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海西经济区

海西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中文名 海峡西岸经济区

外文名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s

别 名 海西经济区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华南 地理位置台湾海峡西岸

面 积 约 270000 km²

下辖地区 福建省及浙江南部、广东东部、江西部分地区

电话区号 0591、0797、0754、0577等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9677.94 万

著名景点 武夷山鼓浪屿湄洲岛福建土楼

机 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等

目录

规划简介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经济区或海西)是中国福建省政府于2004年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1] 。2009年5月4日公布,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经过进一步修改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2009年5月14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刊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文发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将海峡西岸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2011年7月29日上路的福建省内的9个城市居民赴金门、马祖和澎湖个人游,不得中转至台湾本岛(俗称:小三通自由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由来已久,海峡西岸经济区20座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建就曾提出过 闽南金三角的概念,此后又形成过海峡西岸繁荣带的设想。 根据形势的发展,上述设想逐渐扩展成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探索福建发展之路积累的成果。1992年8月,那时的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闽东南地区开放开发。那年10月底,那时省委五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指出“加快闽南金三角地区、湄洲湾和闽江口地区开放开发,逐步形成海峡西岸的经济繁荣带”,这是福建改革开放进程中探索发展路径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通过梯度推进、山海协作,实现经济起飞,带动全省发展。

主体范围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省为主体,地理范围包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龙岩、三明、南平,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汕头、梅州、潮州、揭阳20个地级市。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 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广东、江西2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推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四个关键

关键在“活”、关键在“和”、关键在“实”、关键在人。以“活”开拓发展之源,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创造,激发各种活力,激活各种要素,让所有活力竞相涌流;以“和”提升发展之势,增强发展合力,在合力推进中求和谐,围绕发展求和谐;以“实”打牢发展之基,注重实际、实干、实效,从实际出发,求实求效,促进发展取得实效,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以“人”构筑发展之本,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选人用人公正导向,树立推动工作的形象、对人民负责的形象和公正廉洁的形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意见》,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国家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广东东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 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汕头四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 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福建省是在2004年初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到2009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福建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力促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区的总体实力。过去的5年也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的5年,福建省生产总值从6053.14亿元到首超万亿,达到10863亿元;财政总收入从622.76亿元到突破1500亿,达到1516亿元;海洋经济总量进入全国沿海省市第3位,海峡西岸经济区渐成规模。会议指出,在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强调,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会议要求,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二是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两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发展保障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四是统筹区域内协调发展,推动跨省区域合作,加快形成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继续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先行作用。六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七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会议决定,《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发布。

视频

航拍福州,这座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城市,拥有别具一格的江南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