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泥溪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泥溪鄉是重慶市雲陽縣曾經的一個鄉,2011年12月改建泥溪鎮。位於雲陽縣長江南岸的歧耀山麓,泥溪河畔,因政府駐地泥溪口而得名,是兩鄉(原泥溪鄉和桐林鄉)合一的較大鄉。鄉政府駐地距新縣城約43公里,據萬州區城區約50公里。東挽蔈草鄉、雲峰鄉,南鄰萬州區梨樹鄉、團結鄉,西接外郎鄉,北連龍角鎮[1]

建置沿革

2011年12月3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撤銷泥溪鄉,設立泥溪鎮,行政區域與政府駐地不變。

地理環境

泥溪鎮(原名泥溪鄉,2012年撤鄉設鎮),泥溪鎮位於長江南岸的歧耀山麓,磨刀溪河畔,因政府駐地泥溪口而得名,是兩鄉(原泥溪鄉和桐林鄉)合一的大鄉。距新縣城約52公里、雲利路5公里,東挽票草鄉、雲峰鄉,南界五橋梨樹鄉、團結鄉,西向外郎鄉,北鄰龍角鎮。下轄8個行政村、2個社區、104個村民小組,5007戶,1.7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人口密度為157人/平方公里。幅員面積10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萬畝,林地12萬畝,天然林工程60398畝,退耕還林還草2500畝,森林覆蓋率達65%,居全縣之首。全鄉黨支部共17個,黨員總數488名,外出流動黨員125名。(其中有紅岩(武漢)流動黨支部1個14名黨員、黑木耳產業黨支部1個40名黨員)。

鄉域地勢呈現兩河三大片,溝壑縱橫,屬中山深丘地貌。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8°46′45″--108°53′15″,北緯30°34′35″--30°43′30″。東西延伸17.5公里,南北相距9.7公里。屬中山深丘,東、中部低,南、北、西部高,除大溪、泥溪兩條溝谷有田壩外,其餘皆為山地,田少地多,地形為向斜切割方山,北斜低山地貌。山脈多呈陡峭式連綿狀,起伏不大,但溝壑縱橫。土壤類型屬紫色土或黃泥土。海拔高度為188--1290米,平均海拔550米。

泥溪鄉屬縣內低山谷地溫暖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左右,年降雨量1175毫升,無霜期約300天。境內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山川秀美,自然環境別具一格,被譽為原始自然生態鄉。

行政區劃

該鎮轄泥溪社區、桐林社區、石缸村、石蛋村、長柏村、聯坪村、勝利村、樅林村、魚鱗村、協合村,共2個社區、8個行政村、104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資源方面一是地下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煤,銅礦等。二是水能資源富足。有水能電站3座(包括在建的1座)。三是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有風景旖旎的南三峽自然風景區和被譽為"天然氧吧"的魚鱗森林公園。南三峽自然風景區可開發面積10平方公里,目前已經納入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進行連片開發。魚鱗森林公園可開發面積30平方公里。因我鄉境內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山靈水秀,自然風光別具一格,被譽為"原始自然生態鄉"。

鄉域特產主要有泥溪黑木耳、蜂蜜、泥溪植物油等。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有泥溪黑木耳、勞務經濟產業。2007年,泥溪鄉被縣委縣0評為"五優"鄉鎮,被市林業局命名為"重慶市黑木耳之鄉" 。08年被縣0確定為工業創業基地鄉。[2]

經濟發展

泥溪鄉屬於全縣五大作物種植區的淺丘河谷糧經三熟區和低山台地稻、薯、玉三熟區。淺丘河谷糧經三熟區,該地區屬泥溪河兩岸的淺丘谷地及緩坡台地,該地區宜種植麥(油)、稻,單位面積產量可達一噸糧,旱地帶種輪作,麥(薯)、玉、苕(豆)三糧兩肥。低山單向深丘薯、玉兩熟區:該地區生態條件差,深溝峽谷,土壤質地差,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再生產力弱,人少地寬,農業人平耕地1.1畝,泥溪鄉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馬鈴薯、蔬菜,其中長柏村、新政村、協合村、勝利村的大米,晶瑩剔透、滋潤清香,作成米飯,清香可口,實乃米之上品;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芝麻、花生、豌豆、葫豆、黃豆、綠豆、打米豆等。經濟林木品種繁多,有桐樹、厚薄、桔、橙、柚、桃、李、杏、核桃、枇杷、板栗等幾十種,尤以桐樹的面積大,桐油產量高,是遠近聞名的桐油之鄉。副業以山羊、牛、漁、豬、雞、鴨的飼養為主。泥溪山羊聞名全縣。

旅遊資源

火山峽和海螺溪風景區位於磨刀溪上游的泥溪河流域,花石、協合村境內,距泥溪場鎮約5公里,與著名的潭獐峽自然風景區緊密相連,可開發面積約10平方公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孕育了境內水光山色,溪河縱橫,溪水清澈見底,魚蝦成群,河床平緩,開發漂游得天獨厚;山巒疊翠、峭壁如削,崖壁上溶洞密布,松柏橫臥,古藤倒懸,叢林碧綠,四季吐翠,陰翳四合,溫馨愜意,四季如春。遠近聞名的景點有:牛肝馬肺、三塊石、兩馬峽、火山峽、海螺峽、虎嘯峽、金象峽、罈子峽、金刀峽、燈台瀑布、千經洞、水簾洞、烏龜灘、一線天、玉門關、財門關、石龍梭江、豬槽灘等48處景點,千奇百怪,形象逼真,神話傳說韻味十足。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是旅遊休閒的好地方。

參考文獻