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灰鵐
Gray Bunting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youtube
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Emberiza varialbilis

目/科/屬   雀形/鵐/鵐

遷徏狀態    迷鳥/台灣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14-17cm/21-30g

別名:黑蒿鳥,雌雄相異。虹膜暗褐色,喙粉肉色,上嘴峰及先端灰褐色。腳肉褐色。

  • 雄鳥
  1. 繁殖期全身大致深灰色,背具黑色縱紋。翼黑具暗灰色羽綠,尾羽深灰。
  2. 非繁殖期羽色轉淡,多鏽褐色,腹煙灰,有雜斑。
  • 雌鳥大致暗灰褐色,背具黑色縱紋。翼黑具黃褐色羽綠,腰尾上覆羽栗紅色。頭央線及眉線灰黃色,耳羽灰褐,外綠黑褐,頰紋及喉近白,有黑顎線隔開。腹白略帶褐色,具黑褐色粗縱紋。尾羽暗褐。

目录

棲地&習性

高山草原,海岸及濕地灌叢,平原農地。

單獨活動或鬆散小群活動。

草本植物種籽為主,亦食昆蟲。繁殖期間的成年飲食主要是無脊椎動物,例如小蟬(Cicadidae)和其他臭蟲(Hemiptera),蒼蠅[1]

繁殖期

季節通常在5月至6月中旬之間開始,具體時間取決於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冬季叫聲「嘖、嘖、嘖」,繁殖期發出清柔鳴唱聲。

外觀相似性

黑臉鵐日本亞種personata,有明顯黃色頰紋及黑顎線,無白色眼圈,翼帶較不明顯.腹面黃色較鮮明,黑褐色縱紋粗而明顯。

分佈

從西伯利亞到鄂霍次克海,北薩哈林島日本海,南到薩彥山,新罕布什爾州的阿爾泰,蒙古(Khentii山),中國東北(黑龍江),俄羅斯東南部(Ussuriland)和北朝鮮;中國南部和南部(雲南海南福建)和台灣的冬季。

中國從甘肅北部和青海東北部到西南到四川西部和雲南北部到湖北,偶爾在貴州和湖南;從尼泊爾中部到印度東北,緬甸北部和印度支那北部的冬季。[2]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Black-faced Bunting
アオジ Black-faced bunting の雄と雌。November 3,201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