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煅燒 |
中文名稱;煅燒 外文名稱;calcination 概述;在一定溫度下 主要因素;煅燒溫度、氣相成分 |
煅燒是指緩和了物質分子結構的內在張力,從而使之能夠適應在塑形過程中不斷增強的力量,並於完工時更加結實。
玻璃在窯中吹制後,藉由在窯中煅燒及慢慢冷卻,可使其強度和硬度增高。
金屬的延展性更大,因此它可以適於如錘打、扭轉和彎曲等處理方式。由於這些操作均會增加金屬堅固性能,因此為了達到好的效果,有時就必須重複煅燒。
有些材料如玻璃和鋼,煅燒後的冷卻要徐徐進行,而在其他如銅或黃銅煅燒後就需急速冷卻。[1]
英文名稱
calcination
影響因素
煅燒溫度、氣相成分、化合物的熱穩定性等。因此根據各種化合物(如碳酸鹽、氧化物、氫氧化物一硫化物、含氧酸鹽等)的熱穩定性不相同,採用控制煅燒溫度和氣相組成,可以選擇性改變某些化合物的組成或發生晶形的轉變,再用相應方法處理,可以達到除去雜質和使有用組分離富集的目的。
煅燒的工業實例: 例1菱鐵礦的煅燒-磁選 菱鐵礦的化學組成為FeCO3,純礦物含Fe48.2%,折合FeO62%,CO2=38%;菱鐵礦為弱磁性礦物,在中性或弱氧化性氣氛條件下,加熱到570℃以上,使菱鐵礦轉變為強磁性的Fe3 O4,然後用磁選法回收. 例2 磷灰石的煅燒-消化 磷礦資源中含磷品位不高的礦石,不宜直接用於生產磷肥,特別是脈石礦物以白雲石.石灰石為主的碳酸鹽礦物,因為生產磷肥的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硫酸,一般的物理選礦方法難於分離這些脈石,採用煅燒-消化工藝可以有效出去碳酸鹽雜質,提高磷品位。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煅燒和焙燒有什麼區別,360問答 , 2014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