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灰鹀
Gray Bunting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youtube
拍摄

基本资料

学名      Emberiza varialbilis

目/科/属   雀形/鹀/鹀

迁徏状态    迷鸟/台湾

普遍性     稀有

体长/体重   14-17cm/21-30g

别名:黑蒿鸟,雌雄相异。虹膜暗褐色,喙粉肉色,上嘴峰及先端灰褐色。脚肉褐色。

  • 雄鸟
  1. 繁殖期全身大致深灰色,背具黑色纵纹。翼黑具暗灰色羽绿,尾羽深灰。
  2. 非繁殖期羽色转淡,多锈褐色,腹烟灰,有杂斑。
  • 雌鸟大致暗灰褐色,背具黑色纵纹。翼黑具黄褐色羽绿,腰尾上覆羽栗红色。头央线及眉线灰黄色,耳羽灰褐,外绿黑褐,颊纹及喉近白,有黑颚线隔开。腹白略带褐色,具黑褐色粗纵纹。尾羽暗褐。

目录

栖地&习性

高山草原,海岸及湿地灌丛,平原农地。

单独活动或松散小群活动。

草本植物种籽为主,亦食昆虫。繁殖期间的成年饮食主要是无脊椎动物,例如小蝉(Cicadidae)和其他臭虫(Hemiptera),苍蝇[1]

繁殖期

季节通常在5月至6月中旬之间开始,具体时间取决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冬季叫声“啧、啧、啧”,繁殖期发出清柔鸣唱声。

外观相似性

黑脸鹀日本亚种personata,有明显黄色颊纹及黑颚线,无白色眼圈,翼带较不明显.腹面黄色较鲜明,黑褐色纵纹粗而明显。

分布

从西伯利亚到鄂霍次克海,北萨哈林岛日本海,南到萨彦山,新罕布什尔州的阿尔泰,蒙古(Khentii山),中国东北(黑龙江),俄罗斯东南部(Ussuriland)和北朝鲜;中国南部和南部(云南海南福建)和台湾的冬季。

中国从甘肃北部和青海东北部到西南到四川西部和云南北部到湖北,偶尔在贵州和湖南;从尼泊尔中部到印度东北,缅甸北部和印度支那北部的冬季。[2]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Black-faced Bunting
アオジ Black-faced bunting の雄と雌。November 3,201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