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坑黃氏永安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安居照片來自

深坑黃氏永安居 永安居現為三級古蹟,深坑古厝中最廣為人知的一處宅第,屬於深坑黃姓家族所有。位於106縣道上,依山勢坡度於1912年建造。層次分明、工構嚴謹,處處充滿防衛家園的設計,是很典型的「防衛型」古宅。為了遏阻盜匪,銃樓銃孔、多層次圍牆,將宅院保護得嚴嚴實實,維安可說是做到了真正的滴水不漏。此外,永安居也集臺閩建築之大成,工法講究、風水講究,就連燕尾羽屋脊也不輸人,泉州安溪樣式的燕尾圓弧,不是有地位的主人家,還無法興建這樣豪宅呢!這座臺灣十大美宅之一的絕美古厝,僅開放週日及假日參觀,若是平日,則需電話預約。[1]


永安居約竣工於民國四年(西元1915年),至今已有九十餘年的歷史,是一座單進三開間四護龍的傳統三合院建築,主屋擁有精緻的磚飾、剪黏、彩繪及石雕等裝飾工藝,並在石窗及水車堵上製作「禪賢讓位」、「大舜象耕」及「瑞雲」等泥塑及檢年。永安居中最具有特色的即是每座窗戶皆有一塊約二十公分長的凸出石塊,並在上方鑿有孔穴,是為遮陽及防止雨水流入所設,稱為「兔仔耳」。此外,完備的防禦系統也是永安居的特色之一,包括銃樓、銃眼及圍牆等。永安居經評定後為國家三級古蹟,於假日開放售票參觀,平日可供團體預約開放,民眾不妨到此探訪這古意盎然的傳統古居。[2]


簡介

永安居已列國家三級古蹟,為台灣十大著名古厝,位於深坑老街尾中國石油對面,其起建成在民國四年,為本地望族黃氏二房四個兒子合建,為求子孫「永久平安居住」之意而命名。永安居的建築相當吸引人,為唐山金城司派下名匠大作,木料取自大陸福杉,並大量使用磚及石材,外圍的紅磚亞字牆深具美感。深坑黃宅,為順應山坡地形,正廳築的台基上,前庭也有兩層高差。1913年由聘自艋舺祖師廟的安溪匠師紅毛司所建,磚材由當時剛引進之機器密所燒有S形印,門上有磚孔石掛擋風籬。 深坑黃氏開基始祖是黃世賢。他在乾隆年間率四子(來臺後再生一子)自安溪渡海來臺,由滬尾上岸後,落腳於三芝土地公埔,購地十餘甲,墾植稻、茶三十餘年。黃世賢去世,五兄弟便遷來深坑發展,並將黃世賢遷葬在阿柔村。他們是深坑黃氏入墾的開始。


五兄弟初居深坑草地尾,並建造了第一座宅第。後來黃氏族人因經營稻、藍靛與茶而漸富,第三代黃連山乃率六子(頂六房)至麻竹寮開墾,仿原鄉形式建一座三合院定居,即「連山祖厝」。 黃連山的派下有六房,原先都住在「連山祖厝」,後因人口眾多,於光緒15年(西元1889)夏,於古厝前不遠新建三合院「福安居」(今麻竹寮2號)。後來六房協議分家,抽鬮的結果,大房、四房分得「連山祖厝」,二房、三房分得「福安居」,五房、六房獲資金;不久五房建新屋「潤德居」(今阿柔洋33號),六房建「黃厝」於坑溝西畔(今阿柔洋35號)。民國元年左右,二房黃守禮的四個兒子:慶諒、則水、則頭、則虎合建永安居於萬順寮,四房黃選禮則另建「興順居」於深坑街頭(今深坑子68號)。


綜計,黃世賢與黃連山的子孫,先後在深坑共建了七座古厝,成為深坑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建築群。這七座,即開基祖厝(深坑仔42號),黃連山祖厝(麻竹寮1號),福安居(麻竹寮2號),永安居(萬順寮1號),興順居(深坑子68號),潤德居(阿柔洋33號),六房厝(阿柔洋35號)。


黃家在深坑地區為首富大族,開基祖黃世賢早年移墾於此,繁衍子孫,勤儉務農而致富,其開基祖厝現仍保存良好,為一簡單之三合院住家。而一般通稱之黃宅係指開基祖黃世賢之孫黃蓮山支段衍脈,計有六房,初時原居於景美溪南之山腳下,其後人口潮多,乃於其前不遠處另建新厝福安居,黃蓮山支脈分家時以抽籤方式分配用產及房厝,大房分得祖厝三房分得福安居,其餘四房則分別另建新厝,二房建於深坑街尾,為永安居,四房建於深坑街頭,為興順居,五房建於景美溪南之田野上,為潤德居,六房則建於五房厝再南之坑溝西畔,面對坑溝。  


特色
永安居本厝乃深坑唯一的三級古蹟,位於106號縣道旁。為五門火庫起的三合院,屋身牆基為石材,上鄰部為紅磚斗子牆,屋頂正脊兩側為燕尾,左右護龍的馬背,呈現金型及火型,線條表現自然流暢之美。室內樑來自福州木雕,壁上鑲雕花磁磚,廳堂壁有書法。埕因山坡地形而分上下兩層,再水平橫鋪上石板條,為利於排水,埕與屋身之間築有水溝。圍牆曾因馬路拓寬重建,以磚堆砌成活潑的亞字型花紋,具有透視的美感,而不失實質的阻隔作用。門樓二側的山牆,以水型馬背呈現。永安居最特別處在於早期為了防禦盜匪,在建築物內外設有二道圍牆,內牆 並設「銃眼」以防範未然。在整體空間配置方面,永安居依深坑地形而產生高低起伏的空間順序變化,背倚山坡而面向溪谷,取得前低後高、居高臨下之勢,在整體防禦上顯示其易守難攻的特性。 


深坑黃宅建築物形制,就以黃蓮山支脈之六房大厝而言,建築形制除施工精細程度不同外,大致上有其相似之處,因深坑為溪谷地形,這些精細程度不同外,大致上有其相似之處,因為深坑為溪谷地形,這些房子顯然散佈四處,然皆面向溪谷,以取得前低後高之勢,由於地形稍斜,有些院落須以台階來處理落差,以順應地形;就平面格局而言,皆屬單進三合院形,有些較大的則有外護龍、正廳皆退路一步口,強化人口,次間與內護龍設有獨立的內部廊道,在多雨寒冷的冬季裏,對居生活相當方便;在建材方面,除祖厝因建築較早採用土埆及磚外,其餘後建的五棟房厝則皆以磚、土埆及石材之承重牆方式為主,石材用得多是這幾棟房子的特點,係因這些石材可在深坑附近開採取得,另外在石窗下之石牆亦皆設有銃眼,是為防守之用。[3]


景點介紹

【深坑黃氏永安居】坐落於新北市深坑區,西元1915年建造完成,為一座典型泉州安溪型的三合院紅磚大厝,現為國家三級古蹟,也是台灣十大著名古厝,擁有一個「台灣最美麗三合院」的稱號;而「永安居」其命名之意:是為求子孫「永久平安居住」。也是現今保留最完整的三合院。


深坑黃氏永安居建築相當吸引人駐足,建材與其他古厝不同,大量採用中國大陸的福杉,屋內樑來自福州木雕,顯現出三合院的氣勢,也為了表現出流暢的線條之美,融入燕尾、馬背的意涵。燕尾:代表主人具有官品或顯赫社會地位;馬背:工匠師傅會依風水需求或個人喜好而將馬背的造型加以變化。在山牆上可見裝飾懸魚、鳥踏、人字形的綠釉鏤空花磚,各種代表吉祥吉慶的建築型式。永安居這間擁有百年歷史的三合院,完備的防禦系統是它的特色之一,包括銃樓、銃眼等。當您暢遊深坑,不妨到此探訪這擁有百年歷史古意盎然的傳統三合院。[4]


公告資料

深坑位於淡水河支流景美溪及坑溝交會處,清咸豐年間始有閩人自臺北盆地漸往本地移居,本地在氣候上屬溫帶濕熱型適於栽培茶樹,昔時淡水河可上溯至深坑與石碇之間的楓子林,即臺北盆地往宜蘭必經之地,亦為附近地區茶葉及染料(大青)之重要集散地。深坑黃氏開基始祖黃世賢,在乾隆年間率四子(來臺後再生一子)自安溪渡海來臺,由滬尾上岸後,落腳於三芝土地公埔,購地十餘甲,墾植稻、茶三十餘年。黃世賢去世,五兄弟便遷來深坑發展,並將黃世賢遷葬在阿柔村。他們是深坑黃氏入墾的開始。五兄弟初居深坑草地尾,並建造了第一座宅第。後來黃氏族人因經營稻、藍靛與茶而漸富,第三代黃連山乃率六子(頂六房)至麻竹寮開墾,仿原鄉形式建一座三合院定居,即「連山祖厝」。


永安居這棟黃氏古厝至今歷史近一百年,當初花了十年的功夫才得以興建完成,觀察其所用石材均運自日本,而木材也是大陸船運而至的福杉,為一座典型泉州安溪型的三合院紅磚大厝。而根據黃氏子孫的說法,永安居在一九一五年、一九三一年、一九六二年、一九八六年以及一九九八年中都曾經進行多次的維護工作,一九八六年的工程,國家出資維護,花費了將近七千萬臺幣才得以完成。[5]


永安居外貌

永安居位在深坑北深路三段8號。大約在民國元年由二房黃守禮的四個兒子共同合建,於民國四年完工。原先建永安居的正身、左右內護龍、左外護龍,內圍牆及入口門樓等部份,為求子孫「永久平安居住」之意,取名「永安居」。永安居的建築相當吸引人。當年的大木作師傅是唐山金城司派下的名匠。木料多福州杉,石材則採自永安居對面山上的砂岩,用「木馬」運至黃宅進行細部的雕刻。永安居使用大量的磚及石材,正面的紅磚色澤與石材使用古拙樸實,益發使得這座古宅格外華麗而引人入勝。後來,又加建右護龍、豬寮、廁所及外圍牆。大約在民國20年,因黃則虎取媳,再增建一座二層樓仔。此樓亦具有鎗樓的功用。如此,構成現今永安居的建築規模。


永安居建築主要特色之一是展現於主屋正面的磚飾、石雕及剪黏,除了正廳的入口上方書有「永安居」的泥塑剪黏匾額外,左右石窗或水車堵等處,書有「禪賢讓位」、「周文王請姜子牙」、「大舜象耕」、「瑞雲」、「椒衍」、「瓜綿」等精美的泥塑、剪黏,而正廳及左右護龍正面的門板也有非常漂亮的彩繪,顯現黃氏家族耕讀傳家的意涵。屋脊上的剪黏裝飾也是永安居吸引人之處,主要以龍、鳳、花、草、鳥為主題,手法精緻優美。正廳大門的石臼更雕有人物之石刻,左為「唐夫人事親哺乳」、右為「背米養母的子路」,人人自幼出入其間,耳濡目染,自懂孝道。另外,在黃宅的每個窗戶上方,皆置有一往外突出約20公分的磚塊,在上面鑿一圓洞,以三塊方磚為一組,稱為「兔仔耳」。它的作用是遮陽與防止雨水淋入窗戶內,非常別緻,也引人注目。


防禦設施更是永安居的另一大特色。深坑因為位處台北盆地邊陲地帶,自古以來治安不好而多盜賊,因此,為求安全,宅第都有完善的防禦設施。竹林、圍牆、銃樓、銃眼等就是。銃眼的位置分為高、低兩層,其造型類似漏斗,內寬而外窄小,低層距地面約七、八十公分,人可跪在地板上架槍發射,朝外的一面,都刻意位在磚縫、石雕刻圖案或磚石窗孔之中,不易察覺,以求隱蔽,而收制敵之功效。高層銃眼則以制高點為主,銃樓更具威力。永安居整座宅第共有大小33個銃眼,分置於房子的前後左右的牆身上,形成一綿密的火網,甚至於在宅內的隔間牆上也設有銃眼,以防盜賊攻入第一道防線後,做最內部的抵禦。這種銃樓、銃眼的設計,是清代安溪縣人在新店、景美溪沿岸一帶建立聚落宅第時必備的防禦設施,非常值得大家欣賞和研究。「火庫起」的屋身,護龍的鳥踏,馬櫃台的細部圖案,火型的屋脊及鵝頭堡,外加各式各樣的窗子,都是永安居值得欣賞品味的地方。


黃氏與深坑的關係

深坑以黃、高、陳、林、張五姓人口最多,幾乎全來自泉州安溪縣。深坑黃氏開基始祖是黃世賢。他在乾隆年間率四子(來臺後再生一子)自安溪渡海來臺,由滬尾上岸後,落腳於三芝土地公埔,購地十餘甲,墾植稻、茶三十餘年。黃世賢去世,五兄弟便遷來深坑發展,並將黃世賢遷葬在阿柔村。他們是深坑黃氏入墾的開始。五兄弟初居深坑草地頭,並建造了第一座宅第。後來黃氏族人因經營稻、藍靛與茶而漸富,第三代黃連山乃率六子(頂六房)至麻竹寮開墾,仿原鄉形式建一座三合院定居,即「連山祖厝」。之後人丁漸旺,子孫二十多人,擁田數十甲,成為深坑首富。據黃氏族譜所記,黃連山可能捐貲而獲「貢生」的功名。


黃連山的派下有六房,原先都住在「連山祖厝」,後因人口眾多,於光緒十五年(1889)夏,於古厝前不遠新建三合院「福安居」。後來六房協議分家,抽鬮的結果,大房、四房分得「連山祖厝」,二房、三房分得「福安居」,五房、六房獲資金;不久五房建新屋「潤德居」 ,六房建「黃厝」於坑溝西畔。民國元年左右,二房黃守禮的四個兒子:慶諒、則水、則頭、則虎合建永安居於萬順寮,四房黃選禮則另建「興順居」於深坑街頭。綜計,黃世賢與黃連山的子孫,先後在深坑共建了七座古厝,成為深坑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建築群。這七座,即[1]開基祖厝(北深路二段120號),[2]黃連山祖厝(文山路二段25號;原麻竹寮1號),[3]福安居(文山路二段31號;原麻竹寮2號),[4]永安居(北深路三段8號;原萬順寮1號),[5]興順居(北深路二段133號),[6]潤德居(阿柔洋33號),[7]六房厝(阿柔洋35號)。


除了黃世賢,深坑在嘉慶道光年間,還有其他黃氏族人進來開墾,因此人口眾多。光緒年間,以黃宗河、黃祖濤兄弟最為有名。黃宗河在光緒十年(1884)跟隨提督孫開華討平宜蘭、文山等地的「生番」,功至副將;黃祖濤則於中法戰爭時協防基隆,功加同知銜遇缺補用。而黃連山派下的子弟,於光復後多人膺任深坑鄉鄉長及省議員等公職,堪稱深坑之望族。


深坑的歷史沿革

深坑位於臺北盆地東南方的邊緣,四周山脈環繞,全境多為海拔三百至五百公尺的丘陵地,並有景美溪流貫其中。深坑即因處在河邊,地勢低窪處有如坑底而得名。在漢人入墾之前,原為原住民馬來社漁獵之所。清乾隆二十年(1755),泉州安溪人許宗琴因避旱來此開墾,是目前所知深坑最早的墾民。此後,安溪縣人陸續進來,開闢了「萬順寮」、「旺耽」、「烏月」、「阿柔」等村莊,至道光年間,深坑已有市街。日治大正九年,亦曾設莊於此,光復後稱深坑鄉。此地以藍靛、茶、煤為主要物產,特別是茶葉,香魚也曾是重要名產之一;近年則以深具地方風格的「深坑豆腐」而出名。[6]


永安居歷史資料

深坑一帶本是原住民馬來社漁獵之所。清乾隆二十年(1755),泉州安溪人許宗琴為避旱來此開墾,此後安溪縣民陸續進入深坑,開墾了「萬順寮」、「旺耽」、「烏月」、「阿柔」等村莊。至道光年間,深坑已有市街,日治時期曾在此設“庄”,人口以黃、高、陳、林、張五姓最多,大多亦來自泉州安溪縣。此地昔日以茶、米、大菁(藍靛)、煤、香魚為主要產物,近年則以「深坑豆腐」聞名。


深坑黃氏的開台始祖是黃世賢,於乾隆年間率四子渡海來台(來台後再生一子),由滬尾上岸後至三芝土地公埔墾植稻、茶三十餘年,去世之後,其子舉家遷來深坑,於草地頭建立「開基祖厝」,是黃氏入墾深坑的開端。黃氏族人經營茶、稻、大菁而漸富,第三代黃連山率六子至麻竹寮開墾,並興建「連山祖厝」,人丁漸旺,擁田數十甲,成為深坑首富,並捐貲而獲“貢生”的功名。連山子孫眾多而又興建「福安居」,其後六房分家,大房、四房分得「連山祖厝」,二房、三房分得「福安居」,五房、六房分得資金;不久之後,二房建「永安居」,四房建「興順居」,五房建「潤德居」,六房建「黃厝」。此七座古厝成為見證深坑開拓史中最重要的建築群。 永安居 位於深坑鄉萬順寮一號,大正元年至四年(1912-1915)興建主體,大正二十年?(1931),黃則虎(黃守禮之四子)娶媳,而建「樓仔」(充作銃樓),使永安居成為現今所見規模。取名「永安居」是希望「永遠平安居住」。 [7]


防禦設施的特色

深坑因為位處台北盆地偏遠地帶,所以治安非常的不好,而且黃氏又是大戶人家,所以永安居有非常完善的防禦設施,防禦設施包括竹林、圍牆、銃樓、銃眼等。


竹林:
可以防禦附近靠山邊的盜賊,讓盜賊不太敢靠近。


圍牆:
用從永安居對面山上運下來的砂岩,一樣可以防禦附近靠山邊的盜賊。


銃樓、銃眼: 永安居整座宅第共有大大小小33個銃眼(比板橋林家花園還要多),位置有高、低兩層,造型類似漏斗,內寬而外窄小,可以從磚縫中看敵人的狀況,架槍向外發射子彈,向外的一面,都刻意在磚縫、石雕刻圖案或磚石窗孔之中,而且從外面往裡面看只是一個小泂非常的不明顯,所以盜匪根本很難察覺防禦。在宅第的隔間牆上也設有銃眼,以防盜匪攻入第一道防線後,仍可以進行最內部的抵抗,這是永安居最大的特色。


建築特色

1. 屋身牆基為從永安居對面的山上運下來的砂岩石材。
2. 大廳正門為大石頭的材質,質地良好,不易風化也不易破損毀壞。
3. 大廳牆壁的瓷磚是從日本空運過來的,所以到現在仍保持的完好且不易破損毀壞。
4. 大廳牆壁設有小窗戶,因為古代女子不能隨便出來見客人,所以設有窗戶,可以偷看來家中作客的賓客。
5. 門內凹孔為閂門柱用以防土匪、盜匪撞門之設施。
6.「兔仔耳」在門窗上都有二個突出的磚塊,在每個突出的磚塊上都有一個小洞,可以由二個突出的磚塊的小洞放入一個長竹,長竹上可放一塊長布,可以用來遮陽與防止雨水淋入窗戶和門內。
7. 大廳門上的石臼雕有人物的石刻,左為「唐夫人親哺乳」,右為「背米養母的子路」,希望永安居的子孫能耳濡目染,懂得孝道。
8. 左右護龍採「金型」馬背,整座屋宇有七段大脊,雕塑剪貼龍、鳳、花、草、鳥精緻優美。
9. 屋頂正身右稍間燕尾首推永安居最美的地方,乃是燕尾的圓弧,表徵屋主之顯赫社會地位。
10.二邊牆壁的雕刻採「萬字磚雕」形成萬壽延綿不絕的圖案。
11.「山牆」以火型馬背(代表助主人發財之意)
12.「廣埕」因山坡地形而成雙層,其舖面是以石板條水平橫舖的型式,與屋身之間有水溝,利於排水。(台基和群堵均採深坑特有的黃色砂岩)。
13.圍牆「亞字牆」以紅磚堆砌成亞字型花紋,具有透視美感,並兼具防守射擊功能。
14.兩側護龍:左青龍:怕臭不怕吵,所以廚房、水井都建在這。右白虎:怕吵不怕臭,所以廁所豬寮之設計都在此處。
15.「門樓」偏向西側,具有防禦功能,門角暗藏槍孔,門樓上兩側山牆以「水型」馬背(水生財)裝飾,以表光耀門楣。[8]


參觀資料

地址: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三段8號
古蹟開放時間:9:30~17:30
週日、假日開放參觀,其餘時間得申請參觀。
申請參觀:二十人以上之團體始接受申請,並應於一週前提出申請。費用另議
聯絡電話:0936396011 0910011990 0920912857 黃先生


古蹟導覽時間

上午: 09:30 10:30 11:30  
下午: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9]


收費方式

全票 60元 
學生票 40元[10]


交通方式

【大眾運輸】
1.高鐵:
搭乘高鐵至台北站下車,再轉搭其他大眾運輸工具


2.火車:
搭乘台鐵至台北車站下車,再轉搭其他大眾運輸工具


3.公車:
至捷運文湖線木柵站搭乘,666往烏塗窟、台灣好行795往平溪、819往深坑,至深坑站下車即可抵達。


【自行開車】
1.國道3號→下木柵交流道,朝木柵/深坑/台北前進→文山路三段→北深路三段25巷左轉→深坑黃宅永安居[11]



視頻

[深坑區] 深坑黃氏永安居 (景點)


Shenkeng Huang Family’s Yung An Chu 深坑黃氏永安居~台灣十大名宅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