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活動變人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活動變人形》是當代作家王蒙所著長篇小說,全書共二十三章,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王蒙的長篇小說《活動變人形》描寫一個具有現代意識的知識分子在舊式家庭中的苦悶、游移和迷惘,嚮往西方現代文明而不可得,一生掙扎而終無所獲。小說寫得精練、生動,對人物的刻畫尤為傳神。小說的思想內涵豐富,內容和形式達到了較為完美的統一。有評論認為,本書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心靈歷程的縮影,是一部民族自我批判書,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變形記。 這是王蒙小說中最讓人感到一種疼痛的作品,王蒙的小說一般以智慧和瀟灑見長,很少耗費了王蒙自己的血肉,即使那些以自己為模特的小說,王蒙也大都以過來人的通達自嘲了之。自嘲是王蒙的解剖刀,自嘲又同時是王蒙的盔甲。王蒙常常用自嘲來消解好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已經成了王蒙式的招牌菜了。但《活動變人形》可稱為嘔心瀝血,這是王蒙第一次以家庭作為背景來寫作小說,而且又是與自己的身世相關的背景,這部曾被譽為審父之作的小說其實具有經典作品的多種要素,比如小說中那種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和對峙,不僅父輩沒有能夠解決好,在今天更為明顯和突出。《活動變人形》所對應的那種文化困境,在今天有增無減。雖然王蒙有好多優秀的小說,後來的「季節」系列在寫作的時間和情感上更為投入,但我個人認為《活動變人形》是其代表作。它的發表,標誌着王蒙從「干預生活」經「反思歷史」走向了「文化批判」,也標誌着作家的審美風格從溫馨、深沉轉向了冷峻與「嬉笑怒罵」。從創作手法上看,小說的基調是寫實,但也穿插了許多「意識流」的片段,顯示出作家融多種手法於一體的可貴努力。

作者簡介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於北京。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安徽師範大學教授、名譽教授、顧問,中國海洋大學文新學院院長。著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近百部小說,其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曾獲意大利蒙德羅文學獎、日本創價學會和平與文化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與澳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約旦作家協會名譽會員等榮銜。作品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在各國發行。 2010年11月15日,榮登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成為各界關注焦點。現在居住在北京。 1978年,發表短篇小說《隊長 書記 野貓和半截筷的故事》、《最寶貴的》(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79年,短篇小說《歌神》《友人如姻》《悠悠寸草心》(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夜的眼》《表姐》。出版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81年被評為全國中學生最喜愛的十本書 ……

內容預覽

江南初春,我獨自漫步在林陰小路上,寂寞而且自由。  你說,這弦有多長?  樹幹細而高,淡灰色的樹皮上出現了黑的與褐的斑點,柔嫩的樹枝網一樣地伸向天空,久雨後的,開始晴朗和溫熱起來的灰藍色的天空。  這根弦已經沉睡了五十年,五十年了,一年又一年,直到今天。  看樹葉像北方的槐樹,但又比北方的槐葉肥大。最奇妙的是,儘管樹葉密而多,它們只長在樹冠的頂部,像一層薄薄的華蓋,於是樹葉下面的網狀交錯的枝條、線條與空隙與天光,完全分明。  所以說那弦是太長了,穿行了整整半個世紀,我不願也不敢輕易地將它撥動。  我知道旁邊就是柏油馬路,不時有高級轎車從這路上駛過,路的兩側是豐滿而又恢宏的法國梧桐。我知道另一邊是迷人的美麗的湖。我知道這又是一個鬼使神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