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深坑黄氏永安居

永安居照片来自

深坑黄氏永安居 永安居现为三级古迹,深坑古厝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处宅第,属于深坑黄姓家族所有。位于106县道上,依山势坡度于1912年建造。层次分明、工构严谨,处处充满防卫家园的设计,是很典型的“防卫型”古宅。为了遏阻盗匪,铳楼铳孔、多层次围墙,将宅院保护得严严实实,维安可说是做到了真正的滴水不漏。此外,永安居也集台闽建筑之大成,工法讲究、风水讲究,就连燕尾羽屋脊也不输人,泉州安溪样式的燕尾圆弧,不是有地位的主人家,还无法兴建这样豪宅呢!这座台湾十大美宅之一的绝美古厝,仅开放周日及假日参观,若是平日,则需电话预约。[1]


永安居约竣工于民国四年(西元1915年),至今已有九十馀年的历史,是一座单进三开间四护龙的传统三合院建筑,主屋拥有精致的砖饰、剪黏、彩绘及石雕等装饰工艺,并在石窗及水车堵上制作“禅贤让位”、“大舜象耕”及“瑞云”等泥塑及检年。永安居中最具有特色的即是每座窗户皆有一块约二十公分长的凸出石块,并在上方凿有孔穴,是为遮阳及防止雨水流入所设,称为“兔仔耳”。此外,完备的防御系统也是永安居的特色之一,包括铳楼、铳眼及围墙等。永安居经评定后为国家三级古迹,于假日开放售票参观,平日可供团体预约开放,民众不妨到此探访这古意盎然的传统古居。[2]


简介

永安居已列国家三级古迹,为台湾十大著名古厝,位于深坑老街尾中国石油对面,其起建成在民国四年,为本地望族黄氏二房四个儿子合建,为求子孙“永久平安居住”之意而命名。永安居的建筑相当吸引人,为唐山金城司派下名匠大作,木料取自大陆福杉,并大量使用砖及石材,外围的红砖亚字墙深具美感。深坑黄宅,为顺应山坡地形,正厅筑的台基上,前庭也有两层高差。1913年由聘自艋舺祖师庙的安溪匠师红毛司所建,砖材由当时刚引进之机器密所烧有S形印,门上有砖孔石挂挡风篱。 深坑黄氏开基始祖是黄世贤。他在乾隆年间率四子(来台后再生一子)自安溪渡海来台,由沪尾上岸后,落脚于三芝土地公埔,购地十馀甲,垦植稻、茶三十馀年。黄世贤去世,五兄弟便迁来深坑发展,并将黄世贤迁葬在阿柔村。他们是深坑黄氏入垦的开始。


五兄弟初居深坑草地尾,并建造了第一座宅第。后来黄氏族人因经营稻、蓝靛与茶而渐富,第三代黄连山乃率六子(顶六房)至麻竹寮开垦,仿原乡形式建一座三合院定居,即“连山祖厝”。 黄连山的派下有六房,原先都住在“连山祖厝”,后因人口众多,于光绪15年(西元1889)夏,于古厝前不远新建三合院“福安居”(今麻竹寮2号)。后来六房协议分家,抽阄的结果,大房、四房分得“连山祖厝”,二房、三房分得“福安居”,五房、六房获资金;不久五房建新屋“润德居”(今阿柔洋33号),六房建“黄厝”于坑沟西畔(今阿柔洋35号)。民国元年左右,二房黄守礼的四个儿子:庆谅、则水、则头、则虎合建永安居于万顺寮,四房黄选礼则另建“兴顺居”于深坑街头(今深坑子68号)。


综计,黄世贤与黄连山的子孙,先后在深坑共建了七座古厝,成为深坑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建筑群。这七座,即开基祖厝(深坑仔42号),黄连山祖厝(麻竹寮1号),福安居(麻竹寮2号),永安居(万顺寮1号),兴顺居(深坑子68号),润德居(阿柔洋33号),六房厝(阿柔洋35号)。


黄家在深坑地区为首富大族,开基祖黄世贤早年移垦于此,繁衍子孙,勤俭务农而致富,其开基祖厝现仍保存良好,为一简单之三合院住家。而一般通称之黄宅系指开基祖黄世贤之孙黄莲山支段衍脉,计有六房,初时原居于景美溪南之山脚下,其后人口潮多,乃于其前不远处另建新厝福安居,黄莲山支脉分家时以抽签方式分配用产及房厝,大房分得祖厝三房分得福安居,其馀四房则分别另建新厝,二房建于深坑街尾,为永安居,四房建于深坑街头,为兴顺居,五房建于景美溪南之田野上,为润德居,六房则建于五房厝再南之坑沟西畔,面对坑沟。  


特色
永安居本厝乃深坑唯一的三级古迹,位于106号县道旁。为五门火库起的三合院,屋身墙基为石材,上邻部为红砖斗子墙,屋顶正脊两侧为燕尾,左右护龙的马背,呈现金型及火型,线条表现自然流畅之美。室内梁来自福州木雕,壁上镶雕花磁砖,厅堂壁有书法。埕因山坡地形而分上下两层,再水平横铺上石板条,为利于排水,埕与屋身之间筑有水沟。围墙曾因马路拓宽重建,以砖堆砌成活泼的亚字型花纹,具有透视的美感,而不失实质的阻隔作用。门楼二侧的山墙,以水型马背呈现。永安居最特别处在于早期为了防御盗匪,在建筑物内外设有二道围墙,内墙 并设“铳眼”以防范未然。在整体空间配置方面,永安居依深坑地形而产生高低起伏的空间顺序变化,背倚山坡而面向溪谷,取得前低后高、居高临下之势,在整体防御上显示其易守难攻的特性。 


深坑黄宅建筑物形制,就以黄莲山支脉之六房大厝而言,建筑形制除施工精细程度不同外,大致上有其相似之处,因深坑为溪谷地形,这些精细程度不同外,大致上有其相似之处,因为深坑为溪谷地形,这些房子显然散布四处,然皆面向溪谷,以取得前低后高之势,由于地形稍斜,有些院落须以台阶来处理落差,以顺应地形;就平面格局而言,皆属单进三合院形,有些较大的则有外护龙、正厅皆退路一步口,强化人口,次间与内护龙设有独立的内部廊道,在多雨寒冷的冬季里,对居生活相当方便;在建材方面,除祖厝因建筑较早采用土埆及砖外,其馀后建的五栋房厝则皆以砖、土埆及石材之承重墙方式为主,石材用得多是这几栋房子的特点,系因这些石材可在深坑附近开采取得,另外在石窗下之石墙亦皆设有铳眼,是为防守之用。[3]


景点介绍

【深坑黄氏永安居】坐落于新北市深坑区,西元1915年建造完成,为一座典型泉州安溪型的三合院红砖大厝,现为国家三级古迹,也是台湾十大著名古厝,拥有一个“台湾最美丽三合院”的称号;而“永安居”其命名之意:是为求子孙“永久平安居住”。也是现今保留最完整的三合院。


深坑黄氏永安居建筑相当吸引人驻足,建材与其他古厝不同,大量采用中国大陆的福杉,屋内梁来自福州木雕,显现出三合院的气势,也为了表现出流畅的线条之美,融入燕尾、马背的意涵。燕尾:代表主人具有官品或显赫社会地位;马背:工匠师傅会依风水需求或个人喜好而将马背的造型加以变化。在山墙上可见装饰悬鱼、鸟踏、人字形的绿釉镂空花砖,各种代表吉祥吉庆的建筑型式。永安居这间拥有百年历史的三合院,完备的防御系统是它的特色之一,包括铳楼、铳眼等。当您畅游深坑,不妨到此探访这拥有百年历史古意盎然的传统三合院。[4]


公告资料

深坑位于淡水河支流景美溪及坑沟交会处,清咸丰年间始有闽人自台北盆地渐往本地移居,本地在气候上属温带湿热型适于栽培茶树,昔时淡水河可上溯至深坑与石碇之间的枫子林,即台北盆地往宜兰必经之地,亦为附近地区茶叶及染料(大青)之重要集散地。深坑黄氏开基始祖黄世贤,在乾隆年间率四子(来台后再生一子)自安溪渡海来台,由沪尾上岸后,落脚于三芝土地公埔,购地十馀甲,垦植稻、茶三十馀年。黄世贤去世,五兄弟便迁来深坑发展,并将黄世贤迁葬在阿柔村。他们是深坑黄氏入垦的开始。五兄弟初居深坑草地尾,并建造了第一座宅第。后来黄氏族人因经营稻、蓝靛与茶而渐富,第三代黄连山乃率六子(顶六房)至麻竹寮开垦,仿原乡形式建一座三合院定居,即“连山祖厝”。


永安居这栋黄氏古厝至今历史近一百年,当初花了十年的功夫才得以兴建完成,观察其所用石材均运自日本,而木材也是大陆船运而至的福杉,为一座典型泉州安溪型的三合院红砖大厝。而根据黄氏子孙的说法,永安居在一九一五年、一九三一年、一九六二年、一九八六年以及一九九八年中都曾经进行多次的维护工作,一九八六年的工程,国家出资维护,花费了将近七千万台币才得以完成。[5]


永安居外貌

永安居位在深坑北深路三段8号。大约在民国元年由二房黄守礼的四个儿子共同合建,于民国四年完工。原先建永安居的正身、左右内护龙、左外护龙,内围墙及入口门楼等部份,为求子孙“永久平安居住”之意,取名“永安居”。永安居的建筑相当吸引人。当年的大木作师傅是唐山金城司派下的名匠。木料多福州杉,石材则采自永安居对面山上的砂岩,用“木马”运至黄宅进行细部的雕刻。永安居使用大量的砖及石材,正面的红砖色泽与石材使用古拙朴实,益发使得这座古宅格外华丽而引人入胜。后来,又加建右护龙、猪寮、厕所及外围墙。大约在民国20年,因黄则虎取媳,再增建一座二层楼仔。此楼亦具有枪楼的功用。如此,构成现今永安居的建筑规模。


永安居建筑主要特色之一是展现于主屋正面的砖饰、石雕及剪黏,除了正厅的入口上方书有“永安居”的泥塑剪黏匾额外,左右石窗或水车堵等处,书有“禅贤让位”、“周文王请姜子牙”、“大舜象耕”、“瑞云”、“椒衍”、“瓜绵”等精美的泥塑、剪黏,而正厅及左右护龙正面的门板也有非常漂亮的彩绘,显现黄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意涵。屋脊上的剪黏装饰也是永安居吸引人之处,主要以龙、凤、花、草、鸟为主题,手法精致优美。正厅大门的石臼更雕有人物之石刻,左为“唐夫人事亲哺乳”、右为“背米养母的子路”,人人自幼出入其间,耳濡目染,自懂孝道。另外,在黄宅的每个窗户上方,皆置有一往外突出约20公分的砖块,在上面凿一圆洞,以三块方砖为一组,称为“兔仔耳”。它的作用是遮阳与防止雨水淋入窗户内,非常别致,也引人注目。


防御设施更是永安居的另一大特色。深坑因为位处台北盆地边陲地带,自古以来治安不好而多盗贼,因此,为求安全,宅第都有完善的防御设施。竹林、围墙、铳楼、铳眼等就是。铳眼的位置分为高、低两层,其造型类似漏斗,内宽而外窄小,低层距地面约七、八十公分,人可跪在地板上架枪发射,朝外的一面,都刻意位在砖缝、石雕刻图案或砖石窗孔之中,不易察觉,以求隐蔽,而收制敌之功效。高层铳眼则以制高点为主,铳楼更具威力。永安居整座宅第共有大小33个铳眼,分置于房子的前后左右的墙身上,形成一绵密的火网,甚至于在宅内的隔间墙上也设有铳眼,以防盗贼攻入第一道防线后,做最内部的抵御。这种铳楼、铳眼的设计,是清代安溪县人在新店、景美溪沿岸一带建立聚落宅第时必备的防御设施,非常值得大家欣赏和研究。“火库起”的屋身,护龙的鸟踏,马柜台的细部图案,火型的屋脊及鹅头堡,外加各式各样的窗子,都是永安居值得欣赏品味的地方。


黄氏与深坑的关系

深坑以黄、高、陈、林、张五姓人口最多,几乎全来自泉州安溪县。深坑黄氏开基始祖是黄世贤。他在乾隆年间率四子(来台后再生一子)自安溪渡海来台,由沪尾上岸后,落脚于三芝土地公埔,购地十馀甲,垦植稻、茶三十馀年。黄世贤去世,五兄弟便迁来深坑发展,并将黄世贤迁葬在阿柔村。他们是深坑黄氏入垦的开始。五兄弟初居深坑草地头,并建造了第一座宅第。后来黄氏族人因经营稻、蓝靛与茶而渐富,第三代黄连山乃率六子(顶六房)至麻竹寮开垦,仿原乡形式建一座三合院定居,即“连山祖厝”。之后人丁渐旺,子孙二十多人,拥田数十甲,成为深坑首富。据黄氏族谱所记,黄连山可能捐赀而获“贡生”的功名。


黄连山的派下有六房,原先都住在“连山祖厝”,后因人口众多,于光绪十五年(1889)夏,于古厝前不远新建三合院“福安居”。后来六房协议分家,抽阄的结果,大房、四房分得“连山祖厝”,二房、三房分得“福安居”,五房、六房获资金;不久五房建新屋“润德居” ,六房建“黄厝”于坑沟西畔。民国元年左右,二房黄守礼的四个儿子:庆谅、则水、则头、则虎合建永安居于万顺寮,四房黄选礼则另建“兴顺居”于深坑街头。综计,黄世贤与黄连山的子孙,先后在深坑共建了七座古厝,成为深坑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建筑群。这七座,即[1]开基祖厝(北深路二段120号),[2]黄连山祖厝(文山路二段25号;原麻竹寮1号),[3]福安居(文山路二段31号;原麻竹寮2号),[4]永安居(北深路三段8号;原万顺寮1号),[5]兴顺居(北深路二段133号),[6]润德居(阿柔洋33号),[7]六房厝(阿柔洋35号)。


除了黄世贤,深坑在嘉庆道光年间,还有其他黄氏族人进来开垦,因此人口众多。光绪年间,以黄宗河、黄祖涛兄弟最为有名。黄宗河在光绪十年(1884)跟随提督孙开华讨平宜兰、文山等地的“生番”,功至副将;黄祖涛则于中法战争时协防基隆,功加同知衔遇缺补用。而黄连山派下的子弟,于光复后多人膺任深坑乡乡长及省议员等公职,堪称深坑之望族。


深坑的历史沿革

深坑位于台北盆地东南方的边缘,四周山脉环绕,全境多为海拔三百至五百公尺的丘陵地,并有景美溪流贯其中。深坑即因处在河边,地势低洼处有如坑底而得名。在汉人入垦之前,原为原住民马来社渔猎之所。清乾隆二十年(1755),泉州安溪人许宗琴因避旱来此开垦,是目前所知深坑最早的垦民。此后,安溪县人陆续进来,开辟了“万顺寮”、“旺耽”、“乌月”、“阿柔”等村庄,至道光年间,深坑已有市街。日治大正九年,亦曾设庄于此,光复后称深坑乡。此地以蓝靛、茶、煤为主要物产,特别是茶叶,香鱼也曾是重要名产之一;近年则以深具地方风格的“深坑豆腐”而出名。[6]


永安居历史资料

深坑一带本是原住民马来社渔猎之所。清乾隆二十年(1755),泉州安溪人许宗琴为避旱来此开垦,此后安溪县民陆续进入深坑,开垦了“万顺寮”、“旺耽”、“乌月”、“阿柔”等村庄。至道光年间,深坑已有市街,日治时期曾在此设“庄”,人口以黄、高、陈、林、张五姓最多,大多亦来自泉州安溪县。此地昔日以茶、米、大菁(蓝靛)、煤、香鱼为主要产物,近年则以“深坑豆腐”闻名。


深坑黄氏的开台始祖是黄世贤,于乾隆年间率四子渡海来台(来台后再生一子),由沪尾上岸后至三芝土地公埔垦植稻、茶三十馀年,去世之后,其子举家迁来深坑,于草地头建立“开基祖厝”,是黄氏入垦深坑的开端。黄氏族人经营茶、稻、大菁而渐富,第三代黄连山率六子至麻竹寮开垦,并兴建“连山祖厝”,人丁渐旺,拥田数十甲,成为深坑首富,并捐赀而获“贡生”的功名。连山子孙众多而又兴建“福安居”,其后六房分家,大房、四房分得“连山祖厝”,二房、三房分得“福安居”,五房、六房分得资金;不久之后,二房建“永安居”,四房建“兴顺居”,五房建“润德居”,六房建“黄厝”。此七座古厝成为见证深坑开拓史中最重要的建筑群。 永安居 位于深坑乡万顺寮一号,大正元年至四年(1912-1915)兴建主体,大正二十年?(1931),黄则虎(黄守礼之四子)娶媳,而建“楼仔”(充作铳楼),使永安居成为现今所见规模。取名“永安居”是希望“永远平安居住”。 [7]


防御设施的特色

深坑因为位处台北盆地偏远地带,所以治安非常的不好,而且黄氏又是大户人家,所以永安居有非常完善的防御设施,防御设施包括竹林、围墙、铳楼、铳眼等。


竹林:
可以防御附近靠山边的盗贼,让盗贼不太敢靠近。


围墙:
用从永安居对面山上运下来的砂岩,一样可以防御附近靠山边的盗贼。


铳楼、铳眼: 永安居整座宅第共有大大小小33个铳眼(比板桥林家花园还要多),位置有高、低两层,造型类似漏斗,内宽而外窄小,可以从砖缝中看敌人的状况,架枪向外发射子弹,向外的一面,都刻意在砖缝、石雕刻图案或砖石窗孔之中,而且从外面往里面看只是一个小泂非常的不明显,所以盗匪根本很难察觉防御。在宅第的隔间墙上也设有铳眼,以防盗匪攻入第一道防线后,仍可以进行最内部的抵抗,这是永安居最大的特色。


建筑特色

1. 屋身墙基为从永安居对面的山上运下来的砂岩石材。
2. 大厅正门为大石头的材质,质地良好,不易风化也不易破损毁坏。
3. 大厅墙壁的瓷砖是从日本空运过来的,所以到现在仍保持的完好且不易破损毁坏。
4. 大厅墙壁设有小窗户,因为古代女子不能随便出来见客人,所以设有窗户,可以偷看来家中作客的宾客。
5. 门内凹孔为闩门柱用以防土匪、盗匪撞门之设施。
6.“兔仔耳”在门窗上都有二个突出的砖块,在每个突出的砖块上都有一个小洞,可以由二个突出的砖块的小洞放入一个长竹,长竹上可放一块长布,可以用来遮阳与防止雨水淋入窗户和门内。
7. 大厅门上的石臼雕有人物的石刻,左为“唐夫人亲哺乳”,右为“背米养母的子路”,希望永安居的子孙能耳濡目染,懂得孝道。
8. 左右护龙采“金型”马背,整座屋宇有七段大脊,雕塑剪贴龙、凤、花、草、鸟精致优美。
9. 屋顶正身右稍间燕尾首推永安居最美的地方,乃是燕尾的圆弧,表征屋主之显赫社会地位。
10.二边墙壁的雕刻采“万字砖雕”形成万寿延绵不绝的图案。
11.“山墙”以火型马背(代表助主人发财之意)
12.“广埕”因山坡地形而成双层,其铺面是以石板条水平横铺的型式,与屋身之间有水沟,利于排水。(台基和群堵均采深坑特有的黄色砂岩)。
13.围墙“亚字墙”以红砖堆砌成亚字型花纹,具有透视美感,并兼具防守射击功能。
14.两侧护龙:左青龙:怕臭不怕吵,所以厨房、水井都建在这。右白虎:怕吵不怕臭,所以厕所猪寮之设计都在此处。
15.“门楼”偏向西侧,具有防御功能,门角暗藏枪孔,门楼上两侧山墙以“水型”马背(水生财)装饰,以表光耀门楣。[8]


参观资料

地址:新北市深坑区北深路三段8号
古迹开放时间:9:30~17:30
周日、假日开放参观,其馀时间得申请参观。
申请参观:二十人以上之团体始接受申请,并应于一周前提出申请。费用另议
联络电话:0936396011 0910011990 0920912857 黄先生


古迹导览时间

上午: 09:30 10:30 11:30  
下午: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9]


收费方式

全票 60元 
学生票 40元[10]


交通方式

【大众运输】
1.高铁:
搭乘高铁至台北站下车,再转搭其他大众运输工具


2.火车:
搭乘台铁至台北车站下车,再转搭其他大众运输工具


3.公车:
至捷运文湖线木栅站搭乘,666往乌涂窟、台湾好行795往平溪、819往深坑,至深坑站下车即可抵达。


【自行开车】
1.国道3号→下木栅交流道,朝木栅/深坑/台北前进→文山路三段→北深路三段25巷左转→深坑黄宅永安居[11]



目录

视频

[深坑区] 深坑黄氏永安居 (景点)


Shenkeng Huang Family’s Yung An Chu 深坑黄氏永安居~台湾十大名宅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