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洋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洋槐刺槐 (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科刺槐属植物)

刺槐 (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科刺槐属植物)同义词 洋槐一般指刺槐(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科刺槐属植物)

刺槐(学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是豆科、刺槐属植物。落叶乔木,高10-25米;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小枝灰褐色,幼时有棱脊,微被毛,后无毛;具托叶刺,长达2厘米。羽状复叶长10-25(-40)厘米;叶轴上面具沟槽。总状花序花序腋生,长10-20厘米;苞片早落;花梗长7-8毫米;花萼斜钟状,花柱钻形,长约8毫米,上弯,顶端具毛,柱头顶生。荚果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纹,线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宽1-1.3(-1.7)厘米,扁平,先端上弯;花萼宿存,有种子2-15粒;种子褐色至黑褐色,微具光泽,有时具斑纹,近肾形,长5-6毫米,宽约3毫米,种脐圆形,偏于一端。花期4-6月,果期8-9月。

原产美国。北纬23°-46°、东经86°-124°都有栽培。温带树种。在年平均气温8-14℃、年降雨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

刺槐根系浅而发达,易风倒,适应性强,为优良固沙保土树种。作为行道树、庭荫树、景观树。对二氧化硫、氯气、化学烟雾等具有一定的抗性,因此,可用于工厂、矿区等污染较重的地区绿化。材质宜作枕木、车辆、建筑、矿柱等多种用材;生长快,萌芽力强,是速生薪炭林树种;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刺槐叶是优良畜禽饲料,可从叶片中直接提取蛋白质用于食品及饲料工业;花丰味香为上等蜜源和香料,花粉在医药上用作健胃剂和镇静剂;种子含油12.0-13.9%是肥皂盒油漆的重要原料;树皮纤维强韧有光泽易于漂白和染色,并含鞣质,可作造纸、编织、提炼栲胶的原料。

中文名:刺槐

拉丁学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

别 名:洋槐刺儿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族刺槐族属刺槐属 ;种刺槐命名者及年代Linn.,1753外文名False Acacia、Black Locust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0-25米;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浅裂至深纵裂,稀光滑。小枝灰褐色,幼时有棱脊,微被毛,后无毛;具托叶刺,长达2厘米;冬芽小,被毛。羽状复叶长10-25(-40)厘米;叶轴上面具沟槽;小叶2-12对,常对生,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5厘米,宽1.5-2.2厘米,先端圆,微凹,具小尖头,基部圆至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幼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小叶柄长1-3毫米;小托叶针芒状。

总状花序花序腋生,长10-20厘米,下垂,花多数,芳香;苞片早落;花梗长7-8毫米;花萼斜钟状,长7-9毫米,萼齿5,三角形至卵状三角形,密被柔毛;花冠白色,各瓣均具瓣柄,旗瓣近圆形,长16毫米,宽约19毫米,先端凹缺,基部圆,反折,内有黄斑,翼瓣斜倒卵形,与旗瓣几等长,长约16毫米,基部一侧具圆耳,龙骨瓣镰状,三角形,与翼瓣等长或稍短,前缘合生,先端钝尖;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分离;子房线形,长约1.2厘米,无毛,柄长2-3毫米,花柱钻形,长约8毫米,上弯,顶端具毛,柱头顶生。

荚果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纹,线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宽1-1.3(-1.7)厘米,扁平,先端上弯,具尖头,果颈短,沿腹缝线具狭翅;花萼宿存,有种子2-15粒;种子褐色至黑褐色,微具光泽,有时具斑纹,近肾形,长5-6毫米,宽约3毫米,种脐圆形,偏于一端。花期4-6月,果期8-9月。

主要变种

伞形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 var. umbraculifera DC.)与原变种不同为:枝稠密无刺,树冠近球形,很少开花结果。在中国大连、青岛一带有栽植。

塔形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 var. pyramidalis (Pepin) Schneid.)与原变种不同为:枝挺直,无刺,树冠圆柱形。见于庭园栽培。

生长环境

刺槐在中国华北平原,垂直分布在400-1200米之间。温带树种。在年平均气温8-14℃、年降雨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特别是空气湿度较大的沿海地区,其生长快。对水分条件很敏感,在地下水位过高、水分过多的地方生长缓慢,易诱发病害,造成植株烂根、枯梢甚至死亡。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壤土、沙质壤土、沙土或黏壤土,在中性土、酸性土、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性土上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积水、通气不良的黏土上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喜光,不耐庇荫。

分布范围

原产美国。北纬23°-46°、东经86°-124°都有栽培。17世纪传入欧洲及非洲。中国于18世纪末从欧洲引入青岛栽培,中国各地广泛栽植;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多集中连片栽植;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抗风性差,在冲风口栽植的刺槐易出现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的现象。萌芽力和根蘖性都很强。

主要价值

生态绿化:刺槐根系浅而发达,易风倒,适应性强,为优良固沙保土树种。中国华北平原的黄淮流域有较多的成片造林,其他地区多为零星栽植,习见为行道树。 作为行道树、庭荫树、景观树。对二氧化硫氯气化学烟雾等具有一定的抗性,因此,可用于工厂矿区等污染较重的地区绿化。

经济及药用:材质硬重,抗腐耐磨,宜作枕木、车辆建筑、矿柱等多种用材;生长快,萌芽力强,是速生薪炭林树种;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 刺槐叶是优良畜禽饲料,可从叶片中直接提取蛋白质用于食品及饲料工业;花丰味香为上等蜜源和香料,花粉在医药上用作健胃剂和镇静剂;种子含油12.0-13.9%是肥皂盒油漆的重要原料;树皮纤维强韧有光泽易于漂白和染色,并含鞣质,可作造纸编织、提炼栲胶的原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