讯急归,父亲已咽气多时了。父子未能临终诀别,王培荀痛不欲生,视作终生遗憾。父亲去世不久,年仅十九岁的幼弟培蕊,也因病天亡。迭遭大变之后,一家生活重担,就全都落在了王培荀一人的肩上中举之后,王培荀更加刻苦自励,于教书之余焚膏继咎,揣摸制艺。然而,在之后的十五年间,虽先后六次赴京会试,却场场铩羽,屡战屡北。道光十五年(1836)会试落榜之后,五十三岁的王培荀对功名已心灰意冷了,回想幼年时祖父对自己的期望,禁不住潸然泪下。

正当王培荀对仕途绝望之时,恰逢朝廷开设六年一度的挑场。结果,王培荀竟意外地荣获大挑一等。当时获大挑一等的只有三人,王培荀就居其一。按惯例,大挑一等作县令用,于是他被分发到边远的四川,去当一名七品的知县王培荀临赴川之际,他的同乡好友马子琴曾赠诗为他饯行,诗中有云“新称花县宰,有负木天才”。诗中抒发了对王培荀这位本应供奉翰苑,而被屈作七品知县用的奇才的惋惜与不平。道光十五年(836),王培荀告别妻子兄弟,只身一人,间关万里,去四川赴任初任丰都令,继而改署荣昌、新津、兴文、荣县等知县。道光二十三年(1843),

被荐任为四川乡试同考官。在主持乡试中,他亲贤爱才的无私精神,至今在蜀中传为佳话王培荀入川的翌年,由他的四弟培垣护送其眷属及其长兄的遗孤,来到了丰都任上。从此,他的家人便跟随着王培荀在这块异乡的土地上住了下来。在川一晃就是十四年,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届古稀的王培荀致仕归田,举家才重返山东故园。不幸的是,他的四弟和侄孙却都因病死在了异土他乡。在回乡途中,与同乡王春舫太守结伴同行,于路赋诗甚多,有《蜀道联辔集》一卷回乡之后,王培荀安闲地度过了十年的田园生活,这期间他曾主讲过般阳书院。

咸丰九年(1859)病卒于淄川故里,享年七十七岁。在川十四年中,王培荀先后任过五县县令,不管是巴东的丰都,还是川滇边界上的兴文,都是些贫瘠不毛、文化落后的穷县,故公务少,应酬少,闲暇多,这也为他政暇之余,著书立说创造了条件。他在四川任职最长的要算荣县,足足在那里呆了六年,政绩也数在荣县最为卓著荣县地处川南,是沱江支流旭水上游的一个穷县。县城就坐落在旭水之阳。这里是汉人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山民还处在刀耕火种的蒙昧时代。县境内崇山峻岭,地形复杂,匪盗如毛,常常闹的民不聊生。

作品欣赏

嘉州竹枝词二首[1]

(一)

嘉州从古擅风流,

莫怪人轻万户侯。

红叶满山江水碧,

秋光齐上大佛头。

嘉州的人们自古爱风流,

莫怪人们轻视万户侯,。

满山红叶江水碧透,

正值秋光照耀大佛头。

JiaZhou people since ancient times, romantic love,

No wonder people despise million Hou.

Bitou river leaves the mountain,

Autumn comes shining Buddha head.


(二)

冲山裂岸斗龙蛇,

来看雷奔浪涌沙。

镇水金身三百尺,

飞空乱洒白莲花。

巨浪冲山裂岸蛟龙争斗,

雷声轰鸣雪浪涌沙。

大佛巍巍镇住妖孽,

江水飞溅犹如漫天洒下洁白的莲花。

Waves red dragon battle mountain cleft shore,

Thunder snow surge sand.

Towering Buddha quell evildoer,

River sky shone like a splash of white lotus.


[注释]

①镇水金身:指乐山大佛。②飞空乱洒白莲花:指江水浪花飞溅,犹如白色的莲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